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即位,除左兵中軍。 為尚書令臨淮王彧譴責,游道乃執版長揖曰:「下官謝王瞋,不謝王理。 」即日詣闕上書曰:「徐州刺史元孚頻有表,雲偽梁廣發士卒,圖彭城,乞增羽林二千。 以孚宗室重臣,告請應實,所以量奏給武官千人。 孚今代下,以路阻自防,遂納在防羽林八百人;辭雲疆境無事,乞將還家。 臣忝局司,深知不可。 尚書令臨淮王彧,即孚之兄子,遣省事謝遠,三日之中,八度逼迫,雲宜依判許。 臣不敢附下罔上,孤負聖明。 但孚身在任,乞師相繼;及其代下,便請放還。 進退為身,無憂國之意。 所請不合,其罪下科。 彧乃召臣于尚書都堂云:『卿一小郎,憂國之心,豈厚於我?』醜罵溢口,不顧朝章。 右仆射臣世隆、吏部郎中臣薛琡已下百餘人,並皆聞見。 臣實獻直言云:『忠臣奉國,事在其心,亦復何簡貴賤?比自北海入洛,王不能致身死難,方清宮以迎篡賊;鄭先護立義廣州,王復建旗往討。 趣惡如流,伐善何速?」今得冠冕百寮,乃欲為私害政!』為臣此言,彧賜怒更甚。 臣既不佞,干犯貴臣,乞解郎中。 ”帝召見游道,嘉勞之。 彧亦奏言:「臣忝冠百寮,遂使一郎攘袂高聲,肆言頓挫,乞解尚書令。 」帝乃下敕,聽解台郎。 後除司州中從事。 時將還鄴,會霖雨,行旅擁于河橋。 游道于幕下朝夕宴歌。 行者曰:「何時節作此聲也?固大痴!」游道應曰:「何時節而不作此聲也?亦大痴!」後齊神武自太原來朝,見之曰:「此人是游道邪?常聞其名,今日始識其面。 」遷游道別駕,後日,神武之司州,饗朝士,舉觴屬游道曰:「飲高歡手中酒者大丈夫,卿之為人,合飲此酒。 」及還晉陽,百官辭于紫陌,神武執游道手曰:「甚知朝貴中有憎忌卿者。 但用心,莫懷畏慮,當使卿位與之相似。 」於是啟以游道為中尉。 文襄執請,乃以吏部郎中崔暹為御史中尉,以游道為尚書左丞。 文襄謂暹、游道曰:「卿一人處南台,一人處北省,當使天下肅然。 」 游道入省,劾太師咸陽王但、太保孫騰、司徒高隆之、司空侯景、錄尚書元弼、尚書令司馬子如官貸金銀,催征酬價。 雖非指事臓賄,終是不避權豪。 又奏駁尚書違失數百條;省中豪吏王儒之徒,並鞭斥之;始依故事于尚書省立門名,以記出入早晚。 令仆已下皆側目。 魏安平王坐事亡,章武二王及諸王妃、太妃是其近親者,皆被征責。 都官郎中畢義雲主其事,有奏而禁,有不奏輒禁者。 游道判下廷尉科罪。 高隆之不同,於是反誣游道厲色挫辱己,遂枉拷群令史證成之。 與左仆射襄城王旭、尚書鄭述祖等上言曰: 飾偽亂真,國法所必去;附下罔上,王政所不容。 謹案:尚書左丞宋游道,名望本闕,功績何紀?屬永安之始,朝士亡散,乏人之際,叨竊台郎。 躁行謟言,肆其奸詐,空識名義,不顧典文。 人鄙其心,眾畏其口。 出州入省,歷忝清資,而長惡不悛,曾無忌諱,毀譽由己,憎惡任情。 比因安平王事,遂肆其褊心,因公報隙,與郎中畢義雲遞相糾舉。 又在外兵郎中魏叔道牒云:「局內降人左澤等為京畿送省,令取保放出。 」大將軍在省日,判聽。 游道發怒曰:「往日官府成何物官府?將此為例!」又云:「乘前旨格,成何物旨格?」依事請問,游道並皆承引。 案律:「對捍詔使,無人臣之禮大不敬者,死。 」對捍使者尚得死坐,況游道吐不臣之言,犯慢上之罪?口稱夷、齊,心懷盜跖,欺公賣法,受納苞苴,產隨官厚,財與位積。 雖臓污未露,而奸許如是,舉此一隅,余詐可驗。 今依禮據律,處游道死罪。 是時朝士皆忿為游道不濟。 而文襄聞其與隆之相抗之言,謂楊遵彥曰:「此真是鯁直大剛惡人。 