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的賓白饒有機趣,曲詞兼用北曲潑辣動盪及南詞宛轉精麗的長處。 劇中生日訴情曲多用南詞;而描寫戰爭或鬼怪,如《虜諜》、《冥判》等出則間用北曲,正是各取所長。 但有些曲詞還不夠本色。 表現在石道姑、楊娘娘等身上的庸俗描寫,以及濫肆才情(如《道覡》的長白,《冥判》的增句詞)、結構不夠嚴密的缺點,也影響了作品的藝術效果。 儘管生活在三百多年前的湯顯祖還不可能為當時的青年指出一條現實的鬥爭道路,然而他的藝術描繪已使當時的青年婦女從杜麗娘身上看到自己的孩子,並從她的朦朧的理想中得到鼓舞。 到今天,杜麗娘的理想早已過時了,我們對於像湯顯祖這樣一位表現他的時代理想的作家依然懷有崇敬的心情。 第三節 湯顯祖的其他劇作 除《牡丹亭》外,湯顯祖還寫了《紫簫記》、《紫釵記》、《邯鄲記》、《南柯記》。 後面三種和《牡丹亭》合稱為「臨川四夢」。 通過一次神靈感夢來展開故事情節本來是晚明傳奇家慣用的手法,湯顯祖雖然也採取這種手法,但主要是為了表現作家的理想,或有利於對現實的諷刺,而不是藉此宣揚宿命論思想。 《紫簫記》是他最早和朋友合寫的作品。 因劇中有霍小玉在觀燈時拾得紫玉簫而得名。 作品借唐人傳奇《霍小玉傳》的輪廓,添出花卿、郭小侯、尚子毗等人物,以及李十郎參軍歸來和霍小玉團圓等情節,表現這些貴族子弟的風流浪漫生活,完全改變了《霍小玉傳》的悲劇結局和它所體現的譴責封建門閥制度的精神。 關目平板,曲詞、賓白也過于艷麗,可說是他早期不成熟的作品。 《紫釵記》在《紫簫記》的基礎上作了較大的加工、改寫。 作品以霍小玉所喜愛的紫玉釵作線索,關合全劇情節,仍是當時傳奇家的慣套。 但作者着力寫盧太尉的專橫、李十郎的軟弱,給霍小玉帶來了悲慘的命運,已表現了作家對現實認識的提高。 作品雖勉強以團圓結束,卻是一個悲劇的底子。 「倘然他念舊情,過墓邊,把碗涼漿瀽也,便也了呵,也做個蝴蝶單飛向紙錢」,「一邊梳洗不妨眠,聽呵,那馬蹄聲只俺心坎兒上打盤旋,浣紗,敢踏着門那人兒來不遠」(第五十二出)。 這些纏綿悱惻的曲詞,表現了霍小玉執著至死的痴情,它已為杜麗娘在《牡丹亭》裡出現作了引子。 劇本最大的弱點在於把矛盾的解決寄託在一個和宮廷在聯繫的黃衫豪客身上,而把劇中男女主角放在几乎完全被動的地位。 因此霍小玉身上就缺乏杜麗娘所具有的出生入死、追求愛情幸福的精神。 關目的平板,語言的綺麗,也使它僅僅成為學士文人「案頭之書」,而非本色當行的「場上之曲」。 正是這樣,從《紫簫》到《紫釵》,從《紫釵》到《牡丹》,我們看見作家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對現實認識逐步提高,藝術表現上也漸趨純熟。 第37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中國文學史》
第37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