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人都喜歡別人跟自己相同而討厭別人跟自己不一樣。 希望別人跟自己相同,不希望別人跟自己不一樣的人,總是把出人頭地當作自己主要的內心追求。 那些一心只想出人頭地的人,何嘗又能夠真正超出眾人呢!隨順眾人之意當然能夠得到安寧,可是個人的所聞總不如眾人的技藝多才智高。 希圖治理邦國的人,必定是貪取夏、商、周三代帝王之利而又看不到這樣做的後患的人。 這樣做是憑藉統治國家的權力貪求個人的僥倖,而貪求個人的僥倖而不至於喪失國家統治權力的又有多少呢!他們中能夠保存國家的,不到萬分之一,而喪失國家的,自身一無所成而且還會留下許多禍患。 可悲呀,擁有土地的統治者是何等的不聰明! 擁有土地的國君,必然擁有眾多的物品。 擁有眾多的物品卻不可以受外物所役使,使用外物而不為外物所役使,所以能夠主宰天下萬物。 明白了擁有外物又能主宰外物的人本身就不是物,豈只是治理天下百姓而已啊!這樣的人已經能往來于天地四方,遊樂於整個世界,獨自無拘無束地去,又自由自在地來,這樣的人就叫做擁有萬物而又超脫於萬物。 擁有萬物而又超脫於萬物的人,這就稱得上是至高無尚的貴人。 至貴之人的教誨,就好像形軀對於身影,傳聲對於迴響。 有提問就有應答,竭盡自己所能,為天下人的提問作出應答。 處心於沒有聲響的境界,活動在變化不定的地方,引領著人們往返於紛擾的世界,從而遨遊在無始無終的浩渺之境,或出或進都無須依傍,像跟隨太陽那樣周而復始地沒有盡頭;容顏、談吐和身形軀體均和眾人一樣,大家都是一樣也就無所謂自身。 無所謂自身,哪里用得著據有各種物象!看到了自身和各種物象的存在,這是過去的君子;看不到自身的各種物象的存在,這就跟永恆的天地結成了朋友。 【原文】 賤而不可不任者①,物也;卑而不可不因者②,民也;匿而不可不為者,事也;麤而不可不陳者③,法也④;遠而不可不居者,義也;親而不可不廣者⑤,仁也;節而不可不積者⑥,禮也;中而不可不高者⑦,德也;一而不可不易者,道也;神而不可不為者,天也。 故聖人觀于天而不助,成於德而不累,出於道而不謀,會於仁而不恃⑧,薄於義而不積⑨,應於禮而不諱⑩,接於事而不辭,齊於法而不亂,恃於民而不輕,因於物而不去(11)。 物者莫足為也,而不可不為。 不明於天者,不純於德;不通於道者,無自而可。 不明於道者,悲夫! 何謂道?有天道,有人道。 無為而尊者,天道也;有為而累者,人道也。 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 天道之與人道也,相去遠矣,不可不察也。 【注釋】 ①任:任憑,聽任。 ②因:順應,依隨。 ③(cū):「粗」字的異體。 陳:陳述。 ④法:效法,這裏指可以效法的言論。 ⑤廣:擴大、推展的意思。 親近容易形成偏愛,擴大了親近的範圍也就成為「仁」。 ⑥節:禮儀。 積:增多。 ⑦中:順。 一說獲得的意思。 ⑧會:合符。 恃:依靠。 ⑨薄:通作「迫」,接近、靠近的意思。 ⑩諱:回避。 (11)因:循,遵從。 【譯文】 第9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莊子註譯》
第9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