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十九,解褐揚州主簿,舉秀才,累遷梁仁威南康王限內記室,書侍御史。 以父疾陳解。 炯侍疾踰旬,衣不解帶,頭不櫛沐,信宿之間,形貌頓改。 及父卒,號慟不絶聲,藉地腰腳虛腫。 醫云:「須服豬蹄湯。 」炯以有肉味不肯服,親友請譬,終於不回,遂以毀卒。 先是謂家人曰:「王孫、玄晏所尚不同,長魚、慶緒於事爲得。 必須儉而中禮,無取苟異。 月朝十五日,可置一甌粗粥,如常日所進。 」又傷兩兄並淡仕進,故祿所不及,恐而今而後,溫飽無資。 乃漼然下泣,自外無所言。 何昌宇字儼望,尚之弟子也。 父佟之,位侍中。 昌宇少而清靖,獨立不群,所交者必當世清名,是以風流籍甚。 仕宋爲尚書儀曹郎、建平王景素征北南徐州府主簿,以風素見重。 母老求祿,出爲湘東太守。 還爲齊高帝驃騎功曹。 昌宇在郡,景素被誅,昌宇痛之,至是啓高帝理其冤,又與司空褚彥回書極言之。 高帝嘉其義。 歷位中書郎、王儉衛軍長史,儉謂昌宇曰:「後任朝事者,非卿而誰?」 臨海王昭秀爲荊州,以昌宇爲西中郎長史、南郡太守,行荊州事。 明帝將踐阼,先使裴叔業喪旨詔昌宇,令以便宜從事。 昌宇拒之曰:「國家委身以上流之重,付身以萬里之事,臨海王未有失,寧得從君單詔邪?即時自有啓聞,須反更議。 」叔業曰:「若爾便是拒詔,拒詔,軍法行事耳。 」答曰:「能見殺者君也,能拒詔者仆也。 君不能見殺,政有沿流之計耳。 」昌宇素有名德,叔業不敢逼而退。 上聞而嘉之,昭秀由此得還都。 昌宇後爲吏部尚書,嘗有一客姓閔求官。 昌宇謂曰:「君是誰後?」答曰:「子騫後。 」昌宇團扇掩口而笑,謂坐客曰:「遙遙華冑。 」 昌宇不雜交遊,通和泛愛,歷郡皆以清白稱。 後卒於侍中,領驍騎將軍。 贈太常,諡曰簡子。 子敬容。 敬容字國禮,弱冠尚齊武帝女長城公主,拜駙馬都尉。 梁天監中,爲建安內史,清公有美績,吏人稱之。 累遷守吏部尚書,銓序明審,號爲稱職。 出爲吳郡太守,爲政勤恤人隱,辯訟如神,視事四年,政爲天下第一。 吏人詣闕請樹碑,詔許之。 復爲吏部尚書、侍中,領太子中庶子。 敬容身長八尺,白皙美鬚眉,性矜莊,衣冠鮮麗。 武帝雖衣浣衣,而左右衣必須潔。 嘗有侍臣衣帶卷折,帝怒曰:「卿衣帶如繩,欲何所縛。 」敬容希旨,故益鮮明。 常以膠清刷須,衣裳不整,伏床熨之,或暑月背爲之焦。 每公庭就列,容止出人。 爲尚書右仆射,參掌選事。 遷左仆射、丹陽尹,並參掌大選如故。 敬容接對賓朋,言詞若訥,酬答二宮,則音韻調暢。 大同中,朱雀門災,武帝謂群臣曰:「此門制狹,我始欲改構,遂遭天火。 」相顧未答,敬容獨曰:「此所謂先天而天不違。 」時以爲名對。 五年,改爲尚書令,參選事如故。 敬容久處台閣,詳悉晉魏以來舊事,且聰明識達,勤於簿領,詰朝理事,日旰不休。 職隆任重,專預機密,而拙于草隷,淺于學術,通包苴餉饋,無賄則略不交語。 自晉宋以來,宰相皆文義自逸,敬容獨勤庶務,貪吝爲時所嗤鄙。 其署名「敬」字,則大作「苟」,小爲「文」,「容」字大爲「父」,小爲「口」。 陸倕戲之曰:「公家‘苟’既奇大,‘父’亦不小。 」敬容遂不能答。 又多漏禁中語,故嘲誚日至。 嘗有客姓吉,敬容問:「卿與邴吉遠近?」答曰:「如明公之與蕭何。 」時蕭琛子巡頗有輕薄才,因制卦名、離合等詩嘲之,亦不屑也。 帝嘗夢具朝服入太廟拜伏悲感,旦于延務殿說所夢。 