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個死者說來,任何覺醒的,或者複活的景象,都使一切時間與地點變得無足輕重。 可能發生這種情形的地方都是一樣的,對我們的感官是有不可言喻的歡樂的。 可是我們大部分人只讓外表上的、很短暫的事情成為我們所從事的工作。 事實上,這些是使我們分心的原因。 最接近萬物的乃是創造一切的一股力量。 其次靠近我們的宇宙法則在不停地發生作用。 再其次靠近我們的,不是我們雇用的匠人,雖然我們歡喜和他們談談說說,而是那個大匠,我們自己就是他創造的作品。 「神鬼之為德,其盛矣乎。 」 「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 」 “使天下之人,齋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我們是一個實驗的材料,但我對這個實驗很感興趣。 在這樣的情況下,難道我們不能夠有一會兒離開我們的充滿了是非的社會,――只讓我們自己的思想來鼓舞我們?孔子說得好,「德不孤,必有鄰。 」 有了思想,我們可以在清醒的狀態下,歡喜若狂。 只要我們的心靈有意識地努力,我們就可以高高地超乎任何行為及其後果之上;一切好事壞事,就像奔流一樣,從我們身邊經過。 我們並不是完全都給糾纏在大自然之內的。 我可以是急流中一片浮木,也可以是從空中望著塵寰的因陀羅。 看戲很可能感動了我;而另一方面,和我生命更加攸關的事件卻可能不感動我。 我只知道我自己是作為一個人而存在的;可以說我是反映我思想感情的一個舞台面,我多少有著雙重人格,因此我能夠遠遠地看自己猶如看別人一樣。 不論我有如何強烈的經驗,我總能意識到我的一部分在從旁批評我,好像它不是我的一部分,只是一個旁觀者,並不分擔我的經驗,而是注意到它:正如他並不是你,他也不能是我。 等到人生的戲演完,很可能是出悲劇,觀眾就自己走了。 關於這第二重人格,這自然是虛構的,只是想象力的創造。 但有時這雙重人格很容易使別人難於和我們作鄰居,交朋友了。 第9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湖濱散記》
第9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