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中,爲鎮北記室參軍,侍皇太子講。 時步兵校尉劉瓛、征士吳苞皆已卒,都下碩儒唯佟之而已,當時國家吉凶禮則皆取決焉。 後爲驃騎司馬。 永元末,都下兵亂,佟之常集諸生講論,孜孜不怠。 性好潔,一日之中洗滌者十餘過,猶恨不足,時人稱爲水淫。 有至性,父母亡後,常設一屋,晦朔拜伏流涕,如此者二十餘年。 當世服其孝行。 于時又有遂安令劉澄,爲性彌潔,在縣掃拂郭邑,路無橫草,水翦蟲穢,百姓不堪命,坐免官。 然甚貞正,善醫術,與徐嗣伯埒名。 子聰能世其家業。 佟之自東昏即位,以其凶虐,乃謝病,終身不涉其流。 梁武帝踐阼,以爲尚書左丞。 時百度草創,佟之依禮定議,多所裨益。 天監二年卒官。 故事,左丞無贈官者,帝特詔贈黃門侍郎,儒者榮之。 所着文章禮議百許篇。 子朝隱、朝晦。 嚴植之字孝源,建平秭歸人也。 少善莊、老,能玄言,精解喪服、孝經、論語。 及長,遍習鄭氏禮、周易、毛詩、左氏春秋。 性淳孝謹厚,不以所長高人。 少遭父憂,因菜食二十三載。 仕齊爲廣漢王國右常侍,仍侍王讀。 及王誅,國人莫敢視,植之獨奔哭,手營殯斂,徒跣送喪墓所,爲起塚,葬畢乃還。 當時義之。 後爲康樂令。 植之在縣清白,人吏稱之。 梁天監二年,詔求通儒修五禮,有司奏植之主凶禮。 四年,初置五經博士,各開館教授,以植之兼五經博士。 植之館在潮溝,生徒常百數。 講說有區段次第,析理分明。 每當登講,五館生畢至,聽者千餘人。 遷中撫記室參軍,猶兼博士。 卒於館。 植之自疾後便不受稟奉,妻子睏乏。 及卒,喪無所寄,生徒爲市宅,乃得成喪。 植之性慈仁,好行陰德,在闇室未嘗怠也。 少嘗山行,見一患者,問其姓名不能答。 載與俱歸,爲營醫藥,六日而死,爲棺斂殯之,卒不知何許人也。 又嘗緣柵塘行,見患人臥塘側,問之,雲「姓黃,家本荊州,爲人傭賃。 疾篤,船主將發,棄之於岸」。 植之惻然,載還療之,經年而愈。 請終身充奴僕以報厚恩。 植之不受,遺以資糧遣之。 所撰凶禮儀注四百七十九卷。 司馬筠字貞素,河內溫人也。 晉譙王承七代孫。 祖亮,宋司空從事中郎。 父端字敬文,齊奉朝請,始安王遙光使掌文記。 遙光之敗,曹武入城見之,端曰:「身蒙始安厚恩,君宜見殺。 」武叱令速去。 答曰:「死生命也,君見事不捷,便以義師爲賊。 」武舍之去,尋兵至見殺。 筠少孤貧好學,師沛國劉瓛,強力專精,深爲瓛所器。 及長,博通經術,尤明三禮。 梁天監初爲暨陽令,有清績。 入拜尚書祠部郎。 七年,安成國太妃陳氏薨,江州刺史安成王秀、荊州刺史始興王憺,並以慈母表解職,詔不許,還攝本任。 而太妃在都,喪祭無主。 中書舍人周舍議曰:「賀彥先稱:‘慈母之子不服慈母之黨,婦又不從夫而服慈姑,小功服無從故也。 ’庾蔚之云:‘非徒子不從母而服其黨,孫又不從父而服其慈母。 ’由斯而言,慈祖母無服明矣。 尋門內之哀,不容自同於常。 案父之祥禫,子並受弔,今二王諸子,宜以成服日單衣一日爲位受弔。 」制曰:「二王在遠,世子宜攝祭事。 」舍又曰:「禮雲‘縞冠玄武,子姓之冠’。 則世子衣服宜異於常,可着細布衣,絹爲領帶,三年不聽樂。 又禮及春秋,庶母不世祭,蓋謂無王命者耳。 吳太妃既朝命所加,得用安成禮秩,則當祔廟,五世親盡乃毀。 陳太妃命數之重,雖則不異,慈孫既不從服,廟食理無傳祀,子祭孫止,是會經文。 」武帝由是敕禮官議皇子慈母之服。 筠議:「宋朝五服制,皇子服訓養母,依禮庶母慈己,宜從小功之制。 案曾子問云:‘子游曰:「喪慈母如母,禮歟?」孔子曰:「非禮也。 