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高祖武皇帝諱衍,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中都裡人,姓蕭氏,與齊同承淮陰令整。 整生皇高祖轄,位濟陰太守。 轄生皇曾祖副子,位州治中從事。 副子生皇祖道賜,位南台治書侍御史。 道賜生皇考,諱順之,字文緯,于齊高帝爲始族弟。 皇考外甚清和,而內懷英氣,與齊高少而款狎。 嘗共登金牛山,路側有枯骨縱橫,齊高謂皇考曰:「周文王以來幾年,當復有掩此枯骨者乎?」言之懍然動色。 皇考由此知齊高有大志,常相隨逐。 齊高每外討,皇考常爲軍副。 及北討,薛索兒夜遣人入營,提刀徑至齊高眠床,皇考手刃之。 頻爲齊高鎮軍司馬、長史。 時宋帝昏虐,齊高謀出外,皇考以爲一旦奔亡,則危幾不測,不如因人之慾,行伊、霍之事,齊高深然之。 歷黃門郎,安西長史,吳郡內史,所經皆着名。 吳郡張緒常稱:「文武兼資,有德有行,吾敬蕭順之。 」袁粲之據石頭,黃回與之通謀,皇考聞難作,率家兵據朱雀橋,回覘人還告曰:「朱雀橋南一長者,英威毅然,坐胡床南向。 」回曰:「蕭順之也。 」遂不敢出。 時微皇考,石頭幾不據矣。 及齊高創造皇業,推鋒決勝,莫不垂拱仰成焉。 齊建元末,齊高從容謂皇考曰:「當令阿玉解揚州相授。 」玉,豫章王嶷小名也。 齊武帝在東宮,皇考嘗問訊,及退,齊武指皇考謂嶷曰:「非此翁,吾徒無以致今日。 」及即位,深相忌憚,故不居台輔。 以參豫佐命,封臨湘縣侯。 歷位侍中,衛尉,太子詹事,領軍將軍,丹陽尹,贈鎮北將軍,諡曰懿。 帝以宋孝武大明八年歲次甲辰生於秣陵縣同夏裡三橋宅。 初,皇妣張氏嘗夢抱日,已而有娠,遂産帝。 帝生而有異光,狀貌殊特,日角龍顔,重岳虎顧,舌文八字,項有浮光,身映日無影,兩骻駢骨,項上隆起,有文在右手曰「武」。 帝爲兒時,能蹈空而行。 及長,博學多通,好籌略,有文武才幹。 所居室中,常若雲氣,人或遇者,體輒肅然。 初爲衛軍王儉東合祭酒,儉一見深相器異,請爲戶曹屬。 謂廬江何憲曰:「此蕭郎三十內當作侍中,出此則貴不可言。 」竟陵王子良開西邸,招文學,帝與沈約、謝朓、王融、蕭琛、范雲、任昉、陸倕等並游焉,號曰「八友」。 融俊爽,識鑒過人,尤敬異帝,每謂所親曰:「宰制天下,必在此人。 」累遷隨王鎮西諮議參軍。 行經牛渚,逢風,入泊龍瀆,有一老人謂帝曰:「君龍行虎步,相不可言,天下方亂,安之者其在君乎?」問其名氏,忽然不見。 尋以皇考艱去職,歸建鄴。 及齊武帝不豫,竟陵王子良以帝及兄懿、王融、劉繪、王思遠、顧暠之、范雲等爲帳內軍主。 融欲因帝晏駕立子良,帝曰:「夫立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融才非負圖,視其敗也。 」范雲曰:「憂國家者,惟有王中書。 」帝曰:「憂國欲爲周、召?欲爲豎、刁邪?」懿曰:「直哉史魚,何其木強也!」 初,皇考之薨,不得志,事見齊魚復侯傳。 至是,鬱林失德,齊明帝作輔,將爲廢立計,帝欲助齊明,傾齊武之嗣,以雪心恥,齊明亦知之,每與帝謀。 時齊明將追隨王,恐不從,又以王敬則在會稽,恐爲變,以問帝。 帝曰:「隨王雖有美名,其實庸劣,既無智謀之士,爪牙惟仗司馬垣歷生、武陵太守卞白龍耳。 此並惟利是與,若啖以顯職,無不載馳。 隨王止須折簡耳。 敬則志安江東,窮其富貴,宜選美女以娛其心。 」齊明曰:「亦吾意也。 」即征歷生爲太子左衛率,白龍游擊將軍,並至。 