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適得:理當,應當。 怪:責怪,批評。 (43)不教:不言之教。 (44)彭蒙之師:猶彭蒙其師,指彭蒙自己。 彭蒙之師曰:彭蒙對田駢說。 (45)道人:得道的人。 (46)莫之是莫之非:無所謂事非。 (47)其:指古代有道人的教化。 ■(xù):然:風迅速刮過的樣子。 (48)惡(wū):何。 言:語言。 (49)反人:違反人意。 (50)不見觀:不為人所欣賞。 (51)魭(yuán):輐的借字。 (52)其,代田駢、彭蒙等人。 所謂道:所說的道術,即指莫之是莫之非的道。 道:天道。 下句道同。 (53)韙:是。 (54)概,概略。 嘗:曾,曾經。 [譯文] 公正而不偏党,平易而無私欲,隨和而無主見,隨物而趨不有二意,不慮過去,不謀未來,對事物無選擇,參與事物的變化,古代道術有屬於這方面的。 彭蒙、田駢、慎到聽到這種治學風氣而喜好它。 齊同萬物以為首要,說:「天能覆蓋萬物而不能承載萬物,地能承載萬物而不能覆蓋萬物,大道能包容萬物而不能分辨萬物。 他們認識到萬物都有可以肯定的,也有可以否定的,所以說選擇就不能周全,教化就不能備至,按照道就不會有遺漏了。 」所以慎到主張拋棄知識和主觀成見,卻因順於不得已,任其自然,做為他的道理,說知識就是無知,要鄙薄知識然後把它毀掉。 隨隨便便無能為力而譏笑天下的尚賢,放任解脫不修德行而非難天下的大聖;椎朴順遂無棱無角,順從事物婉曲相應變化;捨棄是與非,且可免於拖累。 不用智巧謀慮,不知什麼是前後,巍然獨立不動就是了。 推動而後前進,拖曳而後前往,象飄風的往還,象羽毛的旋轉,象磨石的轉動,自全而無非難,動靜而無過失,未曾有什麼罪責。 這是什麼原因呢?沒有智慧的東西,也就沒有樹立自己之敵的憂患,沒有使用智慧的拖累,運動和靜止是離不開規律的,因此要終身去掉名譽。 所以說達到象沒有智慮的東西罷了,用不著聖賢,哪土塊都有自己的規律。 ”豪傑們都譏笑他說:「慎到的學說,不是活人能施行的,卻是死人道理,應該得到責怪。 」田駢也是這樣,求學于彭蒙,學得不言之教。 彭蒙說:「古代得道的人,達到無所謂是非罷了。 好象風迅速刮過一樣,哪還用得著說什麼呢?」經常違反人的意願,不為人欣賞,仍然不免於無棱無角。 他們所宣揚的道並非是道,而所肯定的東西也不免於錯誤。 彭蒙、田駢、慎到不知道的實質是道。 雖然如此,他們還是知道一些道的概要的。 以本為精(1),以物為粗(2),以有積為不足(3),澹然獨與神明居(4)。 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 關尹、老聃聞其風而悅之(5)。 建之以常無有(6),主之乙太一(7),以濡弱謙下為表(8),以空虛不毀萬物為實。 關尹曰:「在己無居(9), 形物自著。 其動若水,其靜若鏡(10),其應若響(11)。 藥乎若亡(12),寂乎若清。 同焉者和,得焉者失(13)。 未嘗先人而常隨人。 」老聃曰:「知其雄(14),守其雌(15),為天下谿(16);知其白(17),守其辱,為天下穀。 」人皆取先(18), 己獨取後(19)。 曰“受天下之垢(20);人皆取實,己獨取虛。 無藏也故有餘。 巋然而有餘。 其行身也,徐而不費(21),無為也而笑巧(22)。 人皆求福,己獨曲全(23)。 曰苟免於咎(24)。 以深為根(25),以約為紀(26)。 曰堅者毀矣(27),銳則挫矣(28)。 常寬容於物,不削於人(29)。 可謂至極(30)。 關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 [注釋] (1)本:指德。 即篇首所說的「以天為宗,以德為本」。 (2)物:具體的物。 (3)有積:物有積,不足:天無積。 第24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莊子註譯》
第2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