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陳事詔》十三卷梁有《雜九錫文》四卷,亡。 《上法書表》一卷虞和撰。 《梁中表》十一卷梁邵陵王撰。 梁有《漢名臣奏》三十捲;《魏名臣奏》三十捲,陳長壽撰;《魏雜事》七卷,《晉諸公奏》十一卷,《雜表奏駁》三十五卷,《漢丞相匡衡、大司馬王鳳奏》五卷,《劉隗奏》五卷,《孔群奏》二十二卷,《晉金紫光祿大夫周閔奏事》四卷,《晉中丞劉邵奏事》六卷,《中丞司馬無忌奏事》十三卷,《中丞虞谷奏事》六卷,《中丞高崧奏事》五卷,又《諸彈事》等十四部。 亡。 《雜露布》十二卷梁有《雜檄文》十七卷,《魏武帝露布文》九卷,亡。 《山公啟事》三卷 《范寧啟事》三卷梁十捲。 梁有《雜薦文》十二卷,《薦文集》七卷,亡。 《善文》五十捲杜預撰。 《雜集》一卷殷仲堪撰。 《梁、魏、周、齊、陳皇朝聘使雜啟》九卷 《政道集》十捲 《書集》八十八卷晉散騎常侍王履撰。 梁八十捲,亡。 《書林》十捲 《雜逸書》六卷梁二十二卷。 徐爰撰。 《應璩書林》八卷,夏赤松撰;《抱朴君書》一卷,葛洪撰;《蔡司徒書》三卷,蔡謨撰;《前漢雜筆》十捲,《吳晉雜筆》九卷,《吳朝文》二十四卷,《李氏家書》八卷,晉左將軍《王鎮惡與劉丹陽書》一卷,亡。 《後周與齊軍國書》二卷 《高澄與侯景書》一卷 《策集》一卷殷仲堪撰。 《策集》六卷梁有《孝秀對策》十二卷,亡。 《宋元嘉策孝秀文》十捲 《誹諧文》三卷 《誹諧文》十捲袁淑撰。 梁有《續誹諧文集》十捲;又有《誹諧文》一卷,沈宗之撰;《任子春秋》一卷,杜嵩撰;《博陽秋》一卷,宋零陵令辛邕之撰。 亡。 《法集》百七卷梁沙門釋寶唱撰。 右一百七部,二千二百一十三卷。 通計亡書,合二百四十九部,五千二百二十四卷。 總集者,以建安之後,辭賦轉繁,眾家之集,日以滋廣,晉代摯虞苦覽者之勞倦,於是採摘孔翠,芟剪繁蕪,自詩賦下,各為條貫,合而編之,謂為《流別》。 是後文集總鈔,作者繼軌,屬辭之士,以為覃奧,而取則焉。 今次其前後,並解釋評論,總于此篇。 凡集五百五十四部,六千六百二十二卷。 通計亡書,合一千一百四十六部,一萬三千三百九十捲。 文者,所以明言也。 古者登高能賦,山川能祭,師旅能誓,喪紀能誄,作器能銘,則可以為大夫。 言其因物騁辭,情靈無擁者也。 唐歌虞詠,商頌周雅,敘事緣情,紛綸相襲,自斯已降,其道彌繁。 世有澆淳,時移治亂,文體遷變,邪正或殊。 宋玉、屈原,激清風于南楚,嚴、鄒、枚、馬,陳盛藻于西京,平子艷發於東都,王粲獨步于漳滏。 愛逮晉氏,見稱潘、陸,並黼藻相輝,宮商間起,清辭潤乎金石,精義薄乎雲天。 永嘉已後,玄風既扇,辭多平淡,文寡風力。 降及江東,不勝其弊。 宋、齊之世,下逮梁初,靈運高致之奇,延年錯綜之美,謝玄暉之藻麗,沈休文之富溢,輝煥斌蔚,辭義可觀。 梁簡文之在東宮,亦好篇什,清辭巧制,止乎衽席之間,雕琢蔓藻,思極閨闈之內。 後生好事,遞相放習,朝野紛紛,號為宮體。 流宕不已,訖于喪亡。 陳氏因之,未能全變。 其中原則兵亂積年,文章道盡。 後魏文帝,頗效屬辭,未能變俗,例皆淳古。 齊宅漳濱,辭人間起,高言累句,紛紜絡繹,清辭雅緻,是所未聞。 後周草創,干戈不戢,君臣戮力,專事經營,風流文雅,我則未暇。 其後南平漢沔,東定河朔,訖于有隋,四海一統,采荊南之巳梓,收會稽之箭竹,辭人才士,總萃京師。 