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武帝制春景明志詩五百字,敕沈約以下辭人同作,帝以僧孺爲工。 歷少府卿,尚書吏部郎,參大選,請謁不行。 出爲仁威南康王長史、蘭陵太守,行府、州、國事。 初,帝問僧孺妾媵之數,對曰:「臣室無傾視。 」及在南徐州,友人以妾寓之,行還,妾遂懷孕。 爲王典簽湯道湣所糾,逮詣南司,坐免官,久之不調。 友人廬江何炯猶爲王府記室,僧孺乃與炯書以見其意。 後爲安成王參軍事,鎮右中記室參軍。 僧孺工屬文,善楷隷,多識古事。 侍郎全元起欲注素問,訪以砭石。 僧孺答曰:「古人當以石爲針,必不用鐵。 說文有此砭字,許慎云:‘以石刺病也。 ’東山經:‘高氏之山多針石。 ’郭璞云:‘可以爲砭針。 ’春秋:‘美疢不如惡石。 ’服子慎註云:‘石,砭石也。 ’季世無復佳石,故以鐵代之爾。 」 轉北中郎諮議參軍,入直西省,知撰譜事。 先是,尚書令沈約以爲「晉咸和初,蘇峻作亂,文籍無遺。 後起咸和二年以至于宋,所書並皆詳實,並在下省左戶曹前廂,謂之晉籍,有東西二庫。 此籍既並精詳,實可寶惜,位宦高卑,皆可依案。 宋元嘉二十七年,始以七條徵發,既立此科,人奸互起,僞狀巧籍,歲月滋廣。 以至于齊,患其不實,於是東堂校籍,置郎令史以掌之。 競行奸貨,以新換故,昨日卑細,今日便成士流。 凡此奸巧,並出愚下,不辨年號,不識官階。 或注隆安在元興之後,或以義熙在甯康之前。 此時無此府,此時無此國。 元興唯有三年,而猥稱四、五,詔書甲子,不與長歷相應。 校籍諸郎亦所不覺,不才令史固自忘言。 臣謂宋、齊二代,士庶不分,雜役減闕,職由於此。 竊以晉籍所餘,宜加寶愛」。 武帝以是留意譜籍,州郡多離其罪,因詔僧孺改定百家譜。 始晉太元中,員外散騎侍郎平陽賈弼篤好簿狀,乃廣集衆家,大搜群族,所撰十八州一百一十六郡,合七百一十二卷。 凡諸大品,略無遺闕,藏在秘閣,副在左戶。 及弼子太宰參軍匪之、匪之子長水校尉深世傳其業。 太保王弘、領軍將軍劉湛並好其書。 弘日對千客,不犯一人之諱。 湛爲選曹,始撰百家以助銓序,而傷于寡略。 齊衛將軍王儉復加去取,得繁省之衷。 僧孺之撰,通范陽張等九族以代雁門解等九姓。 其東南諸族別爲一部,不在百家之數焉。 普通二年卒。 僧孺好墳籍,聚書至萬餘卷,率多異本,與沈約、任昉家書埒。 少篤志精力,于書無所不睹,其文麗逸,多用新事,人所未見者,時重其富博。 集十八州譜七百一十捲;百家譜集抄十五卷;東南譜集抄十捲;文集三十捲,兩台彈事不入集,別爲五卷;及東宮新記並行于世。 虞羲字士光,會稽餘姚人,盛有才藻,卒於晉安王侍郎。 丘國賓,吳興人,以才志不遇,着書以譏揚雄。 蕭文琰,蘭陵人。 丘令楷,吳興人。 江洪,濟陽人。 竟陵王子良嘗夜集學士,刻燭爲詩,四韻者則刻一寸,以此爲率。 文琰曰:「頓燒一寸燭,而成四韻詩,何難之有。 」乃與令楷、江洪等共打銅鉢立韻,響滅則詩成,皆可觀覽。 劉孝孫,彭城人,博學通敏,而仕多不遂,常嘆曰:「古人或開一說而致卿相,立談間而降白璧,書籍妄耳。 」徐夤,高平人,有學行。 父榮祖位秘書監,嘗有罪系獄,旦日原之,而髮皓白。 齊武問其故,曰:「臣思愆于內,而發變于外。 」當時稱之。 論曰:二漢求士,率先經術,近代取人,多由文史。 觀江、任之所以效用,蓋亦會其時焉。 而淹實先覺,加之以沈靜;昉乃舊恩,持之以內行。 其所以名位自畢,各其宜乎。 僧孺碩學,而中年遭躓,非爲不遇,斯乃窮通之數也。 卷六十 列傳第五十 范岫傅昭孔休源江革徐勉許懋殷鈞 岫幼而好學,早孤,事母以孝聞。 外祖顔延之早相題目,以爲中外之寶。 