琇字伯琳,珝第五子也。 母赫連氏身長七尺九寸,甚有婦德。 珝有以爵傳琇之意。 琇年九歲,珝謂之曰:「汝祖東平王有十二子,我為嫡長,承襲家業。 今已年老,屬汝幼沖,詎堪為陸氏宗首乎?」琇對曰:「苟非鬥力,何患童幼!」珝奇之,遂立琇為世子。 珝薨,襲爵。 琇沈毅少言,雅好讀書。 以功臣子孫,為侍禦長,累遷祠部尚書、司州大中正。 會從兄睿事,免官。 景明初,試守河內郡。 咸陽王禧謀反,令子曇和等先據河內。 琇聞禧反,斬曇和首。 時以琇不先送曇和,禧敗始斬,責其通情,徵詣廷尉。 少卿崔振窮罪狀,案琇大逆。 陸宗大小,咸見收捕。 會將赦,先斃于獄。 琇弟凱仍上書訴冤,宣武詔復琇爵,子景詐襲。 凱字智君,謹重好學。 位太子庶子、給事黃門侍郎。 凱在樞要十餘年,以忠厚見稱。 後遇患,頻上書乞骸骨。 除正平太守,在郡七年,號為良吏。 初,孝文將議革變舊風,大臣並有難色。 又每引劉芳、郭祚等,常與規謀,共論政事。 而國戚謂遂疏己,怏怏有不平之色。 帝乃令凱私喻之曰:「至尊但欲廣知前事,直當問其古式耳。 終無寵彼而疏國戚舊人意。 」乃稍解。 及兄琇陷罪,凱亦被收,遇赦乃免。 凱痛兄之死,哭無時節,目幾失明,訴冤不已。 至正始初,宣武復琇官爵。 凱大喜,置酒集諸親曰:「吾所以數年之中抱病忍死者,顧門計耳,今願已遂。 」以其年卒,贈龍驤將軍、南青州刺史,謚曰惠。 長子,字道暉,與弟恭之並有時譽。 洛陽令賈禎見其兄弟,嘆曰:「仆以老年,更睹雙璧。 」又嘗兄弟共候黃門郎孫惠蔚。 謂諸賓曰:「不意二陸,復在坐隅。 吾德謝張公,無以延譽。 」位尚書右戶、三公郎,坐事免。 後除伏波將軍。 卒,贈冠軍、恆州刺史。 擬《急就篇》為《悟蒙章》,及《七誘》、《十醉》,章表數十篇。 與恭之晚不和睦,為時所鄙。 子元規位尚書郎。 元規子撥,陰陽律歷,多所通解,位并州長流參軍。 恭之字季順,有操尚,位東荊州刺史。 贈吏部尚書,謚曰懿。 恭之所著文章詩賦凡千餘篇。 子曄,字仁崇,篤志文學,《齊律》序則仁崇之詞。 位終通直散騎常侍。 弟寬,字仁惠,太子中舍人,待詔文林館。 寬兄弟並有才品,議者稱為三武。 珝弟歸,位東宮舍人、駕部校尉。 子珍,夏州刺史,贈太仆卿,謚曰靜。 珍子旭,性雅淡,好《易》、緯候之學,撰《五星要決》及《兩儀真圖》,頗得其指要。 太和中,征拜中書博士,稍遷散騎常侍。 知天下將亂,遂隱于太行山,屢征不起。 卒後,贈並、汾、恆、肆四州刺史。 子騰。 騰字顯聖,少慷慨有大節。 從爾硃榮平葛榮,以功賜爵清河縣伯。 稍遷通直散騎常侍。 及孝武西遷,時使青州,遂留鄴,為陽城郡守。 大統九年,大軍東討陽城,被執。 周文帝釋而與語,騰盛論東州人物,又敘述時事,辭理抑揚。 周文嘆曰:「卿真不背本也!」即拜帳內大都督。 未幾,除太子庶子,遷武衛將軍。 騰既為周文所知,國欲立功,不願內職。 及安康賊黃眾寶等作亂,攻圍東梁州。 城中糧盡,詔騰率軍大破之。 軍還,拜龍州刺史。 使通江油路,直出南秦。 周文謂曰:「此是卿取柱國之日。 」即解所服金帶賜之。 州人李廣嗣、李武等憑據岩險,歷政不能制。 騰密令多造飛梯,夜襲破之,執廣嗣等於鼓下。 其黨有任公忻,圍逼州城,請免廣嗣及武,即散兵請罪。 騰謂將士曰:「吾不殺廣嗣等,可謂墮軍實而長寇仇。 」即斬廣嗣及武,以首示之。 於是出兵奮擊,盡獲之。 進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轉江州刺史,進爵上庸縣公。 