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自永元以後,魏每來伐,繼以內難,揚、南徐二州人丁,三人取兩,以此爲率。 遠郡悉令上米準行,一人五十斛,輸米既畢,就役如故。 又先是諸郡役人,多依人士爲附隷,謂之「屬名」。 又東境役苦,百姓多注籍詐病,遣外醫巫,在所檢占諸屬名,並取病身。 凡屬名多不合役,止避小小假,並是役蔭之家。 凡注病者,或已積年,皆攝充將役。 又追責病者租布,隨其年歲多少。 銜命之人,皆給貨賂,隨意縱舍。 又橫調徵求,皆出百姓。 群小以陳顯達下數日便敗,崔慧景圍城正得十日,及蕭衍師至,亦謂爲然。 裹糧食、樵芻,凡所須物,爲百日備。 帝謂茹法珍曰:「須來至白門前,當一決。 」及至近郊,乃聚兵爲固守計,召王侯分置尚書都坐及殿省。 尚書舊事,悉充紙鎧。 使冠軍將軍王珍國領三萬人據大桁,莫有鬥志,遣王寶孫督戰,呼爲王倀子。 寶孫切罵諸將帥,直合將軍席豪發憤突陣死。 豪,驍將也,既斃,衆軍於是土崩。 軍人從朱雀觀上自投及赴淮水死者無數。 於是閉城自守,城內軍事委王珍國。 兗州刺史張稷入衛,以稷爲副,實甲猶七萬人。 帝着烏帽褲褶,備羽儀,登南掖門臨望。 又虛設鎧馬齋仗千人,皆張弓拔白,出東掖門,稱蔣王出蕩。 又受刀敕等教着五音兒衣,登城望戰。 還與禦刀左右及六宮于華光殿立軍壘,以金玉爲鎧仗,親自臨陣,詐被創勢,以板扛將去,以此厭勝。 又于閲武堂設牙門軍頓,每夜嚴警。 帝于殿內騎馬,從鳳莊門入徽明門,馬被銀蓮葉具裝鎧,雜羽孔翠寄生,逐馬左右衛從,晝眠夜起如平常。 聞外鼓吹叫聲,被大紅袍,登景陽樓望,弩幾中之。 衆皆怠怨,不爲致力,募兵出戰,至城門數十步,皆坐甲而歸。 慮城外有伏兵,乃燒城傍諸府署,六門之內皆盡。 城中閣道、西掖門內,相聚爲市,販死牛馬肉。 蕭衍長圍既立,塹柵嚴固,然後出蕩,屢戰不捷。 帝尤惜金錢,不肯賞賜,茹法珍叩頭請之,帝曰:「賊來獨取我邪,何爲就我求物?」後堂儲數百具榜,啓爲城防,帝曰:「擬作殿。 」竟不與。 城防巧手,而悉令作殿,晝夜不休。 又催禦府細作三百人精仗,須圍解以擬屏除。 金銀雕鏤雜物,倍急於常。 法珍、蟲兒又說帝曰:「大臣不留意,使圍不解,宜悉誅之。 」珍國、張稷懼禍,乃謀應蕭衍,以計告後合舍人錢強。 強許之,密令遊蕩主崔叔智夜開雲龍門,稷及珍國勒兵入殿,分軍又從西上合入後宮,禦刀豐勇之爲內應。 是夜,帝在含德殿。 吹笙歌作女兒子,臥未熟,聞兵入,趨出北戶,欲還後宮。 清曜合已閉,閹人禁防黃泰平刀傷其膝,仆地,顧曰:「奴反邪!」直後張齊斬首,送蕭衍。 宣德太后令依漢海昏侯故事,追封東昏侯。 和帝諱寶融,字智昭,明帝第八子也。 建武元年,封隨郡王。 永元元年,改封南康王,出爲西中郎將、荊州刺史,督七州軍事。 二年十一月甲寅,長史蕭穎冑奉王舉兵。 其日太白及辰星俱見西方。 乙卯,教纂嚴。 丙辰,以雍州刺史蕭衍爲使持節、都督前鋒諸軍事。 戊午,衍表勸進。 十二月乙亥,群僚勸進,並不許。 壬辰,驍騎將軍夏侯亶自建鄴至江陵,稱宣德太后令:「西中郎將南康王宜纂承皇祚,光臨億兆,可且封宣城王、相國、荊州牧,加黃鉞,置僚屬。 」三年正月乙巳,王受命,大赦;唯梅蟲兒、茹法珍等不在例。 是日,長星見,竟天。 甲寅,建牙于城南。 二月己巳,群僚上尊號,立宗廟及南北郊。 中興元年春三月乙巳,皇帝即位,大赦,改永元三年爲中興,文武賜位二等。 是夜彗星竟天。 以相國左長史蕭穎冑爲尚書令,加雍州刺史蕭衍尚書左仆射、都督征討諸軍。 以晉安王寶義爲司空,廬陵王寶源爲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丙午,有司奏封庶人寶卷爲零陵侯,詔不許。 