屬以高祖少文,煬帝多忌,當路執權,逮相擯壓。 於是握靈蛇之珠,韞荊山之玉,轉死溝壑之內者,不可勝數,草澤怨刺,於是興焉。 古者陳詩觀風,斯亦所以關乎盛衰者也。 班固有《詩賦略》,凡五種,今引而伸之,合為三種,謂之集部。 凡四部經傳三千一百二十七部,三萬六千七百八卷。 通計亡書,合四千一百九十一部,四萬九千四百六十七卷。 經戒三百一部,九百八卷。 餌服四十六部,一百六十七卷。 房中十三部,三十八卷。 符籙十七部,一百三卷。 右三百七十七部,一千二百一十六卷。 道經者,雲有元始天尊,生於太元之先,稟自然之氣,沖虛凝遠,莫知其極。 所以說天地淪壞,劫數終盡,略與佛經同。 以為天尊之體,常存不滅。 每至天地初開,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窮桑之野,授以秘道,謂之開劫度人。 然其開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龍漢、開皇,是其年號。 其間相去經四十一億萬載。 所度皆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真皇人五方天帝及諸仙官,轉共承受,世人莫之豫也。 所說之經,亦稟元一之氣,自然而有,非所造為,亦與天尊常在不滅。 天地不壞,則藴而莫傳,劫運若開,其文自見。 凡八字,盡道體之奧,謂之天書。 字方一丈,八角垂芒,光輝照耀,驚心眩目,雖諸天仙,不能省視。 天尊之開劫也,乃命天真皇人,改囀天音而辯析之。 自天真以下,至于諸仙,展轉節級,以次相授。 諸仙得之,始授世人。 然以天尊經歷年載,始一開劫,受法之人,得而寶秘,亦有年限,方始傳授。 上品則年久,下品則年近。 故今授道者,經四十九年,始得授人。 推其大旨,蓋亦歸於仁愛清靜,積而修習,漸致長生,自然神化,或白日登仙,與道合體。 其受道之法,初受《五千文籙》,次受《三洞籙》,次受《洞玄籙》,次受《上清籙》。 籙皆素書,紀諸天曹官屬佐吏之名有多少,又有諸符,錯在其間,文章詭怪,世所不識。 受者必先潔齋,然後賫金環一,並諸贄幣,以見于師。 師受其贄,以籙授之,仍剖金環,各持其半,雲以為約。 弟子得籙,緘而佩之。 其潔齋之法,有黃籙、玉籙、金籙、塗炭等齋。 為壇三成,每成皆置綿蕝嶠,以為限域。 傍各開門,皆有法象。 齋者亦有人數之限,以次入于綿蕝之中,魚貫面縛,陳說愆咎,告白神祇,晝夜不息,或一二七日而止。 其齋數之外有人者,並在綿蕝之外,謂之齋客,但拜謝而已,不面縛焉。 而又有諸消災度厄之法,依陰陽五行數術,推人年命書之,如章表之儀,並具贄幣,燒香陳讀。 雲奏上天曹,請為除厄,謂之上章。 夜中于星辰之下,陳設酒脯餅餌幣物,歷祀天皇太一,祀五星列宿,為書如上章之儀以奏之,名之為醮。 又以木為印,刻星辰日月于其上,吸氣執之,以印疾病,多有愈者。 又能登刀入火而焚敕之,使刃不能割,火不能熱。 而又有諸服餌、辟榖、金丹、玉漿、雲英,蠲除滓穢之法,不可殫記。 雲自上古黃帝、帝嚳、夏禹之儔,並遇神人,咸受道籙,年代既遠,經史無聞焉。 第18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隋書》
第18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