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元年正月壬辰,神武西伐費也頭虜紇豆陵伊利於河西,滅之。 遷其部落于河東。 二月,永寧寺九層浮屠災。 既而人有從東萊至。 雲及海上人咸見之於海中,俄而霧起,乃滅。 說者以為天意。 若曰:「永寧見災,魏不寧矣。 飛入東海,勃海應矣。 」魏帝既有異圖,時侍中封隆之與孫騰私言。 隆之喪妻,魏帝欲妻以從妹。 騰亦未之信。 心害隆之,泄其言于斛斯椿。 椿以白魏帝。 又孫騰帶仗入省,擅殺御史。 並亡來奔。 稱魏帝撾舍人梁續于前。 光祿少卿元子干攘臂擊之,謂騰曰:「語爾高王,元家兒拳正如此。 」領軍婁昭辭疾歸晉陽。 魏帝於是以斛斯椿兼領軍,分置督將及河南、關西諸刺史。 華山王鷙在徐州,神武使邸珍奪其管籥。 建州刺史韓賢、濟州刺史蔡俊皆神武同義,魏帝忌之。 故省建州以去賢,使御史中尉綦俊察俊罪,以開府賈顯智為濟州,俊拒之。 魏帝逾怒。 五月,下詔,雲將征句吳,發河南諸州兵,增宿衛,守河橋。 六月丁巳,密詔神武曰:「宇文黑獺自平破秦、隴,多求非分,脫有變非常,事資經略。 但表啟未全背戾,進討事涉匆匆。 遂召群臣,議其可否。 僉言假稱南伐,內外戒嚴。 一則防黑獺不虞,二則可威吳楚。 」時魏帝將伐神武。 神武部署將帥,慮疑,故有此詔。 神武乃表曰:「荊州綰接蠻左,密邇畿服。 關隴恃遠,將有逆圖。 臣今潛勒兵馬三萬,擬從河東而渡。 又遣恆州刺史庫狄干,瀛州刺史郭瓊,汾州刺史斛律金,前武衛大將軍彭樂擬兵四萬,從其來違津渡。 遣領軍將軍婁昭,相州刺史竇泰,前瀛州刺史堯雄,并州刺史高隆之擬兵五萬,以討荊州。 遣冀州刺史尉景,前冀州刺史高敖曹,濟州刺史蔡俊,前侍中封隆之,擬山東兵七萬,突騎五萬,以征江左。 皆約勒所部,伏聽處分。 」魏帝知覺其變,乃出神武表,命群官議之,欲止神武諸軍。 神武乃集在並僚佐,令其博議。 還以表聞,仍以信誓自明忠款曰:「臣為嬖佞所間,陛下一旦賜疑,令猖狂之罪,爾硃時計。 臣若不盡誠竭節,敢負陛下,則使身受天殃,子孫殄絶。 陛下若垂信赤心,使干戈不動,佞臣一二人,願斟量廢出。 」 辛未,帝復錄在京文武議意,以答神武。 使舍人溫子升草敕,子升逡巡未敢作。 帝據胡床拔劍作色,子升乃為敕曰: 前持心血,遠以示王,深冀彼此共相禮悉。 而不良之徒,坐生間貳。 近孫騰倉卒向彼,致使聞者疑有異謀。 故遣御史中尉綦俊,具申朕懷。 今得王啟,言誓懇惻。 反覆思之,猶所未解。 以朕眇身,遇王武略,不勞尺刃,坐為天子。 所謂生我者父母,貴我者高王。 今若無事背王,規相攻討,則使身及子孫。 還如王誓。 皇天后土,實聞此言。 近慮宇文為亂,賀拔勝應之。 故纂嚴,欲與王俱為聲援。 宇文今日使者相望,觀其所為,更無異跡。 賀拔在南,開拓邊境,為國立功,念無可責。 君若欲分討,何以為辭?東南不賓,為日己久。 先朝已來,置之度外,今天下戶口減半,未宜窮兵極武。 朕既暗昧,不知佞人是誰。 可列其姓名,令朕知也。 如聞庫狄干語王云:「本欲取懦弱者為主,無事立此長君,使其不可駕禦。 今但作十五日行,自可廢之,更立餘者。 」如此議論,自是王間勛人,豈出佞臣之口?去歲封隆之背叛,今年孫騰逃走,不罪不送,誰不怪王?騰既為禍始,曾無愧懼。 王若事君盡誠,何不斬送二首?王雖啟圖西去,而四道俱進。 或欲南度洛陽,或欲東臨江左。 