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厄窘迫源於以下八個方面的自恃與矜持,順利通達基於以下三種情況的必然發展,就像身形必具六個臟腑一樣。 貌美、須長、高大、魁梧、健壯、豔麗、勇武、果敢,八項長處遠遠勝過他人,於是依恃傲人必然導致困厄窘迫。 因循順應、俯仰隨人、困厄怯弱而又態度謙下,三種情況都能遇事通達。 自恃聰明炫耀于外,勇猛躁動必多怨恨,宣導仁義必多責難。 通曉生命實情的人心胸開闊,通曉真知的人內心虛空豁達,通曉長壽之道的人隨順自然,通曉壽命短暫之理的人也能隨遇而安。 【原文】 人有見宋王者(1),錫車十乘(2),以其十乘驕樨莊子(3)。 莊子曰:「河上有家貧恃緯蕭而食者(4),其子沒於淵(5),得千金之珠。 其父謂其子曰:‘取石來鍛之(6)!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頷下(7),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8)。 使驪龍而寤(9),子尚奚微之有哉(10)!’今宋國之深,非直九重之淵也(11);宋王之猛,非直驪龍也;子能得車者,必遭其睡也。 使宋王而寤,子為粉夫(12)!」 或聘於莊子。 莊子應其使曰:「子見夫犧牛乎(13)?衣以文繡(14),食以芻叔(15),及其牽而入於大廟,雖欲為孤犢(16),其可得乎!」 莊子將死,弟子欲厚葬之。 莊子曰:「吾以天地為棺槨(17),以日月為連璧(18),星辰為珠璣,萬物為齎送(19)。 吾葬具豈不備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烏鳶之食夫子也。 (20)」莊子曰:「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 以不平平(21),其平也不平(22);以不征征(23),其征也不征(24)。 明者唯為之使(25),神者征之(26)。 夫明之不勝神也久矣。 而愚者恃其所見入於人(27),其功外也(28),不亦悲乎! 【譯文】 有個拜會過宋王的人,宋王賜給他車馬十乘,依仗這些車馬在莊子面前炫耀。 莊子說:「河上有一個家庭貧窮靠編織葦席為生的人家,他的兒子潛入深淵,得到一枚價值千金的寶珠,父親對兒子說:‘拿過石塊來錘壞這顆寶珠!價值千金的寶珠,必定出自深深的潭底黑龍的下巴下面,你能輕易地獲得這樣的寶珠,一定是正趕上黑龍睡著了。 倘若黑龍醒過來,你還想活著回來嗎?’如今宋國的險惡,遠不只是深深的潭底;而宋王的兇殘,也遠不只是黑龍那樣。 你能從宋王那裏獲得十乘車馬,也一定是遇上宋王睡著了。 倘若宋王一旦醒過來,你也就必將粉身碎骨了」。 有人向莊子行聘。 莊子答復他的使者說:「你見過那準備用作祭祀的牛牲嗎?用織有花紋的錦繡披著,給它吃草料和豆子,等到牽著進入太廟殺掉用於祭祀,就是想要做個沒人看顧的小牛,難道還可能嗎?」 莊子快要死了,弟子們打算用很多的東西作為陪葬。 莊子說:「我把天地當作棺槨,把日月當作連璧,把星辰當作珠璣,萬物都可以成為我的陪葬。 我陪葬的東西難道還不完備嗎?哪里用得著再加上這些東西!」弟子說:「我們擔憂烏鴉和老鷹啄食先生的遺體。 」莊子說:「棄屍地面將會被烏鴉和老鷹吃掉,深埋地下將會被螞蟻吃掉,奪過烏鴉老鷹的吃食再交給螞蟻,怎麼如此偏心!」 用偏見去追求均平,這樣的均平絕對不是自然的均平;用人為的感應去應驗外物,這樣的應驗絕不是自然的感應。 自以為明智的人只會被外物所驅使,精神世界完全超脫於物外的人才會自然地感應。 自以為明智的人早就比不上精神世界完全超脫的人,可是愚昧的人還總是自恃偏見而沉溺於世俗和人事,他們的功利只在於追求身外之物,這不很可悲嗎! 雜篇第三十三 天下 [題解] 第23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莊子註譯》
第2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