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曰,五帝之聖,三代之英,積德累功,乃文乃武,賢聖相承,莫過周室,名器不及后稷,追諡止於三王,此即前代之茂實,後人之龜鏡也。 魏氏平文以前,部落之君長耳。 太祖遠追二十八帝,並極崇高,違堯舜憲章,越周公典禮。 但道武出自結繩,未師典誥,當須南、董直筆,裁而正之。 反更飾非,言是觀過,所謂決渤澥之水,復去堤防,襄陵之災,未可免也。 但力微天女所誕,靈異絶世,尊為始祖,得禮之宜。 平文、昭成雄據塞表,英風漸盛,圖南之業,基自此始。 長孫斤之亂也,兵交禦坐,太子授命,昭成獲免。 道武此時,後緡方娠,宗廟復存,社稷有主,大功大孝,實在獻明。 此之三世,稱謚可也。 自茲以外,未之敢聞。 其三曰,臣以為南巢桀亡,牧野紂滅,斬以黃鉞,懸首白旗,幽王死於驪山,厲王出奔于彘,未嘗隱諱,直筆書之,欲以勸善懲惡,貽誡將來者也。 而太武、獻文並皆非命,前史立紀,不異天年,言論之間,頗露首尾。 殺主害君,莫知名姓,逆臣賊子,何所懼哉!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圓首方足,孰不瞻仰?況復兵交禦坐,矢及王屋,而可隱沒者乎!今所撰史,分明直書,不敢迴避。 且隱、桓之死,閔、昭殺逐,丘明據實敘于經下,況復懸隔異代而致依違哉! 其四曰,周道陵遲,不勝其敝,楚子親問九鼎,吳人來征百牢,無君之心,實彰行路,夫子刊經,皆書曰卒。 自晉德不競,宇宙分崩,或帝或王,各自署置。 當其生日,聘使往來,略如敵國,及其終也,書之日死,便同庶人。 存沒頓殊,能無懷愧!今所撰史,諸國凡處華夏之地者,皆書曰卒,同之吳、楚。 其五曰,壺遂發問,馬遷答之,義已盡矣。 後之述者,仍未領悟。 董仲舒、司馬遷之意,本雲《尚書》者,隆平之典,《春秋》者,撥亂之法,興衰理異,製作亦殊。 治定則直敘欽明,世亂則辭兼顯晦,分路命家,不相依放。 故雲「周道廢,《春秋》作焉,堯、舜盛,《尚書》載之」是也。 「漢興以來,改正朔,易服色,臣力誦聖德,仍不能盡,余所謂述故事,而君比之《春秋》,謬哉」。 然則紀傳之體出自《尚書》,不學《春秋》,明矣。 而范曄云:「《春秋》者,文既總略,好失事形,今之擬作,所以為短。 紀傳者,史、班之所變也,網羅一代,事義周悉,適之後學,此焉為優,故繼而述之。 」觀曄此言,豈直非聖人之無法,又失馬遷之意旨。 孫盛自謂鑽仰具體而放之。 魏收云:「魯史既修,達者貽則,子長自拘紀傳,不存師表,蓋泉源所由,地非企及。 」雖復遜辭畏聖,亦未思紀傳所由來也。 澹又以為司馬遷創立紀傳以來,述者非一,人無善惡,皆為立論。 計在身行跡,具在正書,事既無奇,不足懲勸。 再述乍同銘頌,重敘唯覺繁文。 案丘明亞聖之才,發揚聖旨,言「君子曰」者,無非甚泰,其間尋常,直書而已。 今所撰史,竊有慕焉,可為勸戒者,論其得失,其無損益者,所不論也。 澹所著《魏書》,甚簡要,大矯收、繪之失。 上覽而善之。 未幾,卒,時年六十五。 有《文集》三十捲行于世。 子信言,頗知名。 澹弟彥玄,有文學,歷揚州總管府記室、洧州司馬。 有子滿行。 ○陸爽侯白 陸爽,字開明,魏郡臨漳人也。 祖順宗,魏南青州刺史。 父概之,齊霍州刺史。 爽少聰敏,年九歲就學,日誦二千餘言。 齊尚書仆射楊遵彥見而異之,曰:「陸氏代有人焉。 」年十七,齊司州牧、清河王岳召為主簿。 擢殿中侍御史,俄兼治書,累轉中書侍郎。 