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少有志操,歷位尚書南部郎。 孝文初,蠻首桓誕歸款,朝廷思安邊之略,以誕為東荊州刺史,令珍為使,與誕招慰蠻左。 珍至桐柏山,窮淮源,宣揚恩澤,莫不懷附。 淮源舊有祠堂,蠻俗恆用人祭之。 珍乃曉告曰:「天地明靈,即人之父母,豈有父母,甘子肉味?自今宜悉以酒脯代用。 」群蠻從約,自此而改。 凡所招降七萬餘戶,置郡縣而還。 以奉使稱旨,賜爵霸城子。 後以軍功,進爵為侯。 累遷顯武將軍、郢州刺史。 所在有聲績,朝廷嘉之,遷龍驤將軍,賜驊騮二匹,帛五十匹,谷三百斛。 珍乃召集州內孤貧者,謂曰:「天子謂我能撫綏卿等,故賜以谷帛,吾何敢獨當。 」遂以所賜,悉分與之。 尋轉荊州刺史。 與尚書盧陽烏征赭陽,為齊將垣歷生、蔡道恭所敗,免歸鄉裡。 臨別,謂陽烏曰:「主上聖明,志吞吳會。 用兵機要,在於上流。 若有事荊楚,恐老夫復不得停耳。 」後車駕征鄧沔,復起珍為中軍大將軍、彭城王勰長史。 鄧沔既平,試守魯陽郡。 孝文復南伐,路經珍郡,加中壘將軍,正太守。 珍從至清水,帝曰:「朕頃戎車再駕,卿恆翼務中軍。 今日之舉,亦欲引卿同行,但三鴉險要,非卿無以守也。 」因敕還。 及孝文崩於行宮,秘匿而還,至珍郡,始發大諱。 還,除中散大夫,尋加鎮遠將軍、太尉諮議參軍。 卒,贈本將軍、青州刺史,謚曰懿。 長子纘,字遵彥。 年十三,補中書學生。 聰敏明辯,為博士李彪所稱。 再遷侍禦中散。 孝文每與德學沙門談論往複,纘掌綴錄,無所遺漏,頗見知賞。 累遷長兼尚書左丞。 壽春內附,尚書令王肅出鎮揚州,請纘行,為州長史。 加平遠將軍,帶梁郡太守。 肅薨,敕纘行州事。 任城王澄代肅為州,復啟纘為長史。 澄出征之後,梁將姜慶真乘虛攻襲,遂據外郭。 雖尋克複,纘坐免官。 卒。 纘弟彧,字遵慶,亦有學識。 解褐奉朝請,稍遷平遠將軍、東豫州刺史。 綏懷蠻左,頗得其心。 蠻酋田益宗子魯生、魯賢先叛父南入,數為寇掠。 自彧至州,魯生等咸箋啟修敬,不得為害。 彧以蠻俗不識禮儀,乃立太學,選諸郡生徒于州總教。 又于城北置崇武館以習武焉。 州境清肅。 罷還,遇大將軍、京兆王繼西征,請為長史。 尋以本官兼尚書,為豳、夏行台,以功封陰盤縣男。 卒,贈撫軍將軍、雍州刺史,謚曰文。 子彪襲。 孝莊末,為藍田太守,因仕關西。 彪弟融,以軍功賜爵長安伯。 稍遷大司馬開府司馬。 融娶司農卿趙郡李瑾女,疑其妻與章武王景哲姦通,乃刺殺之。 懼,亦自殺。 弟朏,字遵顯,少有志業。 年十八,闢州主簿。 時屬歲儉,朏以家粟造粥,以飼饑人,所活甚眾。 解褐太學博士。 稍遷右軍將軍,為荊、郢和糴大使。 南郢州刺史田夷啟稱朏父珍往任荊州,恩洽夷夏,乞朏充南道別將,領荊州驍勇,共為腹背。 詔從之。 未幾,行南荊州事。 遷東徐州刺史。 梁遣其郢州刺史田粗憘率眾來寇,朏于石羊岡破斬之,以功封杜縣子。 卒於侍中、雍州刺史,謚曰宣。 長子鴻,字道衍,頗有干用,累遷中書舍人。 天平三年,坐漏泄,賜死於家。 杜銓,字士衡,京兆人,晉征南將軍預五世孫也。 祖冑,苻堅太尉長史。 父嶷,慕容垂秘書監,仍僑居趙郡。 銓學涉,有長者風,與盧玄、高允等同被征為中書博士。 初,密太后父豹喪在濮陽,太武欲令迎葬于鄴,謂司徒崔浩曰:「天下諸杜,何處望高?朕今方改葬外祖,意欲取杜中長老一人,以為宗正,令營護凶事。 」浩曰:「京兆為美。 中書博士杜銓,其家今在趙郡,是杜預後,于今為諸杜最。 」密召見,銓器貌瑰雅,太武感悅,謂浩曰:「此真吾所欲也。 