煬帝嗣位,漢王諒作亂,帝不忍誅。 劭上書曰:「臣聞黃帝滅炎,蓋雲母弟;周公誅管,信亦天倫;叔向戮叔魚,仲尼謂之遺直;石蠟殺石厚,丘明以為大義。 此皆經籍明文,帝王常法。 今陛下置此逆賊,度越前聖。 謹案:賊諒毒被生靈者也。 古者同德則同姓,德不同則異姓,故黃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有四人,唯青陽、夷鼓與黃帝同為姬姓。 諒既自絶,請改其氏。 」劭以此求媚,帝依違不從。 後遷秘書少監,卒於官。 劭在著作,將二十年,專典國史,撰《隋書》八十捲。 多錄口敕。 又采迂怪不經之語,及委巷之言,以類相從,為其題目。 詞義繁雜,無足稱者。 遂使隋代文武名臣善惡之跡,堙滅無聞。 初撰《齊志》為編年體二十捲,復為《齊書》,紀傳一百卷,及《平賊記》三卷,或文詞鄙野,或不軌不物,駭人視聽,大為有識嗤鄙。 然其指摘經史謬誤,為《讀書記》三十捲,時人服其精博。 爰自志學,暨于暮齒。 篤好經史,遺略世事。 用思既專,性頗恍忽,每至對食,閉目凝思,盤中之肉,輒為仆從所啖。 劭弗之覺,唯責肉少,數罰廚人。 廚人以情白劭,劭依前閉目,伺而獲之。 廚人方免笞辱。 其專固如此。 遵業弟廣業,性沈雅,涉曆書傳,位太尉祭酒,遷屬。 卒於太中大夫,贈徐州刺史。 子乂,有儀望,以干用見稱,卒於南鉅鹿太守。 廣業弟延業,博學多聞,頗有才藻,位中書郎。 河陰之役,遂亡骸骨。 乂無子,贈齊州刺史。 延業弟季和,位書侍御史、并州大中正,贈華州刺史。 鄭羲,字幼麟,滎陽開封人,魏將作大匠渾之八世孫也。 曾祖豁,慕容垂太常卿。 父曄,不仕。 娶長樂潘氏,生六子,粗有志氣,而羲第六,文學為優。 弱冠舉秀才,尚書李孝伯以女妻之。 文成末,拜中書博士。 天安初,宋司州刺史常珍奇據汝南來降,獻文詔殿中尚書元石為都將赴之,遣羲參石軍事。 到上蔡,珍奇率文武三百人來迎。 既相見,議欲頓軍汝北,未即入城。 羲謂石曰:「機事尚速,今珍奇雖來,意未可量。 不如直入其城,奪其管籥,據有府庫。 雖出珍奇非意,要以全製為勝。 」石從羲言,遂策馬徑入其城。 城中尚有珍奇親兵數百人,在珍奇宅內。 石既克城,意益憍怠,置酒嬉戲,無警防之虞。 羲勸嚴兵設備,以待非常。 其夜,珍奇果使人燒府,欲因救火作難,以石有備,乃止。 明旦,羲賫白武幡安慰郭邑,眾心乃定。 明年,又引軍東討汝陰。 宋汝陰太守張超城守不下,石攻之不克,議欲還軍長社,待秋擊之。 羲曰:「今超驅市人,命不延月,宜安心守之。 超食已盡,不降當走。 而欲棄還長社,超必修城深塹,多積薪谷,將來恐難圖矣。 」石不納,遂旋師長社。 至冬,復往攻超,超果設備,無功而還。 歷年,超死,楊文長代戍,食盡城潰,乃克之,竟如羲策。 淮北平,遷中書侍郎。 延興初,陽武人田智度年十五,妖惑動眾,擾亂京索。 以羲河南人望,為州郡所信,遣乘傳慰喻。 羲到,宣示禍福,眾皆散,智度尋見禽斬。 以功賜爵泰昌男。 孝文初,兼員外散騎常侍、寧朔將軍、陽武子,使于宋。 中山王睿寵幸當世,並置王官,羲為其傅。 是後歷年不轉,資產亦乏,因請假歸,遂盤桓不返。 及李沖貴寵,與羲昏姻,乃就家征為中書令。 文明太后為父燕宣王立廟于長安,初成,以羲兼太常卿,假滎陽侯,具官屬,詣長安拜廟,建碑于廟門。 還,以使功,仍賜侯爵。 出為西兗州刺史,假南陽公。 羲多所受納,政以賄成。 性又嗇吝,人有禮餉者,不與杯酒臠肉,而西門受羊酒,東門沽賣之。 以李沖之親,法官不之糾也。 