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內史上大夫鄭譯為沛國公。 癸未,日初出及將入時,其中並有烏色,大如鷄卵,經四日滅。 戊子,以上柱國大前疑越王盛為太保,大右弼蜀公尉遲迥為大前疑,代王達為大右弼。 辛卯,詔徙鄴城石經于洛陽。 又詔曰 :「洛陽舊都,今既修復,凡是元遷之戶,並聽還洛州。 此外諸民欲往者,亦任其意。 河陽、幽、相、豫、亳、青、徐七總管,受東京六府處分。 」 三月壬寅,以上柱國、薛國公長孫覽為涇州總管。 庚申,至自東巡,大陳軍伍,帝親擐甲冑,入自青門。 皇帝衍備法駕從入。 百官迎于青門外。 其時驟雨,儀衛失容。 辛酉,封趙王招第二子貫為永康縣王。 夏四月壬戌朔,有司奏言日蝕,不視事。 過時不食,乃臨軒。 立妃朱氏為天元帝后。 癸亥,以柱國、畢王賢為上柱國。 己巳,祠太廟。 壬午,大醮于正武殿。 戊子,太白、歲星、辰星合于東井。 五月辛亥,以洺州襄國郡為趙國,以齊州濟南郡為陳國,以豐州武當、安富二郡為越國,以潞州上黨郡為代國,以荊州新野郡為滕國,邑各一萬戶。 令趙王招、陳王純、越王盛、代王達、滕王逌並之國。 癸丑,有流星大如鬥,出太微,落落如遺火。 是月,遣使簡視京兆及諸州士民之女,充選後宮。 突厥寇并州。 六月丁卯,有流星大如鷄子,出氐,西北流,長一丈,入月中。 己巳,月犯房北頭第二星。 乙酉,有流星大如鬥,出營室,流入東壁。 是月,咸陽有池水變為血。 發山東諸州民,修長城。 秋七月庚寅,以大司空、畢王賢為雍州牧,大後丞、隨國公楊堅為大前疑,柱國、滎陽公司馬消難為大後丞。 壬辰,熒惑掩房北頭第一星。 丙申,納大後丞司馬消難女為正陽宮皇后。 尊天元帝太后李氏為天皇太后。 壬子,改天元帝后朱氏為天皇后。 立妃元氏為天右皇后,妃陳氏為天左皇后。 八月庚申,行幸同州。 壬申,還宮。 甲戌,以天左皇后父大將軍陳山提、天右皇后父開府元晟併為上柱國。 山提封鄅國公,晟封翼國公。 開府楊雄為邗國公,乙弗寔戴國公。 初,高祖作刑書要制,用法嚴重。 及帝即位,以海內初平,恐物情未附,乃除之。 至是大醮于正武殿,告天而行焉。 辛巳,熒惑犯南鬥第五星。 壬午,以上柱國、雍州牧、畢王賢為太師,上柱國、郇國公韓建業為大左輔。 是月,所在有蟻群鬥,各方四五尺,死者 什八九。 九月己酉,太白入南鬥。 乙卯,以酆王貞為大塚宰。 上柱國、鄖國公韋孝寬為行軍元帥,率行軍總管杞國公亮、郕國公梁士彥以伐陳。 遣禦正杜杲、禮部薛舒使于陳。 冬十月壬戌,歲星犯軒轅大星。 是日,帝幸道會苑大醮,以高祖武皇帝配。 醮訖,論議於行殿。 是歲,初復佛像及天尊像。 至是,帝與二像俱南面而坐,大陳雜戲,令京城士民縱觀。 乙酉,熒惑、鎮星合于虛。 是月,相州人段德舉謀反,伏誅。 十一月乙未,幸溫湯。 戊戌,行幸同州。 壬寅,還宮。 己酉,有星大如鬥,出張,東南流,光明燭地。 丁巳,初鑄永通萬國錢,以一當十,與五行大布並行。 是月,韋孝寬拔壽陽,杞國公亮拔黃城,梁士彥拔廣陵。 陳人退走。 於是江北盡平。 十二月戊午,以災異屢見,帝禦路寢,見百官。 詔曰: 穹昊在上,聰明自下,吉凶由人,妖不自作。 朕以寡德,君臨區宇,大道未行,小信非福。 始於秋季,及此玄冬,幽顯慇勤,屢貽深戒。 至有金入南鬥,木犯軒轅,熒惑干房,又與土合,流星照夜,東南而下。 然則南鬥主于爵祿,軒轅為于後宮,房曰明堂,布政所也,火土則憂孽之兆,流星乃兵凶之驗。 豈其官人失序,女謁尚行,政事乘方,憂患將至?何其昭著,若斯之甚。 上瞻俯察,朕實懼焉。 