續召隨王至都,賜自盡。 豫州刺史崔慧景既齊武舊臣,不自安,齊明憂之,乃起帝鎮壽陽,外聲備魏,實防慧景。 師次長瀨,慧景懼罪,白服來迎,帝撫而宥之。 將軍房伯玉、徐玄慶並曰:「慧景反跡既彰,實是見賊,我曹武將,譬如韝上鷹,將軍一言見命,便即制之。 」帝笑曰:「其如掌中嬰兒,殺之不武。 」於是曲意和釋之,慧景遂安。 隆昌元年,拜中書侍郎,遷黃門侍郎。 建武二年,魏將王肅、劉昶攻司州刺史蕭誕甚急,齊明遣左衛將軍王廣之赴救,帝爲偏帥隷廣之。 行次熨斗洲,有人長八尺餘,容貌衣冠皓然皆白,緣江呼曰:「蕭王大貴。 」帝既屢有征祥,心益自負。 時去誕百里,衆軍以魏軍盛,莫敢前。 帝欲大振威略,謂諸將曰:「今屯下樑之城,塞鑿峴之險,守雉腳之路,據賢首之山,以通西關,以臨賊壘,三方掎角,出其不備,破賊必矣。 」廣之等不從。 後遣徐玄慶進據賢首山,魏絶其糧道,衆懼,莫敢援之,惟帝獨奮請先進。 於是廣之益帝精甲,銜枚夜前。 失道,望見如持兩炬者,隨之果得道,徑上賢首山,廣之軍因得前。 魏軍來脅,帝堅壁不進。 時王肅自攻城,一鼓而退,劉昶有疑心,帝因與書,間成其隙。 一旦,有風從西北起,陣雲隨之來,當肅營,尋而風回雲轉,還向西北,帝曰:「此所謂歸氣,魏師遁矣。 」令軍中曰:「望麾而進,聽鼓而動。 」肅乃傾壁十萬,陣于水北,帝揚麾鼓噪,響振山谷,敢死之士,執短兵先登,長戟翼之。 城中見援至,因出軍攻魏柵,魏軍表裡受敵,因大崩。 肅、昶單騎走,斬獲千計,流血絳野。 得肅、昶巾箱中魏帝敕曰:「聞蕭衍善用兵,勿與爭鋒,待吾至;若能禽此人,則江東吾有也。 」以功封建陽縣男。 尋爲司州刺史。 有沙門自稱僧惲,謂帝曰:「君項有伏龍,非人臣也。 」復求,莫知所之。 帝在州,甚有威名。 嘗有人餉馬,帝不受,餉者密以馬系齋柱而去。 帝出見馬,答書慇勤,縛之馬首,令人驅出城外,馬自還。 還都爲太子中庶子,領四廂直。 出鎮石頭。 齊明性猜忌,帝避時嫌,解遣部曲,常乘折角小牛車。 齊明每稱帝清儉,勖勵朝臣。 四年,魏孝文帝自率大衆逼雍州,刺史曹武度沔守樊城,武舊齊武腹心,齊明忌之,欲使後弟劉暄爲雍州,暄不願出外,因江祏得留。 齊明帝擬帝雍州,受密旨出頓,聲爲軍事發遣。 又命五兵尚書崔慧景、征南將軍陳顯達相續援襄陽。 慧景與帝進行鄧城,魏孝文帥十餘萬騎奄至,慧景引退,帝止之,不從,於是大敗。 帝帥衆拒戰,獨得全軍。 及魏軍退,以帝爲輔國將軍,監雍州事。 先是,雍州相傳樊城有王氣,至是謡言更甚。 及齊明崩,遺詔以帝爲都督、雍州刺史。 時揚州刺史始安王遙光、尚書令徐孝嗣、右仆射江祏、右將軍蕭坦之、侍中江祀、衛尉劉暄更直內省,分日帖敕,世所謂「六貴」。 又有禦刀茹法珍、梅蟲兒、豐勇之等八人,號爲「八要」,及舍人王咺之等四十餘人,皆口擅王言,權行國憲。 帝謂張弘策曰:「政出多門,亂其階矣。 當今避禍,惟有此地,勤行仁義,可坐作西伯;但諸弟在都,恐離時患,須與益州圖之耳。 」時上長兄懿罷益州還,仍行郢州事,乃使弘策詣郢,陳計于懿,語在懿傳。 言既不從,弘策還,帝乃召弟偉及憺,是歲至襄陽。 乃潛造器械,多伐竹木,沈于檀溪,密爲舟裝之備。 時帝所住齋常有氣,五色迴轉,狀若蟠龍。 季秋出九日台,忽暴風起,煙塵四合,帝所居獨白日清朗,其上紫雲騰起,形如傘蓋,望者莫不異焉。 第2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南史》
第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