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吳承恩筆下的唐僧,比歷來取經故事中的形象更有創造性的發展。 在唐僧身上,封建儒士的迂腐和佛教信徒的虔誠,諷刺性地得到了統一。 他一碰上妖魔,就嚇得滾下馬鞍,涕淚交流;離開徒弟,連一餐素飯也無法撈到,以致悟空時時稱他是「膿包」。 遇到大小神佛,他一概頂禮膜拜,不問真假;朝見各國君王,他統統山呼萬歲,無論賢否。 八戒在天竺國好心好意高聲唱喏,驚了王子;唐僧就板起面孔教訓:「『物有幾等物,人有幾等人』,如何不分個貴賤!」對那些口口聲聲要吃唐僧肉的妖魔,他也想慈悲相待。 可是保護他的孫悟空,只要主動尋妖除怪,就被他罵作「無心向善之輩,有意作惡之人」。 原來他自己害怕妖精,又怕別人去鬥,去殺,會惹出禍來。 為了阻撓孫悟空抗魔,他動輒閉起眼睛大念緊箍咒,結果使悟空受盡痛苦,自己也反而招來災殃。 然而這位對「頑徒」很有辦法的高僧,在妖精面前卻總是毫無辦法。 「玄英洞唐僧供狀」一回寫他在妖精威逼下,被諕得「戰兢兢的跪在下面,只叫『大王,饒命,饒命』」!他有問必答,毫不遲延,大泄悟空的底。 為了討好妖精,他甚至當場罵悟空「不知好歹」。 正是通過這種性格對比,作者大大肯定了孫悟空的戰鬥精神,批判了唐僧向惡勢力屈服的軟弱態度。 這一思想高度,是以前任何取經故事所無法企及的。 豬八戒是全書最重要的陪襯人物,他的出現總是伴隨着引人發笑的東西。 這一夯漢,保存着不少小私有者的特色。 他的優缺點都在粗魯憨直的形態下暴露無遺。 取經途中的重活、臟活都由他干。 挑行李,背死屍,埋人頭,清除稀柿衕沒他不行。 這一切,卻正是那位「秉性高傲」的哥哥不屑一顧的。 對妖精,他從不求情,即使掛在牛皮袋裏等死,也照樣罵不絶口。 這一點,又勝過唐僧。 然而豬八戒身上的缺點還是十分明顯的。 他好吃貪色、喜愛財禮,多次因此幾誤取經大事。 甚至在路上,他還攢私房,央銀匠煎塊四錢六分重的銀子,塞在耳朵眼裡,到底被行者化成勾命鬼詐了出來。 他能勞動,卻極懶惰,讓他巡山,他偷睡大覺;因此在許多場合,總是弄巧成拙。 他有時也愛弄玄虛,耍耍鬼,扯扯謊;但那種豬八戒式的聰明,卻往往一下就露了相,給作品增添了不少滑稽場面。 像「三藏不忘本,少聖試禪心」一回便是典型的例子:豬八戒女婿沒作成,反被「綳巴弔拷」在大樹上。 正因孫悟空經常使他當眾出醜,所以他心懷不滿,幾次不顧大局,挑唆師父驅逐「潑猴子」。 可是一遇到妖精逞威,唐僧被擒,自己對付不了時,他又只得請求悟空回來。 這種種嚴重缺點不使他成為取經四眾中最不堅定的人。 他可以在激烈的戰鬥裡,假借出恭,逃避鬥爭;然而戰局將定的時候,他又怕孫悟空獨占頭功,連忙趕來築上幾耙;一旦形勢險惡,閙着分行李散夥的是他,要回高老莊找渾家的也是他。 但因他生性憨直,作者在大力批判之後,仍讓他走完取經的路,成了「正果」。 《西遊記》除了這幾個主要形象之外,還用大筆勾勒出一個井然有序的天上世界,一片莊嚴神聖的西天佛土和一批各具體態的神魔形象。 像玉帝、太白金星、太上老君等,明顯地反映出現實社會統治者的某些特點:色厲內荏、暴虐詭譎,千方百計地鎮壓、欺騙反抗自己的人。 對西天的諸佛菩薩,作者的基本態度是肯定的;但是並不妨礙他在卷末對佛教的一片讚頌聲中,特意安排下阿儺、迦葉「要人事」的場面,把神聖不可侵犯的佛祖寫成一個創業守成、傳子傳孫的老財主。 在一個宗教題材的故事裡,居然諷刺教主,這又是作者相當大膽的嘗試。 至于妖魔鬼怪雖只有幾筆漫畫,依然輪廓鮮明:青獅怪的愚蠢凶狠、大鵬怪的陰險狡猾、九頭蟲的殘忍粗暴都各具特色。 這些形形色色的「大王」、「將軍」,或潛伏水府,或盤踞山洞,或幻化人形,大都稱霸一方,殘害生靈。 紅孩兒把一批窮神剝削得「裩無襠,褲無口」,手下的小妖還要「常例錢」。 通天河的金魚怪要吃一個童男一個童女,又須豬羊供醴,否則就給村民降禍生災。 它們固然給取經事業增添許多障礙,同時也使人聯想到封建社會中土豪惡霸的種種罪惡。 第38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中國文學史》
第38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