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遣武賁郎將陳稜攻元務本於黎陽。 武衛將軍屈突通屯河陽,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發兵繼進,右驍衛大將軍來護兒復來趙援。 玄感與前戶部尚書李子雄計曰:「屈突通曉兵事,若度河則勝負難決,不如分兵拒之。 不能濟,則樊、衛失援。 」玄感然之,將拒通。 子蓋知其謀,數擊其營,玄感不果進。 通遂濟河,軍于破陵。 玄感為兩軍,西拒衛玄,東拒屈突通。 子蓋復出兵大戰,玄感軍頻北。 復與子雄計,子雄勸之直入關中,開永豐倉振貧乏,三輔可指麾而定。 據有府庫,東面而爭天下,此亦霸王之業。 會華陰諸楊請為鄉導,玄感遂釋洛陽,西圖關中。 宣言已破東都,取關西。 宇文述等諸軍躡之。 至弘農宮,父老遮說玄感曰:「宮城空虛,又多積粟,攻之易下。 進可絶敵人之食,退可割宜陽之地。 」玄感以為然,留攻三日,城不下,追兵遂至。 玄感西至閿鄉,上槃豆,佈陣亙五十里,與官軍且戰且行,一日三敗。 復陣于董杜原,諸軍大敗之。 玄感獨與十餘騎竄林木間,將奔上洛。 追騎至,玄感叱之,皆懼而返走。 至葭蘆戍,窘迫,獨與弟積善步行,謂積善曰:「事敗矣,我不能受人戮辱,汝可殺我。 」積善殺之,因自刺不死,為追兵所執,與玄感首俱送行在所,磔其屍于東都市,三日,復臠而焚之。 餘黨悉平。 其弟玄獎為義陽太守,將歸玄感,為郡丞周旋玉所殺。 玄縱弟萬石,自帝所逃歸,至高陽,止傳舍,監事許華與郡兵執之,斬于涿郡。 萬石弟仁行,官至朝議大夫,斬于長安。 並具梟磔。 公卿請改玄感姓為梟氏,詔可之。 玄感之亂,有趙元淑者預謀,誅。 又有劉元進,亦舉兵應之。 元淑,博陵人。 父世模,初從高寶,後以眾歸周,授上開府,寓居京兆之雲陽。 隋文帝踐阼,恆典宿衛。 後從晉王伐陳,力戰而死。 朝廷以其身死王事,以元淑襲父本官,賜物三千段。 元淑性疏誕,不事產業,家徒壁立。 後授驃騎將軍,將之官,無以自給。 時長安富人宗連家累千金,仕周為三原令,有季女,慧而有色。 連每求賢夫,聞元淑,請與相見。 連有風儀,美談笑,元淑亦慕之。 及至其家,服玩居處,擬于將相,酒酣,奏女樂,元淑所未見也。 及出,連又致慇勤。 元淑再三來,宴樂更侈于前。 因問所須,盡買與之,元淑致謝,連復拜求以女妻之。 元淑感而納焉,遂為富人。 從楊素平楊諒,以功進位柱國,歷德州刺史、潁川太守,並有威惠。 入為司農卿。 玄感有異志,遂與結交。 遼東之役,領將軍、典宿衛,加光祿大夫,封葛國公。 明年,帝復征高麗,以元淑鎮監渝。 及玄感作亂,其弟玄縱自駕所逃歸,路經臨渝。 元淑出其小妻魏氏見玄縱,對宴極歡,因與通謀,並受玄縱賂遺。 及玄感敗,人有告其事者,帝以屬吏,元淑及魏氏俱斬于涿郡,籍沒其家。 元進,餘杭人。 少好任俠,為州裡所宗,兩手各長尺餘,臂垂過膝。 屬遼東之役,百姓騷動,元進自以相表非常,遂聚亡命。 會玄感起於黎陽,元進應之。 旬月,眾至數萬,將度江而玄感敗。 吳郡硃燮、晉陵管崇亦舉兵,有眾七萬,共迎元進,奉以為主。 據吳郡,稱為天子,以燮、崇俱為仆射,署百官。 帝令將軍吐萬緒、光祿大夫魚俱羅討焉。 為緒所敗,硃燮戰死。 俄而緒、俱羅並得罪。 江都郡丞王世充發兵擊之。 有大流星墜於江都,未及地而南逝,磨拂竹木皆有聲,至吳郡而落于地。 元進惡之,令掘地入二丈得一石,徑丈餘。 數日,失石所在。 世充度江,元進遣兵人各持茅,因風縱火。 世充大懼,將棄營。 