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塔西側是一段相當高的高原,再過去就是平原。 高原與圓塔几乎相連,中間只隔一道深溝,庫萬農河的一個支流從溝裡流過。 橋是堡壘與高原的紐帶,它立於高高的橋墩之上,橋墩上還修了一座芒薩爾式建築,就像謝農索宮堡一樣。 這座建築比圓塔更適于居住。 然而當時的習慣十分嚴格,領主們一般都住在塔內囚室般的房間裡。 橋上的建築好似小城堡,堡內有條長長的走廊作為人口,被稱作警衛室。 其實它是在一層與二樓之間,在它上面是圖書室,圖書室上面是穀倉。 還有鑲着波西米亞小玻璃的高高的窗戶,窗與窗之間的半露柱和牆上的圓雕飾。 這個三層樓的城堡,下層是架矛和火槍,中層是書,上層是燕麥,這一切顯得幾分粗野,但十分高貴。 旁邊的圓塔卻顯得凶狠。 陰森的圓塔俯瞰這座簡陋而小巧的建築。 從圓塔的平台可以摧毀石橋。 這兩座建築,一座粗擴,一座雅緻,不是相互呼應而是相互衝突。 兩種風格毫不協調,雖然都有相似的半圓形,但是古典拱門飾與羅馬式半圓拱是絶然不同的。 石橋配得上凡爾賽宮,而它古怪的鄰居圓塔卻與森林相似,這就好比鬈鬍子阿蘭與路易十四手輓手。 這個整體令人無比驚恐。 兩種不同的威嚴相互摻合,產生了一種難以名狀的殘暴。 應該再次指出,從軍事觀點看,石橋几乎是圓塔的叛徒。 石橋美化了圓塔但同時也解除了圓塔的武裝;圓塔得到了裝飾,但因此失去了威力,因為石橋使它與高原處于同一平面。 從森林這一側,圖塔仍是無法攻克的堡壘,但是從平原這一側,圓塔卻不再是無懈可擊了。 從前是圓塔控制高原,現在是高原控制圓塔。 敵人一旦在高原站住腳,就能很快佔領石橋。 圖書室和穀倉也對入侵者有利,而對堡壘無利。 圖書室和穀倉的共同點就是書籍和稻草都是易燃物。 放火燒掉荷馬和放火燒掉稻草,這對進攻者來說毫無區別。 法國人向德國人證明了這一點,他們燒掉了海德堡圖書室,德國人也向法國人證明了這一點,他們燒掉了斯特拉斯堡圖書室。 因此,在圖爾格加建這座橋是個戰略錯誤。 然而在十七世紀,在柯爾柏和盧瓦治下,戈萬家族和羅昂家族及拉特雷穆瓦伊家族的王公們一樣,認為不會再受到任何人攻擊。 不過,石橋的建設者們還是採取了幾項預防措施。 首先是防火。 他們在面朝下游的三扇窗戶的下方針上了鐵鉤這鐵鉤在半個世紀前還在然後橫掛上一個結實的消防梯,它和石橋上兩層樓一樣高,這高度已經超過一般的三層樓。 其次是防攻擊。 石橋與圓塔之間有一扇沉重而矮小的鐵門。 鐵門成拱形,靠一把大鑰匙開啟,鑰匙由主人收藏在秘密的地方。 門一旦關上,任何撞錘或炮彈都難以轟開。 必須通過石橋才能抵達鐵門,必須經過鐵門才能走進圓塔。 沒有別的路。 五鐵門 小城堡因橋墩而地勢高,它的二樓與圓塔的三層相仿,因此,為了安全起見,鐵門就裝在這個高度。 鐵門這邊是石橋上的圖書室,鐵門那邊是圓塔裡那間帶有中央立柱的拱形大廳。 剛纔說過,這個大廳位於主塔的三樓與塔一樣呈圓形,長長的槍眼開向田野,從那裡射進光線。 牆壁粗糙而光禿,石頭都露在外面,砌得十分勻稱。 一個螺旋形樓梯通向這裡,樓梯鑿在石牆裡,石牆有十五法尺厚,所以鑿起來並不費事。 在中世紀,攻克城地時必須逐街爭奪,攻克街道時必須逐屋爭奪,攻克房屋時必須逐室爭奪,攻克堡壘時必須逐層爭奪。 從這一點看,圖爾格在佈局上巧妙、刁鑽、苛刻。 每層樓之間是難於攀登的螺旋梯,門是斜的,而且不及人高,必須低頭才能進去,而低頭就等於甘受一律。 被攻擊者正在門後等待着來犯者。 在立柱圓廳下面有兩個相似的房間,分別在一樓和二樓,圓廳上面還有三個房間。 這六個重疊的房間之上是塔頂的石蓋,它也是平台,經過一個窄狹的哨亭才能上去。 十五法尺的厚牆被鑿穿才能裝上鐵門,它被砌在石牆中間,鑲在長長的拱形曲綫中。 當門關上時,門的內外兩側各有六七法尺深的門廊;當門打開時,兩個門廊合而為一,形成拱形門洞。 石橋這一側的門廊下,厚牆上有一個矮門,裡面是一條聖吉爾式的螺旋樓梯通向圖書室下面第一層的走廊。 對進攻者來說,這是一個關口。 橋上的小城堡,在面對高原的方向,是一堵陡直的牆,而且橋也在這裡中斷。 一扇矮門上繫著吊橋,這是去高原的通道,但由於高原地勢高,吊橋放下來時總是一邊高一邊低,通向稱作警衛室的那條長走廊。 入侵者一旦佔領走廊,就必須強攻那條聖吉爾式的螺旋樓梯,才能上到二樓,才能到達鐵門。 六圖書室 圖書室是一個長方形大廳,長寬與橋一致,有唯-一扇門,即鐵門。 拱形塔門外側是一扇蒙着綠呢,一推就開的假門。 圖書室從上到下,從天花板到地板都是一排排十七世紀做工高雅的玻璃櫥。 室內的光線來自六扇大窗,每邊各三扇,都在橋拱上方。 從室外,從高原可以通過窗戶看到圖書室內部。 在窗與窗之間,六尊大理石胸像矗立在橡木雕刻的底座上:拜占庭的赫爾莫拉烏斯①、努克拉提斯城的語法學家阿泰內②、絮伊達斯③、卡索邦④、法國國王克羅維斯⑤及其掌裡大臣阿納愛呂斯,其實阿納夏呂斯不能算大臣,正如克羅維斯不能算國王一樣。 ①公元六世紀的希臘詞典學家。 ②公元二、三世紀希臘作家,居住在埃及。 ③十世紀希臘詞典學家。 ④十六世紀古希臘語學者。 第6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九三年》
第6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