將避正寢,齋居克念,惡衣減膳,去飾撤懸,披不諱之誠,開直言之路。 欲使刑不濫及,賞弗踰等,選舉以才,宮闈修德。 宜宣諸內外,庶盡弼諧,允協民心,用消天譴。 於是舍仗衛,往天興宮。 百官上表勸復寢膳,許之。 甲子,還宮。 禦正武殿,集百官及宮人內外命婦,大列妓樂,又縱胡人乞寒,用水澆沃為戲樂。 乙丑,行幸洛陽。 帝親禦驛馬,日行三百里。 四皇后及文武侍衛數百人,並乘驛以從。 仍令四後 方駕齊驅,或有先後,便加譴責,人馬頓仆相屬。 己卯,還宮。 二年春正月丁亥,帝受朝于道會苑。 癸巳,祀太廟,乙巳,造二扆,畫日月之象,以置左右。 戊申,雨雪。 雪止,又雨細黃土,移時乃息。 乙卯,詔江左諸州新附民,給復二十年,初稅入市者,人一錢。 二月丁巳,帝幸露門學,行釋奠之禮。 戊午,突厥遣使獻方物,且逆千金公主。 乙丑,改制詔為天制詔,敕為天敕。 壬午,尊天元皇太后為天元上皇太后,天皇太后李氏曰天元聖皇太后。 癸未,立天元皇后楊氏為天元大皇后,天皇后朱氏為天大皇后,天右皇后元氏為天右大皇后,天左皇后陳氏為天左大皇后。 正陽宮皇后直稱皇后。 是日,洛陽有禿鶖鳥集於新營太極殿前。 滎州有黑龍見,與赤龍鬥于汴水之側,黑龍死。 三月丁亥,賜百官及民大酺。 詔曰 :「盛德之後,是稱不絶,功施於民,義昭祀典。 孔子德惟藏往,道實生知,以大聖之才,屬千古之運,載弘儒業,式敘彞倫。 至如幽贊天人之理,裁成禮樂之務,故以作范百王,垂風萬葉。 朕欽承寶曆,服膺教義,眷言洙、泗,懷道滋深。 且褒成啟號,雖彰故實,旌崇聖績,猶有闕如。 可追封為鄒國公,邑數準舊。 並立後承襲。 別于京師置廟,以時祭享。 」 戊子,行軍總管、杞國公亮舉兵反,襲行軍元帥、鄖國公韋孝寬于豫州。 亮不勝,孝寬獲而殺之。 辛卯,以永昌公椿為杞國公,紹簡公連後。 行幸同州。 增候正,前驅戒道,為三百六十重,自應門至于赤岸澤,數十里間,幡旗相蔽,鼓樂俱作。 又令武賁持鈒馬上,稱警蹕,以至于同州。 乙未,改同州宮為天成宮。 庚子,至自同州。 詔天台侍衛之官,皆着五色及紅紫綠衣,以雜色為緣,名曰品色衣。 有大事,與公服間服之。 壬寅,詔內外命婦皆執笏,其拜宗廟及天台,皆俛伏。 甲辰, 初置天中大皇后。 立天左大皇后陳氏為天中大皇后,立妃尉遲氏為天左大皇后。 夏四月乙丑,有星大如鬥,出天廚,流入紫宮,抵鈎陳乃滅。 己巳,祀太廟。 己卯,詔曰 :「朕以寡薄,昧于治方,不能使天地休和,陰陽調序。 自春涉夏,甘澤未豐,既軫西郊之嘆,將虧南畝之業。 興言夕惕,無忘鑒昧。 良由德化未敷,政刑多舛,萬方有罪,責在朕躬。 思覃寬惠,被之率土。 見囚死罪並降從流,流罪從徒,五歲刑已下悉皆原宥。 其反叛惡逆不道,及常赦所不免者,不在降例。 」 壬午,幸(中)〔仲〕山祈雨 。 至咸陽宮,雨降。 甲申,還宮。 令京城士女于衢巷作音樂以迎候。 五月己丑,以上柱國、大前疑、隨國公楊堅為揚州總管。 甲午夜,帝備法駕幸天興宮。 乙未,帝不豫,還宮。 詔隨國公堅入侍疾。 甲辰,有星大如三斗,出太微端門,流入翼,聲若風鼓幡旗。 丁未,追趙、陳、越、代、滕五王入朝。 己酉,大漸。 禦正下大夫劉昉,與內史上大夫鄭譯矯制,以隨國公堅受遺輔政。 是日,帝崩于天德殿。 時年二十二,謚曰宣皇帝。 七月丙申,葬定陵。 第1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周書》
第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