廣陽王深與寬素相昵,深犯法得罪,寬被逮捕。 孝莊為侍中,與寬有舊,藏之於宅,遇赦得免。 除宗正丞。 北海王顥少相器重,時為大行台北征葛榮,欲啟寬為左丞。 寬辭以孝莊厚恩未報,義不見利而動。 顥未之許,顥妹婿李神軌謂顥曰:「匹夫猶不可奪志,況義士乎。 」乃止。 孝莊踐阼,累遷洛陽令,以都督從太宰、上黨王元穆討平邢杲。 師未還。 屬元顥入洛,莊帝出居河內。 天穆懼,集諸將謀之。 寬勸天穆逕取成皋,會兵伊、洛。 天穆然之,乃趣成皋,令寬與爾硃兆為後拒。 尋以眾議不同,乃回赴石濟。 寬夜行失道,遂後期,諸將咸言寬少與北海周旋,今不來矣。 天穆答曰:「楊寬非輕去就者也,吾當為諸君明之。 」言訖,候騎白寬至。 天穆撫髀而笑曰:「吾固知其必來。 」遽出帳迎,握其手曰:「是所望也」與天穆俱謁孝莊于太行。 仍為都督,從平河內,進圍北中。 時梁陳慶之為顥勒兵守北門,天穆駐馬圍外,遣寬至城下說慶之,不答,久之乃曰:「賢兄撫軍在,頗欲相見不?」寬答:「仆兄既力屈凶威,跡淪逆黨,人臣之理,何煩相見。 」天穆聞之,自此彌敬。 孝莊反正,除太府卿、華州大中正,封澄城縣伯。 爾硃榮被誅,其從弟世澄等出據河橋,還逼京師,進寬使持節、大都督,隨機捍禦。 世隆謂寬曰:「豈忘大宰相知之深也?」寬答曰:「太宰見愛以禮,人臣之交耳,今日之事,事君之節。 」及爾硃兆陷洛陽,囚執孝莊帝,寬還洛不可,遂自成皋奔梁。 至建鄴,聞莊帝弒崩,寬發喪盡禮,梁武義之。 尋而禮送還。 孝武初,除給事黃門侍郎。 孝武與齊神武有隙,遂召募驍勇,廣增宿衛,以寬為閣內大都督,專總禁旅。 從孝武入關,兼吏部尚書,錄從駕勛,進爵華山郡公。 大統初,遷太子太傅。 五年,除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都督、東雍州刺史,即本州也。 廢帝初,為尚書左仆射、將作大監,坐事免。 周明帝初,拜大將軍,從駕蘭祥討吐谷渾,破之,別封宜陽縣公。 除小塚宰,轉禦正中大夫。 武成二年,詔寬與麟趾殿學士參定經籍。 寬性通敏,有器干。 頻牧數州,號稱清簡。 歷居台閣,有當官之譽。 然與柳機不協,案成其罪,時論頗以此譏之。 保定元年,除總管梁興等十九州諸軍事、梁州刺史。 薨于州,贈華、陝、虞、上、潞五州刺史,謚曰元。 子文恩。 文恩字溫才。 在周,年十一,拜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 尋以父功,封新豐縣子。 天和初,行武都太守。 十姓獠反,文恩討平之。 復行翼州事。 黨項羌叛,文恩又討平之。 進擊資中、武康、隆山等生獠及東山獠,並破之。 從陳王攻齊河陰城,又從武帝攻拔晉州,授上儀同三司,改封承寧縣公。 壽陽劉叔仁作亂,從清河公宇文神舉討之,戰于專井,在陣禽叔仁。 又別從王誼破賊于鯉魚柵。 後累以軍功遷果毅左旅下大夫。 隋文帝為丞相,從韋孝寬拒尉遲迥于武陟,與行軍總管宇文述擊走其將李俊,遂解懷州圍。 破尉遲惇,平鄴城,皆有功,進授上大將軍,改封洛川縣公,尋拜隆州刺史。 開皇元年,進爵正平郡公。 後為魏州刺史,甚有惠政,及去職,吏人思之,為立碑頌德。 轉冀州刺史。 煬帝嗣位,征為戶部尚書,轉納言,改授右光祿大夫。 從幸江都宮,以足疾,不堪趨奏,復授戶部尚書,位右光祿大夫。 卒官,謚曰定。 