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雄明辯有器干,帝甚任之。 新羅嘗遣使朝貢,子雄至朝堂與語,因問其冠制所由。 其使者曰:「皮弁遺象。 安有大國君子而不識皮弁也!」子雄因曰:「中國無禮,求諸四夷。 」使者曰:「自至已來,此言之外,未見無禮。 」憲司以子雄失詞,奏劾其事,竟坐免。 俄而復職,從幸江都。 帝以仗衛不整,顧子雄部伍之。 子雄立指麾,六軍肅然。 帝大悅曰:「公真武侯才也。 」尋轉右武侯大將軍,後坐事除名。 遼東之役,帝令從軍自效,因從來護兒自東平將指滄海。 會楊玄感反于黎陽,帝疑之,詔鎖子雄送行在所。 子雄殺使者,亡歸玄感。 玄感每請計于子雄,語在《玄感傳》。 及玄感敗,伏誅,籍沒其家。 博陵趙元淑,父世模,初事高寶寧,後以眾歸周,授上開府,寓居京兆之雲陽。 高祖踐阼,恆典宿衛。 後從晉王伐陳,先鋒遇賊,力戰而死。 朝廷以其身死王事,以元淑襲父本官,賜物二千段。 元淑性疏誕,不治產業,家徒壁立。 後數歲,授驃騎將軍。 將之官,無以自給。 時長安富人宗連,家累千金,仕周為三原令。 有季女,慧而有色,連獨奇之,每求賢夫,聞元淑如是,請與相見。 連有風儀,美談笑,元淑亦異之。 及至其家,服玩居處擬于將相。 酒酣,奏女樂,元淑所未見也。 元淑辭出,連曰:「公子有暇,可復來也。 」後數日,復造之,宴樂更侈。 如此者再三,因謂元淑曰:「知公子素貧,老夫當相濟。 」因問元淑所須,盡買與之。 臨別,元淑再拜致謝,連復拜曰:「鄙人竊不自量,敬慕公子。 今有一女,願為箕帚妾,公子意何如?」元淑感愧,遂娉為妻。 連復送奴婢二十口、良馬十餘匹,加以縑帛錦綺及金寶珍玩。 元淑遂為富人。 及煬帝嗣位,漢王諒作亂,元淑從楊素擊平之。 以功進位柱國,拜德州刺史,尋轉潁川太守,並有威惠。 因入朝,會司農不時納諸郡租谷,元淑奏之。 帝謂元淑曰:「如卿意者,幾日當了?」元淑曰:「如臣意不過十日。 」帝即日拜元淑為司農卿,納天下租,如言而了。 帝悅焉。 禮部尚書楊玄感潛有異志,以元淑可與共亂,遂與結交,多遺金寶。 遼東之役,領將軍典宿衛,加授光祿大夫,封葛公。 明年,帝復征高麗,以元淑鎮臨渝。 及玄感作亂,其弟玄縱自帝所逃歸,路經臨渝。 元淑出其小妻魏氏見玄縱,對宴極歡,因與通謀,並授玄縱賂遺。 及玄感敗,人有告其事者,帝以屬吏。 元淑言與玄感結婚,所得金寶則為財娉,實無他故。 魏氏復言初不受金。 帝親臨問,卒無異辭。 帝大怒,謂侍臣曰:「此則反狀,何勞重問!」元淑及魏氏俱斬于涿郡,籍沒其家。 河南斛斯政,祖椿,魏太保、尚書令、常山文宣王。 父恢,散騎常侍、新蔡郡公。 政明悟有器干,初為親衛,後以軍功授儀同,甚為楊素所禮。 大業中,為尚書兵曹郎。 政有風神,每奏事,未嘗不稱旨。 煬帝悅之,漸見委信。 楊玄感兄弟俱與之交。 遼東之役,兵部尚書段文振卒,侍郎明雅復以罪廢,帝彌屬意。 尋遷兵部侍郎。 于時外事四夷,軍國多務,政處斷辯速,稱為干理。 玄感之反也,政與通謀。 及玄縱等亡歸,亦政之計也。 帝在遼東,將班師,窮治玄縱黨與。 內不自安,遂亡奔高麗。 明年,帝復東征,高麗請降,求執送政。 帝許之,遂鎖政而還。 至京師,以政告廟,左翊衛大將軍字文述奏曰:「斛斯政之罪,天地所不容,人神所同忿。 若同常刑,賊臣逆子何以懲肅?請變常法。 」帝許之。 於是將政出金光門,縛政于柱,公卿百僚並親擊射,臠割其肉,多有啖者。 啖後烹煮,收其餘骨,焚而揚之。 餘杭劉元進,少好任俠,為州裡所宗。 兩手各長尺餘,臂垂過膝。 煬帝與遼東之役,百姓騷動,元進自以相表非常,陰有異志,遂聚眾,合亡命。 會帝復征遼東,徵兵吳會,士卒皆相謂曰:「去年吾輩父兄從帝征者,當全盛之時,猶死亡太半,骸骨不歸;今天下已罷敝,是行也,吾屬其無遺類矣。 」於是多有亡散,郡縣捕之急。 既而楊玄感起於黎陽,元進知天下思亂,於是舉兵應之。 三吳苦役者莫不響至,旬月眾至數萬。 將渡江,而玄感敗。 吳郡硃燮、晉陵管崇亦舉兵,有眾七萬,共迎元進,奉以為主。 據吳郡,稱天子,燮、崇俱為仆射,署置百官。 毗陵、東陽、會稽、建安豪傑多執長吏以應之。 帝令將軍吐萬緒、光祿大夫魚俱羅率兵討焉。 元進西屯茅浦,以抗官軍,頻戰互有勝負。 元進退保曲阿,與硃燮、管崇合軍,眾至十萬。 緒進軍逼之。 相持百餘日,為緒所敗,保于黃山。 緒復破之,燮戰死,元進引趣建安,休兵養士。 二將亦以師老,頓軍自守。 俄而二將俱得罪,帝令江都郡丞王世充發淮南兵擊之,有大流星墜於江都,未及地而南逝,磨拂竹木皆有聲,至吳郡而落于地。 元進惡之,令掘地,入二丈,得一石,徑丈餘。 後數日,失石所在。 世充既渡江,元進將兵拒戰,殺千餘人,世充窘急,退保延陵柵。 元進遣兵,人各持茅,因風縱火。 世充大懼,將棄營而遁。 遇反風,火轉,元進之眾懼燒而退。 世充簡鋭卒掩擊,大破之,殺傷太半,自是頻戰輒敗。 元進謂管崇曰:「事急矣,當以死決之。 」於是出挑戰,俱為世充所殺。 其眾悉降,世充坑之於黃亭澗,死者三萬人。 其餘黨往往保險為盜。 其後董道沖、沈法興、李子通等乘此而起,戰爭不息,逮于隋亡。 ○李密 裴仁基 李密,字法主,真鄉公衍之從孫也。 祖耀,周邢國公。 父寬,驍勇善戰,幹略過人,自周及隋,數經將領,至柱國、蒲山郡公,號為名將。 密多籌算,才兼文武,志氣雄遠,常以濟物為己任。 開皇中,襲父爵蒲山公,乃散家產,周贍親故,養客禮賢,無所愛吝。 與楊玄感為刎頸之交。 後更折節,下帷耽學,尤好兵書,誦皆在口。 師事國子助教包愷,受《史記》、《漢書》,勵精忘倦,愷門徒皆出其下。 大業初,授親衛大都督,非其所好,稱疾而歸。 第27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隋書》
第27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