蔡興宗臨荊州,引爲主簿。 及蔡將卒,以岫貧乏,遺旨賜錢二十萬,固辭拒之。 仕齊爲太子家令。 文惠太子之在東宮,沈約之徒以文才見引,岫亦預焉。 岫文雖不逮約,而名行爲時輩所與。 博涉多通,尤悉魏、晉以來吉凶故事。 約常稱曰:「范公好事該博,胡廣無以加。 」南鄉范雲謂人曰:「諸君進止威儀,當問范長頭。 」以岫多識前代舊事也。 遷國子博士。 岫長七尺八寸,姿容奇偉。 永明中,魏使至,詔妙選朝士有辭辯者,接使于界首,故以岫兼淮陰長史迎焉。 入爲尚書左丞。 丁母憂,居喪過禮。 朝廷頻起,並不拜。 朝廷亮其哀款,得終喪制。 出爲安成內史,創立鈞折行倉,公私弘益。 征黃門侍郎,兼御史中丞,吏將送一無所納。 永元末,爲輔國將軍、冠軍晉安王長史,行南徐州事。 梁武帝平建鄴,承製征爲尚書吏部郎,參大選。 天監五年,爲散騎常侍、光祿大夫,侍皇太子,給扶。 累遷祠部尚書,金紫光祿大夫。 卒官。 岫恭敬儼恪,進止以禮,自親喪後,蔬食布衣以終身。 每所居官,恆以廉潔着稱。 爲長城令時,有梓材巾箱,至數十年,經貴遂不改易。 在晉陵唯作牙管筆一雙,猶以爲費。 所着文集、禮論、雜儀、字訓行于世。 二子褒、偉。 傅昭字茂遠,北地靈州人,晉司隷校尉咸七世孫也。 祖和之,父淡,善三禮,知名宋世。 淡事宋竟陵王誕,誕反坐誅。 昭六歲而孤,哀毀如成人,爲外祖所養。 十歲,于朱雀航賣曆日,雍州刺史袁顗見而奇之。 顗嘗來昭所,昭讀書自若,神色不改。 顗嘆曰:「此兒神情不凡,必成佳器。 」司徒建安王休仁聞而悅之,固欲致昭。 昭以宋氏多故,遂不往。 或有稱昭于廷尉虞願,乃遣車迎昭。 時願宗人通之在坐,並當時名流。 通之貽昭詩曰:「英妙擅山東,才子傾洛陽,清塵誰能嗣,及爾遘遺芳。 」太原王延秀薦昭于丹陽尹袁粲,深見禮,闢爲郡主簿,使諸子從昭受學。 會明帝崩,粲造哀策文,乃引昭定其所制,昭有其半焉。 粲每經昭戶,輒嘆曰:「經其戶寂若無人,披其帷其人斯在,豈非名賢。 」尋爲總明學士、奉朝請。 齊永明中,累遷尚書儀曹郎。 先是御史中丞劉休薦昭于齊武帝,永明初,以昭爲南郡王侍讀。 王嗣帝位,故時臣隷爭求權寵,唯昭及南陽宗夬保身而已,守正無所參入,竟不罹禍。 明帝踐阼,引昭爲中書通事舍人。 時居此職者,皆權傾天下,昭獨廉靜無所幹豫,器服率陋,身安粗糲。 常插燭板床,明帝聞之,賜漆合燭盤,敕曰:「卿有古人之風,故賜卿古人之物。 」累遷尚書左丞。 梁武帝素重昭,梁台建,以爲給事黃門侍郎,領着作,兼御史中丞。 天監三年,兼五兵尚書,參選事。 四年即真。 歷位左戶尚書,安成內史。 郡自宋來,兵亂相接,府舍稱凶。 每昏旦間,人鬼相觸,在任者鮮以吉終。 及昭至,有人夜見甲兵出,曰:「傅公善人,不可侵犯。 」乃騰虛而去。 有頃風雨總至,飄郡聽事入隍中,自是郡遂無患,咸以昭貞正所致。 郡溪無魚,或有暑月薦昭魚者,昭既不納,又不欲拒,遂餧于門側。 郡多猛獸爲害,常設檻阱,昭曰:「人不害猛獸,猛獸亦不害人。 」乃命去檻阱,猛獸竟不爲害。 歷秘書監,太常卿,遷臨海太守。 郡有蜜岩,前後太守皆自封固,專收其利。 昭以周文之囿,與百姓共之,大可喻小,乃教勿封。 縣令嘗餉慄,置絹于薄下,昭笑而還之。 普通五年,爲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 第22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南史》
第22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