及齊滅,周武帝聞其名,與陽休之、袁叔德等十餘人俱徵入關。 諸人多將輜重,爽獨載書數千卷。 至長安,授宣納上士。 高祖受禪,轉太子內直監,尋遷太子洗馬。 與左庶子宇文愷等撰《東宮典記》七十捲。 朝廷以其博學有口辯,陳人至境,常令迎勞。 開皇十一年,卒官,時年五十三,贈上儀同、宣州刺史,賜帛百匹。 子法言,敏學有家風,釋褐承奉郎。 初,爽之為洗馬,嘗奏高祖云:「皇太子諸子未有嘉名,請依《春秋》之義,更立名字。 」上從之。 及太子廢,上追怒爽云:「我孫制名,寧不自解?陸爽乃爾多事!扇惑于勇,亦由此人。 其身雖故,子孫並宜屏黜,終身不齒。 」法言竟坐除名。 爽同郡侯白,字君素,好學有捷才,性滑稽,尤辯俊。 舉秀才,為儒林郎。 通侻不恃威儀,好為誹諧雜說,人多愛狎之,所在之處,觀者如市。 楊素甚狎之。 素嘗與牛弘退朝,白謂素曰:「日之夕矣。 」素大笑曰:「以我為牛羊下來邪?」高祖聞其名,召與語,甚悅之,令于秘書修國史。 每將擢之,高祖輒曰:「侯白不勝官」而止。 後給五品食,月餘而死,時人傷其薄命。 著《旌異記》十五卷,行于世。 ○杜台卿 杜台卿,字少山,博陵曲陽人也。 父弼,齊衛尉卿。 台卿少好學,博覽書記,解屬文。 仕齊奉朝請,歷司空西閤祭酒、司徒戶曹、著作郎、中書黃門侍郎。 性儒素,每以雅道自居。 及周武帝平齊,歸於鄉裡,以《禮記》、《春秋》講授子弟。 開皇初,被徵入朝。 台卿嘗采《月令》,觸類而廣之,為書名《玉燭寶典》十二卷。 至是奏之,賜絹二百匹。 台卿患聾,不堪吏職,請修國史。 上許之,拜著作郎。 十四年,上表請致仕,敕以本官還第。 數載,終於家。 有集十五卷,撰《齊記》二十捲,並行于世。 無子。 有兄蕤,學業不如台卿,而干局過之。 仕至開州刺史。 子公贍,少好學,有家風,卒於安陽令。 公贍子之松,大業中,為起居舍人。 ○辛德源 辛德源,字孝基,隴西狄道人也。 祖穆,魏平原太守。 父子馥,尚書右丞。 德源沉靜好學,年十四,解屬文。 及長,博覽書記,少有重名。 齊尚書仆射楊遵彥、殿中尚書辛術皆一時名士,見德源,並虛襟禮敬,因同薦之於文宣帝。 起家奉朝請,後為兼員外散騎侍郎,聘梁使副。 後歷馮翊、華山二王記室。 中書侍郎劉逖上表薦德源曰:「弱齡好古,晚節逾厲,枕藉六經,漁獵百氏。 文章綺艷,體調清華,恭慎表於閨門,謙捴著于朋執。 實後進之辭人,當今之雅器。 必能效節一官,騁足千里。 」由是除員外散騎侍郎,累遷比部郎中,復兼通直散騎常侍。 聘于陳,及還,待詔文林館,除尚書考功郎中,轉中書舍人。 及齊滅,仕周為宣納上士。 因取急詣相州,會尉迥作亂,以為中郎。 德源辭不獲免,遂亡去。 高祖受禪,不得調者久之,隱于林慮山,鬱鬱不得志,著《幽居賦》以自寄,文多不載。 德源素與武陽太守盧思道友善,時相往來。 魏州刺史崔彥武奏德源潛為交結,恐其有奸計。 由是謫令從軍討南寧,歲餘而還。 秘書監牛弘以德源才學顯著,奏與著作郎王劭同修國史。 德源每于務隙撰《集注春秋三傳》三十捲,注揚子《法言》二十三卷。 蜀王秀聞其名而引之,居數歲,奏以為掾。 後轉諮議參軍,卒官。 有集二十捲,又撰《政訓》、《內訓》各二十捲。 有子素臣、正臣,並學涉有文義。 ○柳{巧言} 第24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隋書》
第2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