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硃榮之死也,世隆、度律斷據河橋,詔子恭為都督以討之。 尋而太府卿李苗夜燒河橋,世隆退走,以子恭兼尚書仆射,為大行台、大都督。 節閔帝初,以預定策勛,封臨汝縣子。 永熙中,入為吏部尚書。 以子恭前在豫州戰功,追賞襄城縣男。 又論子恭余效,封新城縣子。 子恭尋表請轉授第五子文盛,許之。 天平初,除中書監。 三年,拜魏尹,又為齊神武王軍司。 卒,贈司空公,謚曰文獻。 子彪。 彪字文宗,學涉機警,少有名譽。 魏永安中,以父功賜爵臨潁縣伯。 天平四年,為涼州大中正。 及齊文襄攝選,沙汰台郎,以文宗為尚書祠部郎中。 皇建二年,累遷涇州刺史。 文宗以恩信待物,甚得邊境之和,為鄰人所欽服,前政被抄掠者,多被放遣。 累遷秦州刺史,乘傳之府,特給後部鼓吹。 時李貞聘陳,陳主云:「齊朝還遣源涇州來在瓜步,真可謂通和矣。 」武平三年,授秘書監。 陳將吳明徹寇淮南,歷陽、瓜步相尋失守。 趙彥深于起居省密訪文宗討捍之計。 文宗曰:「國家待遇淮南,失之同於蒿箭。 以為宜以淮南委之王琳。 琳于曇頊,不肯北面事之明矣。 」彥深曰:「弟此良圖。 但以口舌爭來十日,已是不見從。 時事如此,安可盡言!」因相顧流涕。 及齊平,與陽休之等十八人入京,授儀同大將軍、司成下大夫。 隋開皇中,拜莒州刺史。 遇病去官,卒。 文宗以貴族子弟升朝列,才識敏贍,以干局見知。 然好游貴要之門,時論以為善附會。 子師,字踐言。 少知名,明辯有識悟,尤以吏事自許。 仕齊為尚書左外兵郎中,又攝祠部。 後屬孟夏,以龍見請雩。 時高阿那肱為錄尚書事,謂為真龍出見,大驚喜。 問龍所在,云:「作何顏色?」師整容云:「此是龍星初見,依禮當雩祭郊壇,非謂真龍別有所降。 」阿那肱忿然作色曰:「漢兒多事,強知星宿!」祭事不行。 師出,竊嘆曰:「國家大事,在祀與戎,禮既廢也,其能久乎?齊亡無日矣!」尋周武帝平齊,授司賦上士。 隋文帝受禪,累遷尚書左丞,以明幹著稱。 時蜀王秀頗違法度,乃以師為益州總管司馬。 俄而秀被征,秀恐京師有變,將謝病。 師數勸之,不可違命。 秀乃作色曰:「此我家事,何預卿也?」師垂涕苦諫,秀乃從征。 秀髮後,州官屬多相連坐,師以此獲免。 後加儀同三司。 煬帝即位,拜大理少卿。 帝在顯仁宮,敕宮外衛士,不得輒離所守。 有一主帥,私令衛士出外,帝付大理。 師據法奏徒。 帝令斬之。 師奏曰:「若陛下初便殺之,自可不關文墨。 既付有司,義歸恆典。 脫宿衛近侍者更有此犯,將何以加之?」帝乃止。 師居職強明,有口辯,而無廉平之稱。 卒於刑部侍郎。 子恭弟纂,字靈秀,位太府少卿。 遇害河陰,贈定州刺史。 子雄。 雄字世略,少寬厚,美姿容。 初仕魏,歷位秘書郎。 在周以伐齊功,封朔方公,歷冀、平二州刺史,檢校徐州總管。 及尉遲迥作亂,時雄家累在相州,迥潛以書誘之。 雄卒不顧。 隋文帝遺書慰勉之。 迥遣其將畢義緒據蘭陵,席毗陷昌慮下邑,雄遣眾悉平之。 陳人見中原多故,遣其將陳紀、蕭摩訶、任蠻奴、周羅、樊毅等侵江北。 自江陵,東距壽陽,人多應之,攻陷城鎮。 雄與吳州總管于顗等擊走之。 悉復故地。 進位上大將軍,拜徐州總管,遷朔州總管。 平陳之役,從秦王俊出信州道。 陳平,以功進位上柱國,賜子崇爵端氏縣伯,褒為安化縣伯,復鎮朔方。 後歲,上表乞骸骨,征還京師,卒於家。 子嵩嗣,大業中,為尚書虞部郎,討北海賊。 力戰死之,贈正議大夫。 劉尼,代人也。 