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長子恆,字長生,沈粹有局量。 歷位尚書右仆射,加侍中。 以破平涼功,賜爵濟北公。 太武委以大政,車駕出征,常居中留鎮。 與襄城公盧魯元俱賜甲第。 真君四年,墜馬卒。 時帝幸陰山,景穆遣使乘傳奏狀。 帝甚悼惜之,謂使人曰:「汝等殺朕良臣,何用乘馬?」遂令步歸。 贈征西大將軍,謚曰成公。 子道賜襲爵。 道賜善騎射,機辯有辭氣,太武甚器之。 位尚書右仆射,加侍中。 卒,謚曰哀公。 子拔襲爵。 帝追思其父祖,年十四,以為南部大人。 時太武南伐,禽守將胡盛之以付拔。 酒醉不覺,盛之逃。 太武令斬之。 將伏鑕,帝愴然曰:「若鬼有知,長生問其子孫,朕將何以應?」乃赦拔。 後獻文以其功臣子,拜營州刺史。 張蒲,字玄則,河內修武人也。 本名謨。 父攀,仕慕容垂,位兵部尚書,以清方稱。 蒲少有父風,仕慕容寶為尚書左丞。 道武定中山,寶官司敘用,多降品秩。 帝既素聞蒲名,仍拜尚書左丞。 明元即位,為內都大官,賜爵泰昌子。 參決庶獄,私謁不行。 後改為壽張子。 太武即位,以蒲清貧,妻子衣食不給,乃以為相州刺史。 扶弱抑強,進善黜惡,風化大行。 卒於官,吏人痛惜之。 蒲在謀臣之列,屢出為將,朝廷論之,常以為稱首。 贈平東將軍、廣平公,謚曰文恭。 子昭襲。 以軍功進爵修武侯,位幽州刺史,以善政見稱。 谷渾,字元沖,昌黎人也。 父袞,彎弓三百斤,勇冠一時。 仕慕容垂,位廣武將軍。 渾少有父風,任俠好氣,晚乃折節受經業,被服類儒者。 道武時,以善隷書為內侍左右。 太武時,累遷侍中、儀曹尚書,賜爵濮陽公。 渾正直有操行,性不苟合。 然愛重舊故,不以富貴驕人,時人以此稱之。 在官廉直,為太武所器重。 以渾子孫年十五以上,悉補中書學生。 卒,謚曰文宣。 子闡,字崇基,襲爵。 位外都大官。 卒,謚曰簡公。 子洪,字元孫,位尚書,賜爵滎陽公。 性貪奢,仆妾衣服錦綺。 時獻文舅李峻等初至,官給衣服,洪輒截沒。 為有司所糾,並窮其前後臓罪,伏法。 子穎,位太府少卿。 卒,贈營州刺史,謚曰貞。 子士恢,字紹達,位鴻臚少卿,封元城縣侯。 太后嬖倖鄭儼,懼紹達間構于帝,因言次,以紹達為州。 紹達耽寵,不願出。 太后誣其罪,殺之。 渾曾孫楷。 楷有干局,稍遷奉車都尉。 眇一目,性甚嚴忍,前後奉使皆以酷暴為名,時人號曰「瞎武」。 累遷城門校尉,卒。 公孫表,字玄元,燕郡廣陽人也。 為慕容沖尚書郎。 慕容垂破長子,從入中山。 慕容寶走,乃歸,為博士。 初,道武以慕容垂諸子分據勢要,權柄推移,遂至亡滅,表詣闕上《韓非書》二十捲。 道武稱善。 明元初,賜爵固安子。 河西饑胡劉武反于上黨,詔表討之。 為胡所敗,帝深銜之。 泰常七年,宋武帝殂。 時議取河南侵地,以奚斤為都督,以表為吳兵將軍、廣州刺史。 表既克滑台,遂圍武牢。 車駕次汲郡。 始昌子蘇坦、太史令王亮奏表置軍武牢東,不得形便之地,故令賊不時滅。 明元雅好術數,又積前忿,及攻武牢,士卒多傷,乃使人夜就帳中縊殺之。 以賊未退,秘而不宣。 初,表與勃海封愷友善,後為子求愷從女,愷不許,表甚銜之。 及封氏為司馬國璠所逮,帝以舊族,欲原之。 表證其罪,乃誅封氏。 表外和內忌,時人以此薄之。 表本與王亮同營署,及其出也,輕侮亮,故及于死。 第二子軌,字元慶。 明元時,為中書郎。 出從征討,補諸軍司馬。 太武平赫連昌,引諸將帥入其府藏,各令任意取金玉。 