初文恩當襲父爵,自以非嫡,遂讓弟紀,當世多之。 紀字溫范,少剛正,有器局。 在周,襲爵華山郡公。 累遷安州總管長史,將兵迎陳降將王瑗于齊安,與陳將周法尚遇,擊走之,以功進開府。 入為虞部下大夫。 文帝為丞相,改封汾陰縣公。 從梁睿討王謙,以功進授上大將軍。 歷資州刺史、宗正少卿,坐事除名。 後尋復其爵位,拜熊州刺史,改封上明郡公。 除宗正卿,兼給事黃門侍郎,判禮部尚書事。 遷荊州總管。 卒,謚曰恭。 論曰:楊播兄弟俱以忠毅謙謹,荷內外之任;公卿牧守,榮赫累朝,所謂門生故吏遍于天下。 而言色恂恂,出於誠至;恭德慎行,為世師範,漢之陳紀,門法所不過焉。 後魏以來,一門而已。 諸子秀立,青紫盈庭,積善之慶,蓋有憑也。 及逆胡擅朝,淫刑肆毒,以斯族而遇斯禍,何報施之反哉。 愔雅道風流,早同標緻,公望人物所推。 夫處亂虐之世,當機衡之重,朝有善政,是也。 及寄天下之命,托六尺之孤,旬朔未幾,身亡君辱。 進不能送往事居,觀幾衛主;退不能保身全名,辭寵招福。 朝廷之釁,既已仗義斷恩;猜忌之涂,無容推心受亂。 是知變通之術,非所長也。 處道少而輕俠,俶儻不覊;兼文武之資,包英奇之略,志懷遠大,以功名自許。 屬隋文帝將清六合,委以腹心之寄。 掃妖氛于牛斗,江海恬波;摧驍猛於龍庭,匈奴遠遁。 若其夷凶靜亂,功臣莫居其右;覽其奇策高文,足為一時之傑。 然以智詐自立,不由仁義之道,阿諛時主,高下其心。 營構離宮,陷君于奢侈;謀廢塚嫡,致國于傾危。 終使宗廟丘墟,市朝霜露,究其禍敗之源,實乃素之由也。 玄感宰相之子,荷恩二世,君之失德,當竭腹心。 未議致身,先圖問鼎,假稱伊、霍之事,將肆莽、卓之心,人神同疾,敗不旋踵。 昆弟就菹醢之誅,先人受焚如之酷,不亦甚乎。 約外示溫柔,內懷狡算,為蛇畫足,終傾國本,俾無遺育,不亦宜哉。 寬閒關夷險,竟以功名自卒。 文恩能以爵讓,其殆仁乎。 ************ 列傳第三十 王肅 劉芳孫逖 芳從子懋 常爽孫景 王肅,字恭懿,琅邪臨沂人也。 父奐,齊雍州刺史,《南史》有傳。 肅少聰辯,涉獵經史,頗有大志。 仕齊,位秘書丞。 父奐及兄弟併為齊武帝所殺。 太和十七年,肅自建鄴來奔。 孝文幸鄴,聞其至,虛衿待之,引見問故。 肅辭義敏切,辯而有禮,帝甚哀惻之。 遂語及為國之道。 肅所陳說,深會旨,帝促席移景,不覺坐之疲也。 肅因言蕭氏危亡之兆,可以乘機,帝於是圖南之規轉鋭。 器重禮遇,日有加焉;親貴舊臣莫之間也,或屏左右,談說至夜分不罷。 肅亦盡忠輸誠,無所隱避,自謂君臣之際,猶孔明之遇玄德也。 尋除輔國、大將軍長史,賜爵開陽伯。 肅固辭伯爵,許之。 詔肅討齊義陽,聽招募壯勇以為爪牙,其募士有功,賞加等。 其從肅行者,六品已下聽先擬用,以後聞;若投化人,聽五品已下先即優授。 肅至義陽,頻破賊軍,除持節、都督、豫州刺史、揚州大中正。 肅善撫接,甚有聲稱。 尋徵入朝,帝手詔曰:「不見君子,中心如醉,一日三歲,我勞如何。 飾館華林,拂席相待,卿欲以何日發汝墳也?」又詔曰:「蕭丁荼虣世,志等伍胥,窮逾再期,蔬縕不改。 有司依禮喻解,為裁練禪之制。 」 第24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2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