」以為宗正,令與杜超子道生送豹喪柩,致葬鄴南。 銓遂與超如親。 超謂銓曰:「既是宗近,何緣僑居趙郡?」乃延引同屬魏郡。 再遷中書侍郎,賜爵新豐侯。 卒,贈相州刺史、魏縣侯,謚曰宣。 子振,字季元。 舉秀才,卒於中書博士。 振子遇,字慶期,位尚書起部郎。 竊官材瓦起立私宅,清論鄙之。 卒於河東太守,贈都官尚書、豫州刺史,謚曰惠。 銓族孫景,字宣明,學通經史。 州府交闢,不就。 景子裕,字慶延,雖官非貴仕,而文學相傳。 仕齊,位止樂陵令。 齊亡,退居教授,終於家。 子正玄,字知禮,少傳家業,耽志經史。 隋開皇十五年,舉秀才,試策高第。 曹司以策過左仆射楊素,怒曰:「周孔更生,尚不得為秀才,刺史何忽妄舉此人?可附下考。 」乃以策抵地,不視。 時海內唯正玄一人應秀才,余常貢者,隨例銓注訖,正玄獨不得進止。 曹司以選期將盡,重以啟素。 素志在試退正玄,乃手題使擬司馬相如《上林賦》、王褒《聖主得賢臣頌》、班固《燕然山銘》、張載《劍閣銘》、《白鸚鵡賦》,曰:「我不能為君住宿,可至未進令就。 」正玄及時並了。 素讀數遍,大驚曰:「誠好秀才!」命曹司錄奏。 屬吏部選期已過,注色令還。 期年重集,素謂曹司曰:「秀才杜正玄至。 」又試《官人有奇器》闕並立成,文不加點。 素大嗟之,命吏部優敘。 曹司以擬長寧王記室參軍。 時素情背曹官,及見,曰:「小王不盡其才也。 」晉王廣方鎮揚州,妙選府僚,乃以正玄為晉王府參軍。 後豫章王鎮揚州,又為豫章王記室。 卒。 正玄弟正藏,字為善,亦好學,善屬文。 開皇十六年,舉秀才。 時蘇威監選,試擬賈誼《過秦論》及《尚書湯誓》、《匠人箴》、《連理樹賦》、《幾賦》、《弓銘》,應時並就,又無點竄。 時射策甲第者合奏,曹司難為別奏,抑為乙科。 正藏訴屈,威怒,改為丙第,授純州行參軍。 遷梁郡下邑縣正。 大業中,與劉炫同以學業該通,應詔被舉。 時正藏弟正儀貢充進士,正倫為秀才,兄弟三人同時應命,當世嗟美之。 著作郎王劭奏追修史,司谷大夫薛道衡奏擬從事,並以見任且放還。 九年,從駕征遼,為夫余道行軍長史。 還至涿郡,卒。 正藏為文迅速,有如宿構。 曾令數人並執紙筆,各題一文,正藏口授俱成,皆有文理,為當時所異。 又為《文軌》二十捲,論為文體則,甚有條貫。 後生寶而行之,多資以解褐,大行于世,謂之《杜家新書》雲。 論曰:宋隱操行貞白,遺略榮名;宣、愔並保退素,咸見征闢,可謂德門者矣。 義和以才度見知,跡參顧命,拔萃出類,當有以哉!無子之嘆,豈徒羊舌!宗祀不亡,蓋其幸也。 翻剛鯁自立,猛而斷務。 世良昆季,雅有家風。 道謨卜筮取達,季良累于學淺。 刁雍才識恢遠,著聲立事,禮遇優隆,世有人爵,堂構之義也。 辛、韋不殞門風。 杜銓所在為重。 正玄難兄難弟,信為美哉! ************ 列傳第十五 屈遵 張蒲 谷渾曾孫楷 公孫表 張濟 李先 賈彞 竇瑾 李 韓延之 袁式 毛修之嚴棱 硃修之 唐和 寇贊孫俊 酈范子道元 韓秀 堯暄孫雄 柳崇 屈遵,字子度,昌黎徒何人也。 博學多才藝。 慕容垂以為博陸令。 道武南伐,博陵太守申永南奔河外,高陽太守崔宏東走海濱。 屬城長吏,率多逃竄,遵獨歸道武。 道武素聞其名,拜中書令。 中原既平,賜爵下蔡子。 卒。 子須襲爵。 除長樂太守,進爵信都侯。 卒,贈昌黎公,謚曰恭。 第14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14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