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正通,少有令譽,位開府諮議,卒。 妻謝氏,與正通弟正思淫亂,為御史所劾,人士疾之。 正思弟正山字公順,早以文學見知,為符璽郎,待詔文林館。 正思兄弟以齊太后舅氏,武平中,並得優贈。 道約弟道舒,字幼安,襲父爵,位中書侍郎,卒。 子熙裕襲。 熙裕清虛守道,有古人風,為親表所敬。 伯源弟敏,字仲通,小字洪崖,少有大量。 孝文器之,納其女為嬪。 位儀曹郎,早卒,贈威遠將軍、范陽太守,謚曰靖。 五子。 長義僖,字遠慶,早有學尚,識度沈雅。 年九歲喪父,便有至性,少為仆射李沖所嘆美。 起家秘書郎,累遷冠軍將軍、中散大夫,以母憂去職。 幽州刺史王誦與之交款,每與故舊李神俊等書曰:「盧冠軍在此,時復惠存,輒連數日,得以諮詢政道。 」其見重若此。 後拜征虜將軍、太中大夫,散秩多年,澹然自得。 李神俊勸其干謁當途,義僖曰:「既學先王之道,貴行先王之志,何得苟求富貴也?」孝昌中,除散騎常侍。 時靈太后臨朝,黃門侍郎李神軌勢傾朝野,求結婚姻。 義僖慮其必敗,拒而不許。 王誦謂義僖曰:「昔人不以一女易五男,卿易之也?」義僖曰:「所以不從,正為此耳。 從,恐禍大而連速。 」誦乃握義僖手曰:「我聞有命,不改以告人。 」遂適他族。 臨婚之夕,靈太后遣中常侍服景就家敕停,內外惶怖,義僖夷然自若。 普泰中,除都官尚書、驃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 義僖寬和畏慎,不妄交款。 性清儉,不營財利。 少時,幽州頻遭水旱,先有數萬石谷貸人,義僖以年谷不熟,乃燔其契,州閭悅其恩德。 雖居顯位,每至睏乏,麥飯蔬食,怡然甘之。 卒,贈大將軍、儀同三司、瀛州刺史,謚曰孝簡。 子遜之,清靖寡慾,位太尉記室參軍。 義僖四弟,並遠不逮兄也。 敏弟昶,字叔達,小字師顏,學涉經史,早有時譽。 太和中,兼員外散騎常侍,使于齊。 孝文詔昶曰:「密邇江揚,不早當晚,會是朕物。 卿等欲言便言,無相疑難。 」又敕副使王清石曰:「卿莫以南人語致疑盧昶。 若彼先有知識,欲見但見,須論即論。 昶正寬柔君子,無多文才,或主客命卿作詩,莫以昶不作,便罷也。 凡使人以和為貴,勿相矜誇,見于色貌。 」及至彼,遇齊明立,孝文南討,昶兄伯源為別道將。 而齊明以朝廷加兵,遂酷遇之。 昶等本非骨鯁,大怖,淚汗橫流。 齊明以腐米臭魚莝豆供之。 而謁者張思寧,辭氣謇愕,遂以壯烈死於館中。 昶還,孝文責之曰:「銜命之禮,有死無辱,雖流放海隅,猶宜抱節致殞。 卿不能長纓覊首,已是可恨。 乃俛眉飲啄,自同犬馬。 有生必死,修短幾何?卿若殺身成名,貽之竹素,何如甘彼芻菽,以辱君父。 縱不能遠慚蘇武,寧不近愧思寧!」遂見罷黜。 景明初,除中書侍郎,遷給事黃門侍郎、本州大中正、散騎常侍,兼尚書。 時洛陽縣獲白鼠。 昶奏,以為案《瑞典》,外鎮刺史二千石令長不祗上命,刻暴,百姓怨嗟,則白鼠至。 因陳時政,多所勸誡。 詔書褒美其意。 轉侍中,又兼吏部尚書,尋即正,仍侍中。 昶守職而已,無所激揚,與侍中元暉等更相朋附,為宣武所寵,時人鄙之。 出為徐州刺史。 