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規的保姆制度實際上來自歐洲,但是幾十年來,美國人對保姆的概念,尤其是在通俗文化中,一直青睞有加。 1964年的一部影片《歡樂滿人間》(Mary Poppins),是迄今為止迪斯尼歷史上獲奧斯卡獎項最多的影片,影片講述的是一位到人間作保姆的仙女照看孩子的故事。 2006年秋季,百老匯的演出商又斥資數百萬美元把這個故事改編成了舞台劇。 《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一直是最受人們喜愛的一部美國電影,影片講述的,是一個見習修女瑪麗亞(Maria)離開修道院去為一位奧地利的單身父親照看7個任性的孩子的故事。 年代,流行一時的電視系列劇《天才保姆》(The Nanny)也取得了在四個大洲上演的成功佳績,弗蘭·德雷舍爾(Fran Drescher)在劇中飾演的角色,最初是化妝品推銷員,被男友拋棄後,進入一位有錢的百老匯製片人家中,給他當照看孩子的保姆。 年也有兩部關於保姆的電視劇上演,一部是福克斯公司的《保姆911》(Nanny 911),另一部是美國廣播公司的《超級保姆》(Supernanny),收看這兩部電視劇的觀眾,每週都有數百萬人。 這兩部電視劇講述的故事仍然是老一套的內容:壯碩的英國保姆比倒霉的美國父母更會培養孩子。 ◎第十部分 金錢與階級(3) 在通俗文化中,這些保姆非常有教養,而且能夠得到僱主的尊重,通常在情感和智力上與僱主是平等的。 實際上,《音樂之聲》中的瑪麗亞和《天才保姆》中的弗蘭最後都嫁給了她們的男僱主,故事背後的潛台詞表達的思想是,保姆的慈愛之心與母親別無二致。 當然,在現實生活中,保姆並不是總能得到同樣的尊重。 根據一個設在紐約的名為「家政工人聯合會」(Domestic Workers United)的組織稱,大部分居家保姆的收入不高,文化水平也不高,或者是兩者兼而有之。 許多保姆是非法移民,她們之所以要去照看別人的孩子,是因為這種非正式的家庭僱傭關係能夠幫助她們避開移民當局的檢查。 通俗文化與現實生活有差距,並不是現在才有的新鮮事。 現在令人感到新奇的是,事實越來越像虛構的故事了。 在美國,越來越多高層次的大學畢業生,本來可以競爭其他的工作,卻選擇在家裡照看別人的孩子。 保姆是一種管理粗放的行當,所以不會有確切的統計數據。 但是,有兩種現象是顯而易見的。 第一種現象是,有錢的父母有僱用大學畢業生的強烈願望。 第二種現象是,大學畢業生越來越願意為有錢的人家照看孩子。 她們會推遲養育自己孩子的時間,所以在生養自己的孩子之前,她們中的許多人可以去照看別人的孩子。 這一現象的反諷意味在於,要照料別人的家庭,保姆們就要推遲建立自己的家庭。 從父母的觀點看,現在,很少有上層社會的父母不願意幫助自己的孩子成長,他們會想方設法讓自己的孩子進入競爭激烈的私立學校,為了提高孩子的智商和考試的成績,他們會花錢為孩子請輔導老師,為了讓孩子做出高難的體操動作,他們會花錢給孩子請教練。 1970年就業的母親僅為1300萬,而現在,就業母親的人數已經達到了大約2500萬人。 也就是說,現在有大約100萬個家庭僱有保姆,其中的大部分家庭是高收入的家庭。 如果你們是上流社會的父母,你們能請一個又會做花生醬和果醬,又能與孩子討論莎士比亞的人作保姆,你們會不願意嗎? 需求抬高了薪水。 2005年,全國保姆的平均薪水是每週590美元,或者是住在僱主家中每週532美元。 有大學學歷的保姆據說薪水要高出20%到60%。 這樣,大學生作保姆的平均年薪為43000美元,而18~24歲的獲得了學士學位的女大學生的平均年薪是22000美元,前者的收入要遠高於後者。 收入更高,而且壓力還更小。 而從保姆的觀點看,住在僱主家裡照看孩子,是為將來從事教師、兒童發展、兒童研究等工作的極好鋪墊。 我個人的大膽看法是,這也是將來做父母的極好鋪墊。 現在的美國,結婚的女性越來越少,就是結了婚的人,生養孩子的時間也是越來越晚,那麼對於確實喜歡孩子的人來說,作保姆能讓她們與孩子相處,簡直就是一種享受。 第3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決定未來變革的小趨勢》
第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