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通過生動的藝術描寫反映了我國歷史上農民起義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整個過程:它深刻地挖掘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成功地塑造了起義英雄的群像,並通過他們不同的反抗道路展現了起義如何由零散的復仇火星發展到燎原大火的鬥爭過程;也具體地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原因。 它的思想內容大致可概括為下列四個方面: (一)着重揭露了封建統治的罪惡,挖掘了農民起義的社會根源。 《水滸傳》雖然沒有正面從經濟關係上廣泛描寫階級矛盾,但對於作為起義英雄對立面的封建統治階級,則有深刻的揭露。 小說把高俅「發跡」和徽宗皇帝寵信他的一段故事,放在作品的開端來寫,以表明「亂自上作」。 它預示着廣大人民在以這樣昏君和寵臣為代表的腐朽集團統治下,將陷入怎樣的水深火熱之中。 作品中的高俅,始終作為統治集團的代表人物出現,是貫串全書的一根黑線。 他原是個「浮浪破落戶子弟」,只因踢得一腳好氣球,受到皇帝的賞識,「沒半年之間,直抬舉他做到殿帥府太尉職事」。 從此更倚勢恃強,與蔡京、童貫之流狼狽為奸,把持朝政,無惡不作。 小說中出現的大小官吏,多是他的親友朋黨。 這裡有‘徽宗天子慕容貴妃之兄”、青州知府慕容彥達,他「倚托妹子的勢要,在青州橫行,殘害良民,欺罔僚友,無所不為」;有高俅的螟蛉之子高衙內和弟弟高廉,他們依仗高俅的權勢,或在東京「任意淫垢他人妻女」,或「在高唐州無所不為」;還有仗着蔡京「泰山之恩、提攜之力」,在大名府儘量搜刮錢財,送給東京為丈人做壽的梁中書。 作品還寫了一批處于社會基層的貪官污吏、土豪惡霸,如張都監、蔣門神、祝朝奉、毛太公和西門慶等,引外還有各級官府的差撥、役吏和各種各樣的爪牙。 這一批大大小小的統治者、壓迫者,形成了一個黑暗勢力網,殘酷壓榨和迫害着人民。 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就在這樣一個現實背景上,氣勢磅礴地展開了。 小說不僅寫了那些處于社會底層深受壓迫的勞動人民如李逵、阮氏三雄等奮起反抗,投身到起義隊伍中來;同時寫了那些處于社會中上層和一些原屬封建營壘中的人物,因遭受這樣那樣的迫害而紛紛參加義軍隊伍。 甚至封建地主階級內部也出現了分化,因而像害藏「丹書鐵券」的世襲大貴族柴進和將門後裔楊志、大地主盧俊義等,也都先後捲進了起義隊伍的行列。 這些,都說明當時封建統治的黑暗和階級矛盾的尖鋭。 在那些英雄們被逼上樑上的過程中,林沖這一形象具有典型意義。 林沖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逼上樑山」的「逼」字,在他身上表現最為突出。 他有不甘屈辱的英雄本色,又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小人之下」的悶氣。 但是教頭的地位,優厚的請受,舒適的家庭,美麗的妻子,這種種條件,又形成了他安分守己怯于反抗的性格。 高衙內明目張膽地調戲他的妻子,他雖然感到恥辱,可是因吃着統治階級的大請大受而不敢下手,只是衝散了事。 後來在高俅父子的多次陰謀陷害下,他被發配充軍,雖感到含冤負屈,仍未能起而反抗,甚至被貶斥到大軍草料場時,尚欲修屋苟安下來。 但是敵人沒有因為他一再退讓而相饒,竟然又從東京趕到滄州來謀殺他。 在家破人亡,步步緊逼的情況下,他才殺死了仇人,吐出了長期積壓心頭的冤氣,毅然決然地走上了起義的道路。 上樑山後,他又火併了妒賢嫉能的王倫,為梁山事業的發展開闢了道路。 他既和高太尉之間有着血海深仇,所以在招安問題上有清醒的認識,成為義軍隊伍中一個比較堅定的成員。 (二)成功地塑造了許多起義英雄的光輝形象。 小說把那些被封建統治階級視為「盜賊草寇」的革命者放在主要地位給以充分的肯定,並對他們所表現的強烈革命精神和光輝的思想品德作了熱情的歌頌。 在這些起義英雄中間,李逵和魯智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第35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中國文學史》
第35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