酸棗令鄭伯孫、鄄城令董騰、別駕賈懷德、中從事申靈度並在任廉貞,勤恤百姓,羲皆申表稱薦,時論多之。 文明太后為孝文納其女為嬪,征為秘書監。 太和十六年卒,尚書奏謚曰宣。 詔曰:「蓋棺定謚,先典成式;激揚清濁,政道明範。 羲雖宿有文業,而政闕廉清。 尚書何乃情遺至公,愆違明典?依謚法,博聞多見曰文,不勤成名曰靈,可贈以本官,加謚文靈。 」 長子懿,字景伯,涉歷經史。 位太子中庶子,襲爵滎陽伯。 懿閒雅有政事才,為孝文所器遇,拜長兼給事黃門侍郎、司徒左長史。 宣武初,以從弟思和同咸陽王禧逆,與弟通直常侍道昭俱坐緦親出禁。 拜太常少卿,出為齊州刺史。 懿好勸課,善斷決,雖不清潔,義然後取,百姓猶思之。 卒,贈兗州刺史,謚曰穆。 子恭業襲爵,武定三年,坐與房子遠謀害齊神武,伏誅。 懿弟道昭,字僖伯,少好學,綜覽群言。 兼中書侍郎,從征沔北。 孝文饗侍臣于縣瓠方丈竹堂,道昭與兄懿俱侍坐。 樂作酒酣,孝文歌曰:「白日光天兮無不曜,江左一隅獨未照。 」彭城王勰續曰:「願從聖明兮登衡、會,萬國馳誠混日外。 」鄭懿歌曰:「雲雷大振兮天門闢,率土來賓一正歷。 」邢巒歌曰:「舜舞干戚兮天下歸,文德遠被莫不思。 」道昭歌曰:「皇風一鼓兮九地匝,戴日依天清六合。 」孝文又歌曰:「遵彼汝墳兮昔化貞,未若今日道風明。 」宋弁歌曰:「文王政教兮暉江召,寧如大化光四表。 」孝文謂道昭曰:「自比遷豫雖猥,與諸才俊不廢詠綴,未若今日。 」遂命邢巒總集敘記。 「當爾之年,卿頻丁艱私,每眷文席,常用慨然」。 尋正除中書郎,累遷國子祭酒。 廣平王懷為司州牧,以道昭與宗正卿元匡為州都督。 道昭上表曰:臣聞唐、虞啟運,以文德為本;殷、周創業,以道藝為先。 然則禮樂者,為國之基,不可斯須廢也。 伏惟大魏,定鼎伊、瀍,惟新寶曆。 九服感至德之和,四垠懷擊壤之慶。 而蠢爾閩吳,阻化江湫;先帝爰震武怒,戎車不息。 而停鑾駐蹕,留心典墳。 命故御史中尉臣李彪,與吏部尚書任城王臣澄等,妙選英儒,以崇學校。 澄等依旨,置四門博士四十人。 其國子博士、太學博士及國子助教,宿已簡置。 伏尋先旨,意在速就;但軍國多事,未遑營立。 自爾迄今,垂將一紀,學官彫落,四術寢廢。 遂使碩儒耆德,卷經而不談;俗學後生,遺本而逐末。 進競之風,實由於此矣。 伏惟陛下,欽明文思,玄鑒洞遠,垂心經素。 優柔墳籍,屢發中旨,敦營學館,房宇既修,生徒未立。 臣往年刪定律令,謬預議筵。 謹依準前修,尋訪舊事,參定學令,事訖封呈。 請早敕施行,使選授有依,生徒可準。 ”詔褒美之,而尚未允遂。 道昭又表曰:「臣自往年以來,頻請學令,並置生員,前後累上,未蒙一報。 當以臣識淺濫官,無能有所感悟者也。 館宇既修,生房粗構,博士見員,足可講習。 雖新令未班,請依舊權置國子學生,漸開訓業,使播教有章,儒風不墜。 至若孔廟既成,釋奠告始,揖讓之容,請俟令出。 」不報。 遷秘書監,滎陽邑中正,出歷光、青二州刺史,復入為秘書監。 卒,謚曰文恭。 道昭好為詩賦,凡數十篇。 其在二州,政務寬厚,不任威刑,為吏人所愛。 子嚴祖,頗有風儀,粗觀文史,輕躁薄行,不修士業。 孝武時,御史中尉綦俊劾嚴祖與宋氏從姊姦通,人士咸恥言之,而嚴祖聊無愧色。 孝靜初,除驃騎將軍、左光祿大夫、鴻臚卿,出為北豫州刺史,還除鴻臚卿。 卒,贈司空公。 第20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20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