言之者猶應自怪,聞之者寧能不疑?王若守誠不貳,晏然居北,在此雖有百萬之眾,終無圖彼之心。 王脫信邪棄義,舉旗南指,縱無匹馬只輪,猶欲奮空拳而爭死。 朕本寡德,王已立之,百姓無知,或謂實可。 若為他所圖,則彰朕之惡。 假令還為王殺,幽辱齏粉,了無遺恨。 何者?王既以德見推,以義見舉,一朝背德舍義,便是過有所歸。 本望君臣一體,若合符契,不圖今日,分疏到此!古語云:「越人射我,笑而道之;吾兄射我,泣而道之。 」朕既親王,情如兄弟,所以投筆拊膺,不覺歔欷。 初,神武自京師將北,以為洛陽久經喪亂,王氣衰盡。 雖有山河之固,土地褊狹,不如鄴,請遷都。 魏帝曰:「高祖定鼎河洛,為永永之基。 經營制度,至世宗乃畢。 王既功在社稷,宜遵太和舊事。 」神武奉詔。 至是,復謀焉。 遣兵千騎鎮建興,益河東及濟州兵,于白溝虜船,不聽向洛,諸州和糴粟,運入鄴城。 魏帝又敕神武曰:「王若厭伏人情,杜絶物議,唯有歸河東之兵,罷建興之戍,送相州之粟,追濟州之軍,令蔡俊受代,使邸珍出徐。 止戈散馬,各事家業。 脫須糧廩,別遣轉輸。 則讒人結舌,疑悔不生。 王高枕太原,朕垂拱京洛,終不舉足渡河,以干戈相指。 王若馬首南向,問鼎輕重,朕雖無武,欲止不能。 必為社稷宗廟,出萬死之策。 決在於王,非朕能定。 為山止簣,相為惜之。 」 魏帝時以任祥為兼尚書左仆射,加開府。 祥棄官走至河北,據郡待神武。 魏帝乃敕文武官,北來者任去留。 下詔罪狀神武,為北伐經營。 神武亦勒馬宣告曰:「孤遇爾硃擅權,舉大義于四海。 奉戴主上,義貫幽明。 橫為斛斯椿讒構,以誠節為逆首。 昔趙鞅興晉陽之甲,誅君側惡人。 今者南邁,誅椿而已。 」以高昂為前鋒,曰:「若用司空言,豈有今日之舉!」司馬子如答神武曰:「本欲立小者,正為此耳。 」魏帝徵兵關右。 召賀拔勝赴行在所,遣大行台長孫承業、大都督潁川王斌之、斛斯椿共鎮武牢。 汝陽王暹鎮石濟,行台長孫子彥帥前恆農太守元洪略鎮陝,賈顯智率豫州刺史斛斯元壽伐蔡俊。 神武使竇泰與左箱大都督莫多婁貸文逆顯智,韓賢逆暹。 元壽軍降泰。 貸文與顯智遇于長壽津,顯智陰約降,引軍退。 軍司元玄覺之,馳還請益師。 魏帝遣大都督侯幾紹赴之。 戰于滑台東。 顯智以軍降,紹死之。 七月,魏帝躬率大眾屯河橋。 神武至河北十餘里,再遣口申誠款,魏帝不報。 神武乃引軍度河。 魏帝問計于群臣。 或雲南依賀拔勝,或雲西就關中,或雲守洛口死戰,未決。 而元斌之與斛斯椿爭權不睦,斌之棄椿徑還,紿帝雲神武兵至。 即日,魏帝遜于長安。 己酉,神武入洛,停于永寧寺。 八月甲寅,召集百官謂曰:「為臣奉主,匡救危亂。 若處不諫爭,出不陪隨,緩則耽寵爭榮,急便竄失,臣節安在!」遂收開府儀同三司叱列延慶、兼尚書左仆射辛雄、兼吏部尚書崔孝芬、都官尚書劉廞、兼度支尚書楊機、散騎常侍元士弼,並殺之,誅其貳也。 士弼籍沒家口。 神武以萬機不可曠廢,乃與百僚議。 以清河王亶為大司馬,居尚書下舍而承製決事焉。 王稱警蹕,神武醜之。 神武尋至弘農,遂西克潼關,執毛洪賓。 進軍長城,龍門都督薛崇禮降。 神武退舍河東,命行台尚書長史薛瑜守潼關。 大都督庫狄溫守封陵。 于蒲津西岸築城守華州。 以薛紹宗為刺史。 高昂行豫州事。 神武自發晉陽至此,凡四十啟,魏帝皆不答。 第3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