諸將取之盈懷,軌獨不取。 帝把手親探金賜之,謂曰:「卿臨財廉,朕所以增賜者,欲顯廉于眾人。 」後兼大鴻臚,持節拜立氐楊玄為南秦王。 及境,玄不郊迎;軌數玄無蕃臣禮。 玄懼,詣郊受命。 使還稱旨,拜尚書,賜爵燕郡公,出為武牢鎮將。 初,太武將北征,發驢以運糧,使軌部調雍州。 軌令驢主皆加絹一匹,乃與受之。 百姓語曰:「驢無強弱,輔脊自壯。 」眾共嗤之。 坐征還。 卒。 軌既死,帝謂崔浩曰:「吾過上黨,父老皆曰:公孫軌為將,受貨縱賊,使至今余奸不除,軌之罪也。 其初來,單馬執鞭;及去,從車百兩。 載物而南,丁零渠帥,乘山罵軌。 軌怒,取罵軌者之母,以矛刺其陰而死之,曰:『何以生此逆子!』從下倒劈,分磔四支于山樹上。 是忍行不忍之事。 軌幸而早死,至今在者,吾必族誅之。 」 軌終得娶封氏,生子睿,字叔文。 位儀曹長,賜爵陽平公。 時獻文于苑內立殿,敕中秘群官制名。 睿奏曰:「臣聞至尊至貴,莫崇于帝王;天人挹損,莫大於謙光。 臣愚以為宜曰崇光。 」奏可。 卒於南部尚書,謚曰宣。 睿妻,崔浩弟女也。 生子良,字遵伯,聰明好學。 為尚書左丞,為孝文所知遇。 良弟衡,字道津。 良推爵讓之,仕至司直。 良以別功,賜爵昌平子。 子崇基襲。 軌弟質,字元直,有經義,為中書學生,稍遷博士。 太武征涼州,留宜都王穆壽輔景穆。 時蠕蠕乘虛犯塞,京師震恐。 壽雅信任質,為謀主。 質性好卜筮;卜筮者咸雲必不來,故不設備。 由質,幾敗國。 後屢進讜言,超遷尚書。 卒,贈廣陽侯,謚曰恭。 第二子邃,字文慶,位南部尚書,封襄平伯,出為青州刺史。 以邃在公遺蹟可紀,下詔褒述。 卒官。 孝文在鄴宮,為之舉哀。 時百度唯新,青州佐吏疑為邃服,詔曰:「專古也,理與今違;專今也,太乖曩義。 當斟酌兩途,商量得失,人吏之情亦不可苟順也。 主簿雲,近代相承服斬,過葬便,可如故。 自余無服,大成寥落。 可準諸境內之人,為齊衰三月。 」子同始襲爵,卒於給事中。 邃、睿為從父兄弟。 睿才器小優,又封氏之男,崔氏之婿。 邃母雁門李氏,地望懸隔。 鉅鹿太守祖季真多識北方人物,每云:「士大夫當須好婚親。 二公孫同堂兄弟耳,吉凶會集,便有士庶之異。 」 張濟,字士度,西河人也。 父千秋,慕容永驍騎將軍。 永滅,來奔。 道武善之,拜建節將軍,賜爵成紀侯。 濟涉獵書傳,清辯善儀容。 道武愛之,與公孫表等俱為行人,拜散騎侍郎,襲爵。 先是,晉雍州刺史楊佺期乞師于常山王遵以禦姚興。 帝遣濟為遵從事,即報之。 濟自襄陽還,帝問濟江南事。 濟曰:「司馬昌明死,子德宗代立,君弱臣強,全無綱紀。 佺期問臣:『魏初伐中山,幾十萬眾?』臣答:『四十餘萬。 』佺期曰:『魏被甲戎馬,可有幾匹?』臣答:『中軍精騎十餘萬,外軍無數。 』佺期曰:『以此討羌,豈不滅也!』又曰:『魏定中山,徙幾戶于北?』臣答:『七萬餘家。 』佺期曰:『都何城?』臣答:『都平城。 』佺期曰:『有此大眾,何用城為!』又曰:『魏帝欲為久都平城?將移也?』臣答:『非所知也。 』佺期聞朝廷不都山東,貌有喜色,曰:『洛城救援,仰恃于魏,若獲保全,當必厚報。 如為羌所乘,寧使魏取。 』」道武嘉其辭,厚賞其使,許救洛陽。 後以累使稱旨,拜勝兵將軍。 卒,子多羅襲爵,坐事除。 第15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15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