陵州木籠獠恃險,每行抄劫,詔騰討之。 獠因山為城,攻之未可拔。 騰遂於城下多設聲樂及諸雜伎,示無戰心。 諸賊果棄其兵仗,或攜妻子臨城觀樂。 騰知其無備,遂縱兵討擊,盡殺破之。 周明帝初,陵、眉等八州夷夏並反,攻破郡縣,騰率兵討平之。 及齊公憲作鎮于蜀,以騰為隆州刺史,令憲入蜀兵馬鎮防,皆委騰統攝。 赴公招代憲,復請留之。 遷隆州總管,領刺史。 保定二年,資州石槃人反,殺郡守,據險自守,州軍不能制。 騰率軍討擊,盡破斬之。 而蠻子反,所在蜂起,山路險阻,難得掩襲。 遂量山川形勢,隨便開道。 蠻獠畏威,承風請服。 所開之路,多得古銘,並是諸葛亮、桓溫舊道。 是年,鐵山獠抄斷內江路,使驛不通。 騰乃進軍討之,一日下其三城,招納降附者三萬戶。 帝以騰母在齊,未令東討。 適有其親屬自齊還朝者,晉公護奏令告騰云:「齊已誅公母兄。 」蓋欲發其怒也。 騰乃發哀泣血,志在復仇。 四年,齊公憲與晉公護東征,請騰為副。 趙公招時在蜀,復欲留之。 晉公護與招書,於是令騰馳傳還朝,副憲東伐。 天和初,信州蠻、蜑據江硤反叛,連結二千餘里,又詔騰討之。 騰沿江南而下,軍至湯口,分道奮擊,所向摧破。 乃築京觀,以旌武功。 涪陵郡守蘭休祖又阻兵為亂,方二千餘里。 復詔騰討之,巴蜀悉定,詔令樹碑紀功績焉。 騰自在龍州至是,前後破平諸賊,凡賞得奴婢八百口,馬牛稱是。 四年,遷江陵總管。 陳遣其將章昭達圍江陵,衛王直聞有陳寇,遣大將軍趙誾、李遷哲等率步騎赴之,並受騰節度。 時遷哲等守外城,陳將程文季、雷道勤夜來掩襲,遷哲等驚亂,不能抗禦。 騰夜遣開門奮擊,大破之。 陳人奔潰,道勤中流矢而斃。 陳人決龍川寧朔堤,引水灌江陵城。 騰親率將士,戰于西堤,破之,陳人乃遁。 加位柱國,進爵上庸郡公。 建德二年,征拜大司空,尋出為涇州總管。 宣政元年冬,薨于京師,贈太尉公,謚曰定。 子玄嗣。 玄字士鑒,入關時,年七歲。 仕齊為奉朝請、成平縣令。 齊平,武帝見玄,特加勞勉,即拜地官府都上士。 大象末,為隋文帝相府內兵參軍。 玄弟融,字士傾,最知名,少歷顯職。 大象末,位至大將軍、定陵縣公。 弟麗,少以忠謹,入侍左右,太武特親昵之。 舉動審慎,初無愆失。 賜爵章安子,稍遷南部尚書。 太武崩,南安王余立。 既而為中常侍宗愛等所殺。 百寮憂惶,莫知所立。 麗首建大議,與殿中尚書長孫渴侯、尚書源賀、羽林中郎劉尼奉迎文成於苑中而立之。 社稷獲安,麗之謀也。 由是受心膂之任,在朝者無出其右。 興安初,封平原王。 麗頻讓,不聽,乃啟以讓父。 文成曰:「朕為天下主,豈不能得二王封卿父子也?」以其父俟為東平王。 麗尋遷侍中、撫軍大將軍、司徒公,復其子孫,賜妻妃號。 麗以優寵既頻,固辭不受,帝益重之。 領太子太傅。 麗好學愛士,常以講習為業。 甚孝,遭父憂,毀瘠過禮。 和平六年,文成崩。 先是,麗療疾于代郡溫泉,聞凶欲赴。 左右止之曰:「宮車晏駕,王德望素重,奸臣若疾人譽,慮有不測之禍。 」麗曰:「安有聞君父之喪,方慮禍難!」便馳赴。 初,乙弗渾悖傲,每為不法,麗數諍之,由是見忌,害之。 謚曰簡王,陪葬金陵。 孝文追錄先朝功臣,以麗配饗廟庭。 麗二妻,長曰杜氏,次張氏。 長子定國,杜氏所生;次睿,張氏所出。 第15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15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