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二拍」外,明末清初的「擬話本」尚有《石點頭》、《西湖二集》、《人中畫》、《三刻拍案驚奇》、《照世杯》、《豆棚閒話》等四十餘部。 這些擬話本無論思想中藝術方面,比之「二拍」更為低劣。 有的甚至全書從頭到尾都充滿着封建說教。 擬話本的創作,至此已近尾聲。 其中只有少數作品還有一定意義。 《石點頭》中《貪婪漢六院賣風流》,辛辣地嘲諷了貪官吾愛陶。 《三刻拍案驚奇》中《捐金非有意,得地也無心》通過勤勞農民支佩德一家的破產經過,反映了在當時封建剝削和高利貸搾取下廣大農民所過的水深火熱的生活。 《照世杯》中《掘新坑慳鬼成財主》,嘲笑了慳吝起家的財主。 大批擬話本專集出現以後,為了便于流傳,明末清初陸續出現了很多的小說選集,其中以抱瓮老人所編的《今古奇觀》選得較好,影響也最大。 《今古奇觀》選自「三言」、「二拍」,在「三言」、「二拍」一度失傳的情況下,擬話本小說曾靠它的廣大群眾中流傳。 第九章 明代散曲和民歌 明代散曲作家大多數兼擅詩文,他們的詩文追摹漢魏、盛唐,力求高華典雅,散曲則沿襲元人「嘯傲煙霞、嘲型風月」的道路,而且愈走愈遠。 如果說元人在抒寫田園山林的情趣裡還流露着對現實的不滿,明人則更多地表現了怡然自得的閒適情緒;如果說元人在嘲風弄月時還表現出對不幸婦女的同情,明人則往往肆無忌憚地描寫對婦女的玩弄。 只有到了明中葉以後,由於社會矛盾的尖鋭,部分在統治集團內部遭到排擠的作家面對現實寫出了一些較有批判意義的散曲。 此外,民間小曲如《掛枝兒》、《打棗竿》、《劈破玉》等特別流行,並影響到作家的創作。 這些都為當時的曲壇帶來一些生氣。 明代散曲作家多數兼擅南北曲,崑腔興起後,寫南曲的漸多,但他們的作品也多缺乏新鮮的內容。 第一節 王磐及其他散曲作家 明初,新王朝的皇室貴族朱棣(明成祖)、朱權(寧獻王)、朱有燉(周憲王)都曾經招致一些由元入明的戲曲、散曲作家,如汪元亨、湯舜民等為他們歌功頌德,點綴昇平。 朱有燉本身也是一個影響較大的散曲、戲曲作家。 李夢陽詩中說:「中山孺子倚新妝,趙女燕姬總擅場;齊唱憲王新樂府,金梁橋外月如霜。 」(《汴梁元宵絶句》)錢謙益說:「誠齋所作,音律諧美,流傳內府,至今中原絃索多用之。 」(《列朝詩集》)他的散曲雖模擬元人格調,卻多求仙慕道、調情享樂的自白,內容無甚可取。 至弘治、正德間,由於康海、王九思、王磐、陳鐸等作家的出現,散曲的創作才有了新的進展。 康海、王九思唱和很多。 他們對現實的感受比較真切,個別作品中迸發出憤懣的聲音,如康海[寄生草]《讀史有感》: 天應醉,地豈迷!青霄白日風雷厲,昌時盛世奸諛蔽,忠臣孝子難存立。 朱雲未斬佞人頭,禰衡體使英雄氣。 但總的傾向仍是消極的。 王磐(1470‧-1530‧),字鴻漸,號西樓,高郵人。 一生縱情山水詩畫之間,沒有作官,著有《王西樓樂府》。 他的散曲雖也多閒適之作,但有部分作品比較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現實,或表達了改變現實的願望。 他的[朝天子]《詠喇叭》最為有名: 喇叭,鎖哪,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您抬聲價。 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 那裡去辨甚麼真共假‧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蔣一葵《堯山堂外記》紀事說:「正德時,閹寺當權,往來河下者無虛日,每到輒吹號頭,齊丁夫,民不堪命。 」王磐的作品不僅寫出了他們裝腔作勢的面目,而且揭示了他們帶給人民的災難。 他的[南呂·一枝花]《久雪》套數,寓意也很深刻: 亂飄來燕塞邊,密灑向程門外。 恰飛還梁苑去,又舞過灞橋來。 攘攘皚皚,顛倒把乾坤礙,分明將造化埋。 蕩磨的紅日無光,隈逼的青山失色。 ——[南呂·一枝花] 凍的個寒江上魚沉雁杳,餓的個空林中虎嘯猿哀。 不成祥瑞翻成害,侵傷隴麥,壓損庭槐,眩昏柳眼,勒綻梅腮。 遮蔽了錦重重禁闕宮階,填塞了綠沉沉舞榭歌台。 把一個正直的韓退之擁住在藍關,將一個忠節的蘇子卿埋藏在北海,把一個廉潔的袁邵公餓倒在書齋。 哀哉,苦哉!長安貧者愁無奈。 猛驚猜,忒奇怪。 這的是天上飛來的冷禍胎,遍地下生災。 ——[梁州] 有一日赫威威太陽真火當頭曬,有一日暖拍拍和氣春風滾地來,就有千萬座冰山一時壞。 掃彤雲四開,現青天一塊,依舊晴光瑞煙靄。 ——[尾聲] 第39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中國文學史》
第39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