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義》善於通過錯綜複雜的故事情節,巧妙地表現封建統治集團之間以及各統治集團內部的種種複雜、尖鋭的矛盾和鬥爭,尤其善於描寫各種戰爭。 作者總是以人物為中心,寫出戰爭的各個方面,雙方的戰略、戰術、力量的對比,地位的轉化,使大小戰役各具特色,千變萬化,並善於揭示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 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不同,七擒孟獲和六出祁山不同。 赤壁之戰表現尤為精彩。 《三國志》記載赤壁之戰非常簡略,《演義》卻以長達八回的篇幅,把故事渲染得波瀾壯闊,淋漓盡致。 在決策階段寫孫、劉聯盟的形成以及孫吳內部和戰之爭,處處強調了孔明的作用。 在雙方備戰階段中,作者緊緊抓住曹軍不鰼水戰的問題,寫周瑜和曹操之間來回隔江鬥智,曹操兩次派蔣幹過江以及遣蔡中、蔡和詐降,都被周瑜識破並巧妙地加以利用。 但是周瑜這些妙計每次都不出孔明的意料。 周瑜忌妒孔明,想用斷糧道、造箭殺孔明,計謀也被孔明識破。 這樣作者便很自然地寫出孔明的才能、氣度處處高過周瑜。 在寫交戰雙方敵我矛盾上,作者較多地是依據史實加以鋪張,在寫周瑜、孔明的內部矛盾上,作者几乎是全憑虛構。 作者不僅善於錯綜交織地表現敵我矛盾和內部矛盾,而且善於在緊張鬥爭中,用抒情的筆調點染孔明飲酒借箭,龐統挑燈夜讀,曹操橫槊賦詩的悠閒插曲。 這樣山裡套山,戲中有戲,推波助瀾,逐漸把故事引向高潮。 處處都表現出作者傑出的藝術匠心。 官渡之戰,作者雖然占明了袁曹兵力相差十倍的客觀情況,但在描寫上卻抓住軍糧問題,大作文章。 曹操和許攸的對話,是決定戰略的關鍵,渲染得尤其有聲有色,人物的性格也非常鮮明突出。 七擒孟獲,作者又突出孔明七縱七擒,恩威並用的政策觀眾,同時也就突出了這次戰爭的新特點。 作者敘述戰爭還善於運用實寫和虛寫結合的手法,對戰爭的勝利者,往往不惜詳盡描寫,另一方只作簡要敘述。 赤壁之戰中詳盡描寫的是孫劉一方。 「安居平五路」,只有一路是實寫。 這樣既重點突出,又省去許多筆墨。 《演義》通過驚心動魄的政治、軍事鬥爭,塑造了一系列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構成了一幅絢爛多彩的圖卷,豐富了我國藝術的寶庫。 在赤壁之戰的尖鋭矛盾衝突中,作者不僅寫出周瑜、孔明的英雄才略,而且寫出魯肅的誠懇忠厚,黃蓋的赤膽忠心,闞澤的機智大膽,蔣幹的愚而自用。 作者刻劃人物,往往是通過不同的故事情節,反覆渲染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徵。 例如張飛嫉惡如仇、粗豪爽直的性格,就是通過怒鞭督郵、古城會拒關羽以及責問劉備遲不發兵為關羽復仇等等情節突出表現的。 但是,這並不使人物性格簡單化,張飛雖然粗豪,卻有從善如流的一面,他初見孔明作軍師不服氣,等到旗開得勝就立刻下馬拜伏。 初到豐陽縣見龐統怠職,他勃然大怒,等看了龐統判案,立刻就稱讚他的「天才」。 作者把這兩方面密切結合起來,就使張飛那「快人」的性格寫得分外令人可愛。 又如寫關羽義勇的性格,並不忽視他剛愎自用的缺點,「量大失荊州」的錯誤。 作者還善於運用誇張、對比、烘托的手法描繪人物,如關羽斬華雄,作者只是預先極力描寫華雄的猛勇,一出場就連斬了四員大將,關羽出戰後,也不具體描寫其交戰經過,只寫關外鼓聲喊聲如地塌山崩,正當人們為關羽耽心的時候,他已提華雄的頭擲于地上,出戰前釃下的那杯熱酒尚有餘溫。 又如寫孔明的出場,也是先寫司馬徽、徐庶的談論和推薦;寫三顧茅廬,也是着重寫前兩次的不遇,借崔州平等人的言論風采,借臥龍崗的山林景色重重烘托;又以張飛的粗暴和急躁來襯托劉備求賢的真誠和謙恭。 這樣就使孔明的高潔品格和絶世才能在讀者眼中無比地鮮明突出。 《演義》這些成就,標志著我國古典小說在人物塑造上的新發展。 《演義》吸收了傳記文學的語言成就,並加以適當的通俗化,「文不甚深,言不甚俗」,雅俗共賞,具有簡潔、明快而又生動的特色。 敘述描寫,不以細膩見長,而以粗筆勾勒見工,但許多生動片段,也寫得粗中有細,例如: 孔明強支病體,令左右扶上小車,出寨遍觀各營,自覺秋風吹面,徹骨生寒,乃長嘆曰:「再不能臨陣討賊矣!悠悠蒼天,曷此其極!」 第35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中國文學史》
第35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