昶既儒生,本少將略,又羊社子燮為昶司馬,專任戎事,掩昶耳目,將士怨之。 朐山戍主傅文驥糧樵俱罄,以城降梁。 昶見城降,先走退,諸軍相尋奔遁。 遇大寒,軍人凍死及落手足者太半。 自魏經略江右,唯中山王英敗於鐘離,昶于朐山失利,最為甚焉。 宣武遣黃門甄琛馳驛鎖昶,窮其敗狀,詔以免官論。 自余將統以下,悉聽依赦復任。 未幾,拜太常卿,仍除雍州刺史,進號鎮西將軍,加散騎常侍。 卒官,謚曰穆。 昶寬和矜恕,善於綏懷。 其在徐州,戍兵有疾,親自檢恤,至番兵年滿不歸,容充後役,終昶一政,然後始還,人庶稱之。 子元聿,字仲訓,無他才能。 尚孝文女義陽長公主,拜駙馬都尉。 位太尉司馬、光祿大夫。 卒,贈中書監。 子士晟,儀同開府掾。 元聿第五弟元明,字幼章。 涉歷群書,兼有文義,風彩閒潤,進退可觀。 永安初,長兼尚書令、臨淮王彧欽愛之。 及彧開府,引為兼屬,仍領部曲。 孝武登阼,以郎任行禮,封城陽縣子,遷中書侍郎。 永熙末,居洛東緱山,乃作《幽居賦》焉。 于時,元明友人王由居潁川,忽夢由攜酒就之言別,賦詩為贈。 及明,憶其詩十字,云:「自茲一去後,市朝不復游。 」元明嘆曰:「由性不狎俗,旅寄人間,乃有今夢,詩復如此,必有他故。 」經三日,果聞由為亂兵所害。 尋其亡日,乃是發夢之夜。 天平中,兼吏部郎中,副李諧使梁,南人稱之。 還,拜尚書右丞,轉散騎常侍,監起居。 積年在史館,了不措意。 又兼黃門郎、本州大中正。 元明善自標置,不妄交遊,飲酒賦詩,遇興忘返。 性好玄理,作史子雜論數十篇,諸文別有集錄。 少時,常從鄉還洛,途遇相州刺史、中山王熙。 熙,博識之士,見而嘆曰:「盧郎有如此風神,唯須誦《離騷》,飲美酒,自為佳器。 」遂留之數日,贈帛及馬而別。 元明凡三娶,次妻鄭氏與元明兄子士啟淫污,元明不能離絶。 又好以世地自矜,時論以此貶之。 元明弟元緝,字幼緒,凶粗好酒,曾于婦氏飲宴,小有不平,手刃其客。 位輔國將軍、司徒司馬,贈驃騎大將軍、吏部尚書、幽州刺史,謚曰宣。 昶弟尚之,字季儒,小字羡夏。 亦以儒素見重,位司徒左長史、前將軍、濟州刺史、光祿大夫。 長子文甫,字元祐,涉歷文史,有名譽于時。 位司空行參軍。 文甫弟文翼,字仲祐,少甚輕躁,晚頗改節。 以軍功賜爵范陽子,位太中大夫。 文翼弟文符,字叔偉,性通率,位通直散騎侍郎。 子潛。 潛容貌瑰偉,善言談,少有成人志尚,累遷大將軍府中兵參軍,機事強濟,為文襄所知,言其終可大用。 王思政見獲于潁川,文襄重其才識。 潛常從容白文襄:「思政不能死節,何足可重?」文襄謂左右曰:「我有盧潛,便是更得一王思政。 」天保中,除左戶郎中。 坐譏議《魏書》,與王松年、李庶等俱被禁止。 會清河王岳救江陵,特赦潛為岳行台郎。 還,歷中書、黃門侍郎。 為奴誣告謀反,文宣明之,以奴付潛,潛不之責。 黃門鄭子默奏潛從清河王岳南討,岳令潛說梁將侯瑱,大納瑱賂遺,還不奏聞。 文宣杖潛一百,仍截其須,潛顏色不變。 歷魏尹丞、懷州別駕、江州刺史,所在有善政。 第16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16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