敬容對曰:「臣聞孝悌之至,通於神明。 陛下性與天通,故應感斯夢。 」上極然之,便有拜陵之議。 後坐妾弟費慧明爲道倉丞夜盜官米,爲禁司所執,送領軍府。 時河東王譽爲領軍,敬容以書解慧明。 譽前經屬事不行,因此即封書以奏。 帝大怒,付南司推劾。 御史中丞張綰奏敬容協私罔上,合棄市。 詔特免職。 到溉謂朱異曰:「天時便覺開霽。 」其見嫉如此。 初,沙門釋寶志嘗謂敬容曰:「君後必貴,終是‘何’敗耳。 」及敬容爲宰相,謂何姓當爲其禍,故抑沒宗族,無仕進者,至是竟爲河東所敗。 中大同元年三月,武帝幸同泰寺講金字三慧經,敬容啓預聽,敕許之。 又起爲金紫光祿大夫,未拜,又加侍中。 敬容舊時賓客門生喧嘩如昔,冀其復用。 會稽謝鬱致書戒之曰: 草萊之人,聞諸道路,君侯已得瞻望朝夕,出入禁門。 醉尉將不敢呵,灰然不無其漸,甚休!敢賀于前,又將弔也。 昔流言裁至,公旦東奔,燕書始來,子孟不入。 夫聖賢被虛過以自斥,未有嬰時釁而求親者也。 且暴鰓之魚,不念杯酌之水,雲霄之翼,豈顧籠樊之糧。 何者?所托已盛也。 昔君侯納言加首,鳴玉在腰,回豐貂以步文昌,聳高蟬而趨武帳,可謂盛矣。 不以此時薦才拔士,少報聖主之恩,今卒如爰絲之說,受責見過,方復欲更窺朝廷,觖望萬分,竊不爲左右取也。 昔竇嬰、楊惲亦得罪明時,不能謝絶賓客,猶交黨援,卒無後福,終益前禍。 仆之所弔,實在於斯。 人人所以頗猶有踵君侯之門者,未必皆感惠懷仁,有灌夫、任安之義,乃戒翟公之大署,冀君侯之復用也。 夫在思過之日,而挾復用之意,未可爲智者說矣。 夫君侯宜杜門念失,無有所通,築茅茨于鍾阜,聊優遊以卒歲,見可憐之意,着待終之情,復仲尼能改之言,惟子貢更也之譬,少戢言于衆口,微自救于竹帛,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如此,令明主聞知,尚有冀也。 仆東臯鄙人,入穴幸無銜寠,恥天下之士,不爲執事道之,故披肝膽,示情素,君侯豈能鑒焉。 太清元年,遷太子詹事,侍中如故。 二年,侯景襲建鄴,敬容自府移家台內。 初,景渦陽退敗,未得審實,傳者乃雲其將暴顯反,景身與衆並沒。 朝廷以爲憂。 敬容尋見東宮,簡文謂曰:「淮北始更有信,侯景定得身免。 」敬容曰:「得景遂死,深是朝廷之福。 」簡文失色,問其故,對曰:「景翻覆叛臣,終當亂國。 」 是年,簡文頻于玄圃自講老莊二書,學士吳孜時寄詹事府,每日入聽。 敬容謂孜曰:「昔晉氏喪亂,頗由祖尚虛玄,胡賊遂覆中夏。 今東宮復襲此,殆非人事,其將爲戎乎。 」俄而侯景難作,其言有征也。 三年,卒於圍內。 何氏自晉司空充、宋司空尚之奉佛法,並建立塔寺,至敬容又舍宅東爲伽藍,趨權者因助財造構,敬容並不拒,故寺堂宇頗爲宏麗。 時輕薄者因呼爲「衆造寺」。 及敬容免職出宅,止有常用器物及囊衣而已,竟無餘財貨,時亦以此稱之。 敬容特爲從兄胤所親愛,胤在若邪山嘗疾篤,有書云:「田疇館宇悉奉衆僧,書經並歸從弟敬容。 」其見知如此。 敬容唯有一子,年始八歲。 在吳,臨還與胤別,胤問名,敬容曰:「仍欲就兄求名。 」胤即命紙筆,名曰珏。 曰:「書雲兩玉曰珏,吾與弟二家共此一子,所謂鈺也。 」位秘書丞,早卒。 第12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南史》
第1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