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胠(qū):從旁打開。 篋(qiè):箱子一類盛物器具。 探:掏。 囊:口袋。 發:打開。 匱(guì):櫃子,後代寫作「櫃」,今簡化為「櫃」。 句中兩個「為」字前一讀去聲,講作「為了」;後一讀平聲,是「做」的意思。 ②攝:打結,收緊。 緘(jiān)、縢(téng):均為繩索。 扃(jiōng):插閂。 鐍(jué):瑣鑰。 ③揭:舉,扛著。 ④鄉(嫏):通作「向」,先前的意思。 ⑤罔:網。 後代繁化寫作「網」,今又簡化為「網」。 罟(gǔ):各種網的總稱。 ⑥耒(lěi):犂。 耨(nòu):鋤。 刺:插入。 ⑦闔(hé):全。 竟:境,這個意義後代寫作「境」。 ⑧宗廟:國君祭祀祖先的地方。 社稷:本指土神和穀神,這裏指祭祀土神和穀神的地方。 ⑨邑、屋、州、閭、鄉曲:古代不同行政區劃的名稱。 舊注:「六尺為步、步百為畝、畝百為夫,夫三為屋,屋三為井,井四為邑」;「五家為比,五比為閭,五閭為族,五族為黨,五黨為州,五州為鄉」。 「曲」則指「鄉」之一隅。 ⑩田成子:即田常,本為陳國人,故又稱陳恒,其先祖田完從陳國來到齊國,成了齊國的大夫,改為田氏。 田常于魯哀公十四年殺了齊簡公,齊國大權落入田氏之手,後來田常的曾孫又廢齊自立,仍稱「齊」。 (11)非:非議。 (12)誅:討伐。 (13)「十二世有齊國」疑是「世世有齊國」之誤,指田成子之後世世統治齊國。 田成子殺簡公至齊宣王共六世,如果上推田完入齊到田常時方才為十二世,而田成子以前說田氏「有齊國」則不可通。 (14)龍逢:夏桀時的賢人,為夏桀殺害。 (15)比干:殷紂王的庶出叔叔,力諫紂王,被紂王剖心。 (16)萇弘:周靈王時的賢臣。 胣(chǐ):剖開肚腹掏出腸子。 (17)子胥:即伍員,吳王夫差時被殺害。 靡:同“糜,腐爛。 子胥死後被拋屍江中而腐爛。 (18)道:這裏指規矩、準繩。 (19)妄意:憑空推測。 (20)竭:揭,舉;「唇竭」指嘴唇向外翻開。 (21)這一句歷來有兩種說法,一是指楚宣王大會諸侯,而魯恭王到得晚,所獻之酒味道淡薄,楚王怒。 魯王自恃是周公的後代,不告而別。 楚王於是帶兵攻打魯國。 魏國一直想攻打趙國,擔心楚國發兵救趙,楚國和魯國交兵,魏國於是趁機兵圍趙國都城邯鄲。 一是指楚王大會諸侯,趙與魯均獻酒,魯酒味薄而趙酒味濃。 楚王之酒吏向趙國索酒而趙不給,酒吏懷恨易換趙、魯之酒,於是楚王以酒薄的緣故兵圍邯鄲。 這句是借歷史故事來說明,事有關聯,常常出於預料。 (22)掊(pǒu):抨擊。 (23)縱:放寬。 舍(shě):放棄,這個意義後代寫作「捨」,現又簡化為「舍」。 【譯文】 為了對付撬箱子、掏口袋、開櫃子的小偷而做防範準備,必定要收緊繩結、加固插閂和鎖鑰,這就是一般人所說的聰明作法。 可是一旦大強盜來了,就背著櫃子、扛著箱子、挑著口袋快步跑了,唯恐繩結、插閂與鎖鑰不夠牢固哩。 既然是這樣,那麼先前所謂的聰明作法,不就是給大盜作好了積聚和儲備嗎?所以我曾試圖討論這種情況,世俗所謂的聰明人,有不替大盜積聚財物的嗎?所謂的聖人,有不替不盜守衛財物的嗎? 第7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莊子註譯》
第7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