」遵彥曰:「譬之畜狗,本取其吠,今以數吠殺之,恐將來無復吠狗。 」詔付廷尉,游道坐除名。 文襄使元景康謂曰:「卿早逐我向并州他經略,不忍殺卿。 」游道從至晉陽,以為大行台吏部,又以為太原公開府諮議。 及平陽公為中尉,游道以諮議領書侍御史。 尋以本官兼司徒左長史。 及文襄疑黃門郎溫子升知元瑾之謀,系諸獄而餓之,食弊襦而死,棄屍路隅,游道收而葬之。 文襄謂曰:「吾近書與京師諸貴,論及朝士,雲卿僻于朋黨,將為一病。 今卿真是重舊節義人,此情不可奪。 子升吾本不殺之,卿葬之何所憚?天下人代卿怖者,是不知吾心也。 」尋除御史中尉。 東萊王道習參御史選,限外投狀,道習與游道有舊,使令史受之。 文襄怒,收游道,辯而判之曰:「游道稟性獷悍,是非肆己,吹毛洗垢,創疵人物。 往與郎中蘭景雲忿競,列事十條,及加推窮,便是虛妄。 方共道習,陵侮朝典。 法官而犯,特是難原,宜付省科。 」游道被禁,獄吏欲為脫枷,游道不肯曰:「此令公命所著,不可輙脫。 」文襄聞而免之。 游道抗志不改。 天保元年,以游道兼太府卿,乃于少府覆檢主司盜截,得鉅萬計。 奸吏反誣奏之,下獄。 尋得出,不歸家,徑之府理事。 卒,遺令薄葬,不立碑表,不求贈謚。 贈瓜州刺史。 武平中,以子士素久典機密,重贈儀同三司,謚曰貞惠。 游道剛直,疾惡如仇,見人犯罪,皆欲致之極法。 彈糾見事,又好察陰私,問獄察情,捶撻嚴酷。 兗州刺史李子貞在州貪暴,游道案之。 文襄以子貞預建義勛,意將含忍。 游道疑陳元康為其內助,密啟云:「子貞、元康交遊,恐其別有請屬。 」文襄怒,于尚書都堂集百寮,撲殺子貞。 又兗州人為游道生立祠堂,像題曰「忠清君」。 游道別劾吉寧等五人同死,有欣悅色。 朝士甚鄙之。 然重交遊,存然諾之分。 歷官嚴整,而時大納賄,分及親故之艱匱者,其男女孤弱,為嫁娶之,臨喪必哀,躬親營視。 為司州綱紀,與牧昌樂、西河二王乖忤,及二王薨,每事經恤之。 與頓丘李獎,一面便定死交。 獎曰:「我年位已高,會用弟為佐史,令弟北面於我足矣。 」游道曰:「不能。 」既而獎為河南尹,闢游道為中正,便者相屬,以衣帢待之,握手歡謔。 元顥入洛,獎受其命。 出使徐州,都督元孚與城人趙紹兵殺之。 游道為獎訟冤,得雪。 又表為請贈,回己考一泛階以益之。 又與劉廞結交,托廞弟粹于徐州殺趙紹。 後劉廞伏法于洛陽,粹以徐州叛,官軍討平之,梟粹首于鄴市。 孫騰使客告市司,得五百匹後,聽收。 游道時為司州中從事,令家人作劉粹所視,于州陳訴,依律判許,而奏之。 敕至,市司猶不許,游道杖市司,勒使速付。 騰聞大怒,游道立理以抗之。 既收粹屍,厚加贈遺。 李獎二子構、訓居貧,游道後令其求三富人死事判免之,凡得錢百五十萬,盡以入構、訓。 其使氣黨俠如此。 時人語曰:「游道獼猴面,陸操科鬥形,意識不關見,何謂醜者必無情。 」 構嘗因游道會客,因戲之曰:「賢從在門外,大好人,宜自迎接。 」為通名,稱族弟遊山。 游道出見之,乃獼猴而衣帽也。 將與構絶,構謝之,豁然如舊。 游道死後,構為定州長史,游道第三子士遜為墨曹、博陵王管記,與典簽共誣奏構。 構于禁所祭游道而訴焉。 士遜晝臥如夢者,見游道怒己曰:「我與構恩義,汝豈不知?何共小人謀陷清直之士!」士遜驚跪曰:「不敢!不敢!」旬日而卒。 第19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19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