古者男子外有傅,內有慈母,君命所使教子也,何服之有。 」’鄭玄註云:‘此指謂國君之子也。 ’若國君之子不服,則王者之子不服可知。 又喪服經云:‘君子子爲庶母慈己者。 ’傳曰:‘君子子者,貴人子也。 ’鄭玄引內則,三母止施于卿大夫。 以此而推,則慈母之服,上不在五等之嗣,下不逮三士之息。 儻其服者止卿大夫,尋諸侯之子尚無此服,況乃施之皇子?謂宜依禮刊除,以反前代之惑。 」武帝以爲不然,曰:「禮言慈母凡有三條:一則妾子之無母,使妾之無子者養之,命爲母子,服以三年,喪服齊衰章所言‘慈母如母’是也。 二則嫡妻之子無母,使妾養之,慈撫隆至,雖均乎慈愛,但嫡妻之子,妾無爲母之義,而恩深事重,故服以小功,喪服小功章所以不直言慈母,而云‘庶母慈己’者,明異於三年之慈母也。 其三則子非無母,正是擇賤者視之,義同師保,而不無慈愛,故亦有慈母之名。 師保既無其服,則此慈母亦無服矣。 內則云:‘擇于諸母與可者,使爲子師。 其次爲慈母,其次爲保母。 ’此其明文。 此言擇諸母,是擇人而爲此三母,非謂擇取兄弟之母也。 何以知之?若是兄弟之母其先有子者,則是長妾。 長妾之禮,實有殊加,何容次妾生子,乃退成保母,斯不可也。 又有多兄弟之人,于義或可;若始生之子,便應三母俱闕邪?由是推之,內則所言諸母,是謂三母,非兄弟之母明矣。 子游所問,自是師保之慈母,非三年小功之慈母也。 故夫子得有此對,豈非師保之慈母無服之證乎? 鄭玄不辨三慈,混爲訓釋,引彼無服,以注慈己,後人致謬,實此之由。 經言‘君子子’者,此雖起於大夫,明大夫猶爾,自斯以上,彌應不異。 故傳雲‘君子子者,貴人之子也’。 總言曰貴,無所不包。 經傳互文,交相顯發,則知慈加之義,通乎大夫以上矣。 宋代此科,不乖禮意,便加除削,良是所疑。 」於是筠等請依制改定嫡妻之子,母沒爲父妾所養,服之五月,貴賤並同,以爲永制。 後爲尚書左丞,卒於始興內史。 子壽傳父業,明三禮,位尚書祠部郎,曲阿令。 卞華字昭岳,濟陰宛句人,晉驃騎將軍壼六世孫也。 父倫之,齊給事中。 華幼孤貧好學,年十四,召補國子生,通周易。 及長,遍習五經,與平原明山賓、會稽賀瑒同業友善。 梁天監中,爲安成王功曹參軍,兼五經博士,聚徒教授。 華博涉有機辯,說經析理,爲當時之冠。 江左以來,鍾律絶學,至華乃通焉。 位尚書儀曹郎,吳令,卒。 崔靈恩,清河東武城人也。 少篤學,遍習五經,尤精三禮、三傳。 仕魏爲太常博士。 天監十三年歸梁,累遷步兵校尉,兼國子博士。 靈恩聚徒講授,聽者常數百人。 性拙樸,無風采,及解經析理,甚有精緻,都下舊儒咸稱重之。 助教孔僉尤好其學。 靈恩先習左傳服解,不爲江東所行,乃改說杜義。 每文句常申服以難杜,遂着左氏條義以明之。 時助教虞僧誕又精杜學,因作申杜難服以答靈恩,世並傳焉。 僧誕會稽餘姚人,以左氏教授,聽者亦數百人。 該通義例,當世莫及。 先是儒者論天,互執渾蓋二義,論蓋不合渾,論渾不合蓋。 靈恩立義,以渾蓋爲一焉。 出爲長沙內史,還除國子博士,講衆尤盛。 又出爲桂州刺史,卒官。 靈恩集注毛詩二十二卷,集注周禮四十捲,制三禮義宗三十捲,左氏經傳義二十二卷,左氏條例十捲,公羊、谷梁文句義十捲。 孔僉,會稽山陰人,少師事何胤,通五經,尤明三禮、孝經、論語。 講說並數十遍,生徒亦數百人。 三爲五經博士,後爲海鹽、山陰二縣令。 僉儒者不長政術,在縣無績。 太清亂,卒於家。 第26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南史》
第26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