又奏爲涪陵王,詔可。 夏四月戊辰,詔凡東討衆軍及諸向義之衆,普復除五年。 秋七月丁巳,魯山城主孫樂祖以城降。 己未,郢城主薛元嗣降。 八月丙子,平西將軍陳伯之降。 九月己未,詔假黃鉞蕭衍,若定京邑,得以便宜從事。 冬十一月壬寅,尚書令、鎮軍將軍蕭穎冑卒。 十二月丙寅,建康城平。 己巳,宣德皇太后令,以征東大將軍蕭衍爲大司馬、錄尚書、驃騎大將軍、揚州刺史,封建安郡公,依晉武陵王遵承製故事。 壬申,改封建安王寶寅爲鄱陽王。 癸酉,以司徒、揚州刺史晉安王寶義爲太尉,領司徒。 乙酉,以尚書右仆射王瑩爲左仆射。 二年春正月戊戌,宣德皇太后臨朝,入居內殿。 壬寅,大司馬蕭衍都督中外諸軍事,加殊禮。 己酉,以大司馬長史王亮爲守尚書令。 甲寅,加大司馬蕭衍位相國,梁公,備九錫禮。 二月壬戌,誅湘東王寶晊。 丙戌,進梁公蕭衍爵爲王。 三月辛丑,鄱陽王寶寅奔魏。 誅邵陵王寶攸、晉熙王寶嵩、桂陽王寶貞。 庚戌,車駕東歸至姑孰。 丙辰,遜位於梁。 丁巳,廬陵王寶源薨。 四月辛酉,禪詔至,皇太后遜居外宮。 梁受命,奉帝爲巴陵王,宮于姑孰。 戊辰,巴陵王殂,年十五。 追尊爲齊和帝,葬恭安陵。 初,梁武帝欲以南海郡爲巴陵國邑而遷帝焉,以問范雲,雲俛首未對。 沈約曰:「今古殊事,魏武所云,‘不可慕虛名而受實禍’。 」梁武頷之。 於是遣鄭伯禽進以生金,帝曰:「我死不須金,醇酒足矣。 」乃引飲一升,伯禽就加折焉。 先是,文惠太子與才人共賦七言詩,句後輒雲「愁和帝」,至是其言方驗。 又永明中,望氣者云新林、婁湖、青溪並有天子氣,于其處大起樓苑宮觀,武帝屢游幸以應之;又起舊宮于青溪,以弭其氣。 而明帝舊居東府城西,延興末,明帝龍飛,至是梁武帝衆軍城于新林,而武帝舊宅亦在征虜。 百姓皆着下屋白紗帽,而反裙覆頂。 東昏曰:「裙應在下,今更在上,不祥。 」命斷之。 於是百姓皆反裙向下,此服祅也。 帽者首之所寄,今而向下,天意若曰,元首方爲猥賤乎。 東昏又令左右作逐鹿帽,形甚窄狹,後果有逐鹿之事。 東昏宮裡又作散叛發,反髻根向後,百姓爭學之,及東昏狂惑,天下散叛矣。 東昏又與群小別立帽,騫其口而舒兩翅,名曰「鳳度三橋「。 裙向後,總而結之,名曰「反縛黃麗」。 東昏與刀敕之徒親自着之,皆用金寶,鑿以璧璫。 又作着調帽,鏤以金玉,間以孔翠,此皆天意。 梁武帝舊宅在三橋,而「鳳度」之名,鳳翔之驗也。 「黃麗」者「皇離」,爲日而反縛之,東昏戮死之應也。 「調」者,梁武帝至都,而風俗和調。 先是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填胸,名曰「假兩」,此又服祅。 假非正名也,儲兩而假之,明不得真也。 東昏誅,其子廢爲庶人,假兩之意也。 論曰:鬱林地居長嫡,瑕釁未彰,而武皇之心,不變周道,故得保茲守器,正位尊極。 既而愆鄙內作,兆自宮闈,雖爲害未遠,而足傾社稷。 郭璞稱永昌之名,有二日之象,隆昌之號,實亦同焉。 明帝越自支庶,任當負荷,乘機而作,大致殲夷,流涕行誅,非雲義舉,事苟非安,能無內愧。 既而自樹本枝,根胤孤弱,貽厥所授,屬在凶愚,用覆宗祊,亦其理也。 夫名以行義,往賢垂範,備而之禪,術士誡之,東昏以「卷」名,「藏」以終之,其兆先征,蓋亦天所命矣。 卷六 本紀梁上第六 第2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南史》
第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