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眇(miǎo):通作「秒」,微小的意思。 (16)謷(áo):高大的樣子。 【譯文】 一個跛腳、傴背、缺嘴的人遊說衛靈公,衛靈公十分喜歡他;再看看那些體形完整的人,他們的脖頸實在是太細太細了。 一個頸瘤大如甕盎的人遊說齊桓公,齊桓公十分喜歡他;再看看那些體形完整的人,他們的脖頸實在是太細太細的了。 所以,在德行方面有超出常人的地方而在形體方面的缺陷別人就會有所遺忘,人們不會忘記所應當忘記的東西,而忘記了所不應當忘記的東西,這就叫做真正的遺忘。 因而聖人總能自得地出遊,把智慧看作是禍根,把盟約看作是禁錮,把推展德行看作是交接外物的手段,把工巧看作是商賈的行為。 聖人從不謀慮,哪里用得著智慧?聖人從不砍削,哪里用得著膠著?聖人從不感到缺損,哪里用得著推展德行?聖人從不買賣以謀利,哪里用得著經商?這四種作法叫做天養。 所謂天養,就是稟受自然的飼養。 既然受養于自然,又哪里用得著人為!有了人的形貌,不一定有人內在的真情。 有了人的形體,所以與人結成群體;沒有人的真情,所以是與非都不會彙聚在他的身上。 渺小呀,跟人同類的東西!偉大呀,只有渾同于自然。 【原文】 惠子謂莊子曰①:「人故無情乎?」莊子曰:「然」。 惠子曰:「人而無情,何以謂之人?」莊子曰:「道與之貌②,天與之形,惡得不謂之人?」惠子曰:「既謂之人,惡得無情?」莊子曰:「是非吾所謂情也。 吾所謂無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③。 」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莊子曰:「道與之貌,天與之形,無以好惡內傷其身。 今子外乎子之神,勞乎子之精④,倚樹而吟,據槁梧而瞑⑤,天選子之形⑥,子以堅白鳴⑦!」 【注釋】 ①惠子:即惠施,名家的代表人物。 ②道:中國古代哲學中的「道」,含義十分複雜,這裏與「天」對應,「天」指事物的自然,「道」可能是指事物的本原,即宇宙萬物的本體。 ③益:增添。 ④勞:耗費。 ⑤據:靠,憑依。 槁梧:指用梧桐木做成的幾案。 瞑(mián):通作「眠」,假寐的意思。 ⑥天選:自然的授予。 ⑦堅白:「堅白」論是古代名家的著名言論,它以石為喻,指石之白色與石之堅質都獨立于「石」。 莊子對於這一類辯論極不讚賞,斥之為無稽之談。 【譯文】 惠子對莊子說:「人原本就是沒有情的嗎?」莊子說:「是的」。 惠子說:「一個人假若沒有情,為什麼還能稱作人呢?」莊子說:「道賦予人容貌,天賦予人形體,怎麼能不稱作人呢?」惠子說:「既然已經稱作了人,又怎麼能夠沒有情?」莊子回答說:「這並不是我所說的情呀。 我所說的無情,是說人不因好惡,而致傷害自身的本性,常常順任自然而不隨意增添些什麼。 」惠子說:「不添加什麼,靠什麼來保有自己的身體呢?」莊子回答說:「道賦予人容貌,天賦予人形體,可不要因外在的好惡而致傷害了自己的本性。 如今你外露你的心神,耗費你的精力,靠著樹幹吟詠,憑依幾案閉目假寐。 自然授予了你的形體,你卻以‘堅’、‘白’的詭辯而自鳴得意!」 內篇 大宗師第六 大宗師 【題解】 「宗」指敬仰、尊崇,「大宗師」意思是最值得敬仰、尊崇的老師。 誰夠得上稱作這樣的老師呢?那就是「道」。 莊子認為自然和人是渾一的,人的生死變化是沒有什麼區別的,因而他主張清心寂神,離形去智,忘卻生死,順應自然。 這就叫做「道」。 第4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莊子註譯》
第4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