曾祖敦,有功于道武,為方面大人。 父婁,為冠軍將軍。 尼勇果善射,太武見而善之,拜羽林中郎,賜爵昌國子。 宗愛既殺南安王余于東廟,秘之,唯尼知狀。 尼勸愛立文成。 愛自以負罪于景穆,聞而驚曰:「君大痴人!皇孫若立,豈忘正平時事乎?」尼曰:「若爾,立誰?」愛曰:「待還宮,擢諸王子賢者而立之。 」尼懼其有變,密以狀告殿中尚書源賀。 時與尼俱典兵宿衛,仍共南部尚書陸麗謀,密奉皇孫。 於是,賀與尚書長孫渴侯嚴兵守衛,尼與麗迎文成於苑中。 麗抱文成於馬上,入于京城。 尼馳還東廟,大呼曰:「宗愛殺南安王,大逆不道。 皇孫已登大位。 有詔,宿衛之士,皆可還宮。 」眾咸唱萬歲。 賀及渴侯登執宗愛、賈周等,勒兵而入,奉文成於宮門外,入登永安殿。 以尼為內行長,封東安公。 尋遷尚書右仆射,為定州刺史。 在州清慎,然率多酒醉。 文成末,為司徒。 獻文即位,以尼有大功于先朝,特加尊重,賜別戶四十。 皇興四年,車駕北征,帝親誓眾,而尼昏醉,兵陳不整。 帝以其功重,特恕之,免官而已。 延興四年薨,子社生襲。 薛提,太原人,皇始中,補太學生,拜侍御史,累遷晉王丕衛兵將軍、冀州刺史,封太原公。 有政績,征拜侍中,攝都曹事。 太武崩,秘不發喪,尚書左仆射蘭延、侍中和延等議。 以皇孫幼沖,宜立長君,征秦王翰置之秘室。 提曰:「皇孫有世嫡之重,人望所繫,春秋雖少,令問聞于天下。 廢所宜立而更別求,必有不可。 」延等未決,中常侍宗愛知其謀,矯皇后令,征提等入,殺之。 文成即位,以提有謀立之誠,詔提弟浮子襲先爵太原公,有司奏降為侯。 論曰:陸俟以智識見稱,珝乃不替風範,雅杖名節,自立功名;其傳芳銘典,豈徒然也?麗忠國奉主,鬱為梁棟。 資忠履義,赴難如歸,世載克昌,名不虛得。 睿、琇以沈雅顯達,何末亦披猖?子彰令終之美,家聲孔振。 仰及彥師俱以孝為本,出處之譽,並可作范人倫。 爽學業有聞,亦人譽也。 源賀堂堂,非徒武節、觀其翼佐文成,廷抑禪讓,殆乎社稷之臣。 懷幹略兼舉,出內馳譽,繼跡賢孝,不墮先業。 子邕功立夏方,身亡冀野。 彪著名齊朝。 師、雄官成隋代,美矣。 劉尼忠國,豈徒驍猛之用?薛提正議忠謀,見害奸閹,痛乎! ************ 列傳第十七 司馬休之 司馬楚之曾孫裔 司馬景之 司馬叔璠 司馬天助 劉昶蕭寶夤兄子贊 蕭正表 蕭祗 蕭退 蕭泰 蕭捴蕭圓肅 蕭大圜 司馬休之,字季豫,河內溫人,晉宣帝季弟譙王進之後也。 晉度江之後,進子孫襲封譙王。 至休之父恬,為鎮北將軍、青兗二州刺史。 天興五年,休之為荊州刺史,被桓玄逼逐,遂奔慕容德。 及玄誅,還建業,復為荊州刺史。 休之頗得江漢人心。 其子文思繼其兄尚之為譙王,謀圖劉裕。 裕執送休之,令為其所。 休之表廢文思,並與裕書陳謝。 神瑞中,裕收休之子文寶、兄子文祖並殺之,乃討休之。 休之與魯宗之及宗之子軌起兵討裕。 兵敗,遂與子文思及宗之奔姚興。 裕滅姚泓,休之與文思及晉河間王子道賜等數百人皆將妻子降長孫嵩。 卒,贈征西大將軍、右光祿大夫、始平公,謚曰聲。 文思與淮南公國璠、池陽子道賜不平,而偽親之。 國璠性疏直,因醉欲外叛。 文思告之,皆坐誅。 以文思為廷尉,賜爵鬱林公。 文思善於其職,聽斷,百姓不得匿其情。 進爵譙王,位懷荒鎮將,薨。 第16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1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