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石去齊國,來到曲轅這個地方,看見一棵被世人當作神社的櫟樹。 這棵櫟樹樹冠大到可以遮蔽數千頭牛,用繩子繞著量一量樹幹,足有頭十丈粗,樹梢高臨山巔,離地面八十尺處方才分枝,用它來造船可造十餘艘。 觀賞的人群像趕集似地湧來湧去,而這位匠人連瞧也不瞧一眼,不停步地往前走。 他的徒弟站在樹旁看了個夠,跑著趕上了匠人石,說:「自我拿起刀斧跟隨先生,從不曾見過這樣壯美的樹木。 可是先生卻不肯看一眼,不住腳地往前走,為什麼呢?」匠人石回答說:「算了,不要再說它了!這是一棵什麼用處也沒有的樹,用它做成船定會沉沒,用它做成棺槨定會很快朽爛,用它做成器皿定會很快毀壞,用它做成屋門定會流脂而不合縫,用它做成屋柱定會被蟲蛀蝕。 這是不能取材的樹。 沒有什麼用處,所以它才能有如此壽延。 」 匠人石回到家裏,夢見社樹對他說:「你將用什麼東西跟我相提並論呢?你打算拿可用之木來跟我相比嗎?那楂、梨、橘、柚都屬於果樹,果實成熟就會被打落在地,打落果子以後枝幹也就會遭受摧殘,大的枝幹被折斷,小的枝丫被拽下來。 這就是因為它們能結出鮮美果實才苦了自己的一生,所以常常不能終享天年而半途夭折,自身招來了世俗人們的打擊。 各種事物莫不如此。 而且我尋求沒有什麼用處的辦法已經很久很久了,幾乎被砍死,這才保全住性命,無用也就成就了我最大的用處。 假如我果真是有用,還能夠獲得延年益壽這一最大的用處嗎?況且你和我都是‘物’,你這樣看待事物怎麼可以呢?你不過是幾近死亡的沒有用處的人,又怎麼會真正懂得沒有用處的樹木呢!」 匠人石醒來後把夢中的情況告訴給他的弟子。 弟子說:「旨意在於求取無用,那麼又做什麼社樹讓世人瞻仰呢?」匠人石說:「閉嘴,別說了!它只不過是在寄託罷了,反而招致不瞭解自己的人的辱駡和傷害。 如果它不做社樹的話,它還不遭到砍伐嗎?況且它用來保全自己的辦法與眾不同,而用常理來瞭解它,可不就相去太遠了嗎!」 【原文】 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①,見大木焉有異,結駟千乘②,隱將芘其所藾③。 子綦曰:「此何木也哉?此必有異材夫!」仰而視其細枝,則拳曲而不可以為棟樑④;俯而視其大根,則軸解而不可以為棺槨⑤;咶其葉⑥,則口爛而為傷;嗅之,則使人狂酲⑦,三日而不已⑧。 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於此其大也。 嗟乎神人⑨,以此不材⑩!」宋有荊氏者(11),宜楸柏桑。 其拱把而上者(12),求狙猴之杙者斬之(13);三圍四圍(14),求高明之麗者斬之(15);七圍八圍,貴人富商之家求椫傍者斬之(16)。 故未終其天年,而中道之夭於斧斤,此材之患也。 故解之以牛之白顙者與豚之亢鼻者(17),與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適河(18)。 此皆巫祝以知矣(19),所以為不祥也(20)。 此乃神人之所以為大祥也。 【注釋】 ①南伯子綦:人名,莊子寓言中人物。 商之丘:即商丘,在今河南省,地名。 ②駟(sì):一輛車套上四匹馬。 ③芘(pí):通作「庇」,蔭庇的意思。 藾(lài):蔭蔽。 ④拳曲:彎彎曲曲的樣子。 ⑤軸:指木心。 解:裂開。 「軸解」意思是從木心向外裂開。 一說「解」講作「散」,指紋理鬆散不可用。 槨:「槨」字的異體,外棺。 ⑥咶(shì):通作「舐」,用舌添。 ⑦酲(chéng):酒醉。 ⑧已:止。 ⑨嗟乎:感歎聲。 ⑩以:如,這個意義後代寫作「似」。 (11)荊氏:地名。 (12)拱:兩手相合。 把:一手所握。 (13)杙(yì):小木樁,用來系牲畜的。 斬:指砍伐。 第3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莊子註譯》
第3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