遇反風火轉,元進眾懼燒而退,世充大破之。 元進及崇俱為世充所殺。 世充坑其眾于黃亭澗,死者三萬人。 其後董道沖、沈法興、李子通等並乘此而起。 素母弟約。 約字惠伯。 童兒時嘗登樹,墜地為查傷,由是竟為宦者。 性如沈靜,內多譎詐,好學強記。 素友愛之,凡有所為,先籌于約而行。 在周末,以素軍功賜爵安成縣公,拜上儀同三司。 文帝受禪,歷位長秋卿、鄜州刺史、宗正、大理三少卿。 時皇太子無寵,晉王廣規奪宗,以素幸于上而雅信約,乃用張衡計,遣宇文述大以金寶賂約,因通王意,說之曰:「夫守正履道,固人臣之常致;反經合義,亦達者之令圖。 自古賢人君子,莫不與時消息,以避禍患。 公兄弟功名蓋世,用事有年,朝臣為足下家所屈辱者,可勝數哉?又儲宮以所欲不行,每切齒于執政。 公雖自結於人主,而欲危公者亦多矣。 主上一旦棄群臣,公亦何以取庇?今皇太子失愛於皇后,主上素有廢黜之心,此公所知也。 今若請立晉王,在賢兄之口耳。 誠能因此時建大功,王必鎮銘于骨髓,斯則去累卵之危,成太山之安也。 」約然之,又白素。 素本凶險,聞之大喜,乃撫掌曰:「吾智慧殊不及此,賴汝起余。 」約知其計行,復謂素曰:「今皇后之言,上無不用,宜因機會,早自結托,則匪惟長保榮祿,傳祚子孫。 又晉王傾身禮士,聲名日盛;躬履節儉,有主上之風。 以約料之,必能安天下。 兄若遲疑,一旦有變,令太子用事,恐禍至無日。 」素遂行其策,太子果廢。 及晉王入東宮,引約為左庶子,封修武公,進位大將軍。 及帝崩,遣約入京,易留守者,縊殺庶人勇,然後陳兵發凶問。 煬帝聞之曰:「令兄之弟,果堪大任。 」即位數日,拜內史令。 約有學術,兼達時務,帝甚任之。 後加右光祿大夫。 及帝在東都,令約詣京師享廟,行至華陰,見其先墓。 遂枉道拜哭,為憲司所劾,坐免官。 尋拜浙陽太守。 其兄子玄感時為禮部尚書,與約恩義甚篤,既愴分離,形于顏色。 帝謂曰:「公比憂瘁,得非為叔也?」玄感再拜流涕曰:「誠如聖旨。 」帝亦思約廢立功,由是徵入朝。 未幾卒,以素子玄挺後之。 穆字紹叔,暄弟也。 仕魏,華州別駕。 孝武末,弟寬請以澄城縣伯讓穆,詔許之。 終於并州刺史,贈開府儀同三司、華州刺史。 穆弟儉,字景則。 偉容儀,有才行。 位北雍州刺史,政尚寬惠,夷夏安之。 後從破齊神武于沙苑,封夏陽縣侯,位開府儀同三司、華州刺史。 卒,謚靜。 子異,字文殊。 美風儀,有器局。 髫齔就學,日誦千言,見者奇之。 九歲丁父憂,哀毀過禮,殆將滅性。 及免喪之後,絶慶弔,閉戶讀書。 數年之間,博涉書記。 周閔帝時,為寧都郡太守,甚有能名,賜爵樂昌縣子,後數以軍功進爵為侯。 隋文帝作相,行濟州事。 及踐阼,拜宗正少卿,加上開府。 蜀王秀之鎮益州也,朝廷盛選綱紀,以異方直,拜益州總管長史,尋遷西南道行台兵部尚書。 後歷宗正卿、刑部尚書,出為吳州總管,甚有能名。 時晉王廣鎮揚州,詔令異每歲一與王相見,評論得失,規諫疑闕。 卒於官。 子虔遜。 寬子蒙仁,儉弟也。 少有大志,每與諸兒童游處,必擇高大之物坐之,見者咸異焉。 及長,頗解屬文,尤尚武藝。 弱冠,除奉朝請。 父鈞出鎮恆州,請隨從展效,乃授高闕戍主。 既而蠕蠕亂,共主阿那瑰奔魏,魏帝詔鈞衛送,寬亦從行。 時北邊賊起,攻圍鎮城。 鈞卒,城人等推寬守禦。 尋而城陷,寬乃北走蠕蠕,後討六鎮賊破,寬始得還朝。 第24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2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