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曰:「欲見先生久矣。 吾欲愛民而為義偃兵(12),其可乎?」徐無鬼曰:「不可。 愛民,害民之始也;為義偃兵,造兵之本也(13);君自此為之,則殆不成。 凡成美,惡器也;君雖為仁義,幾且偽哉!形固造形(14),成固有伐(15),變固外戰(16)。 君亦必無盛鶴列於麗譙之間(17),無徒驥於錙壇之宮(18),無藏逆於得(19),無以巧勝人,無以謀勝人,無以戰勝人。 夫殺人之士民,兼人之土地,以養吾私與吾神者,其戰不知孰善?勝之惡乎在?君若勿已矣(20),脩胸中之誠(21),以應天地之情而勿攖(22)。 夫民死已脫矣,君將惡乎用夫偃兵哉!」 【譯文】 徐無神拜見魏武侯,武侯說:「先生居住在山林,吃的是橡子,滿足於蔥韭之類的菜蔬,而謝絕與我交往,已經很久很久了!如今是上了年歲嗎?還是為了尋求酒肉之類的美味呢?抑或有什麼治國的良策而造福於我的國家嗎?」徐無鬼說:「我出身貧賤,不敢奢望能夠享用國君的酒肉美食,只是打算來慰問你。 」武侯說:「什麼,怎麼是慰問我呢?」徐無鬼說:「前來慰問你的精神和形體。 」武侯說:「你說的是什麼呀?」徐無鬼說:「天與地對於人們的養育是同樣的,登上了高位不可以自以為高人一等,身處低下的地位不可以認為是矮人三分。 你作為大國的國君,使全國的百姓勞累困苦,以人民的勞苦來滿足眼耳口鼻的享用,而聖明的人卻從不為自己求取分外的東西。 聖明的人,喜歡跟外物和順而厭惡為自己求取私利;為個人求取私利,這是一種嚴重的病態,所以我特地前來慰問。 只有國君你患有這種病症,為什麼呀?」 武侯說:「我希望見到先生已經很久了。 我想愛護我的人民並為了道義而停止戰爭,這恐怕就可以了吧?」徐無鬼說:「不行。 所謂愛護人民,實乃禍害人民的開始;為了道義而停止爭戰,也只是製造新的爭端的禍根;你如果從這些方面來著手治理,恐怕什麼也不會成功。 大凡成就了美好的名聲,也就有了作惡的工具;你雖然是在推行仁義,卻更接近於虛偽和作假啊!有了仁義和形跡必定會出現仿造仁義的形跡,有了成功必定會自誇,有了變故也必定會再次挑起爭戰。 你一定不要浩浩蕩蕩地像鶴群飛行那樣佈陣于麗譙樓前,不要陳列步卒騎士于錙壇的宮殿,不要包藏貪求之心于多種苟有所得的環境,不要用智巧去戰勝別人,不要用謀劃去打敗別人,不要用戰爭去征服別人。 殺死他人的士卒和百姓,兼併他人的土地,用來滿足自己的私欲和精神的,他們之間的爭戰不知道究竟有誰是正確的?勝利又存在於哪里?你不如停止爭戰,修養心中的誠意,從而順應自然的真情而不去擾亂其規律。 百姓死亡的威脅得以擺脫,你將哪里用得著再止息爭戰呢!」 【原文】 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1),方明為禦(2),昌寓驂乘(3),張若、謵朋前馬(4),昆閽、滑稽後車(5);至於襄城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塗(6)。 適遇牧馬童子,問塗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7)?」曰:「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8)?」曰:「然。 」黃帝曰:「異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9),又知大隗之所存。 請問為天下(10)。 」小童曰:「夫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予少而自游於六合之內(11),予適有瞀病(12),有長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車而游於襄城之野。 ’今予病少痊,予又且複游於六合之外。 夫為天下亦若此而已。 予又奚事焉!」黃帝曰:「夫為天下者,則誠非吾子之事。 雖然,請問為天下。 」小童辭。 第17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莊子註譯》
第17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