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誇張,也是構成陸詩浪漫主義色彩的一個因素。 他用這樣的詩句來寫他的武藝超群:「十年學劍勇成癖,騰身一上三千尺。 」(《融州寄松紋劍》)他寫他那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悲憤是:「國仇未報壯士老,匣中寶劍夜有聲」(《長歌行》)、「逆胡未滅心未平,孤劍床頭鏗有聲」(《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他寫他的胸懷,是「胸中太華蟠千仞」(《讀書》)、「胸中十萬宿貔貅」(《冬夜讀書有感》),因此當這十萬貔貅閒置不用而又蠢蠢欲動時,他就只好:「起傾鬥酒歌出塞,彈壓胸中十萬兵!」(《弋陽道中遇大雪》)陸詩風格的主要特徵是悲壯奔放,和這類誇張的寫法也是密切相關的。 在語言方面,陸詩的特色,為歷來所公認的是曉暢平易,精煉自然,所謂「清空一氣,明白如話」、「無一語不天成」。 他反對雕琢,更反對追求奇險。 他認為「琢周自是文章病,奇險尤傷氣骨多」(《讀近人詩》)。 在這方面,他受白居易的影響較大,《自詠》詩說:「閉門誰共處,枕藉樂天詩。 」但是也應指出,他的平易自然,仍是從鍛鍊中來的,所以他又說「工夫深處卻平夷」(《追懷曾文清公呈趙教授》)。 劉熙載說:「詩能于易處見工,便覺親切有味,白香山、陸放翁擅場在此。 」(《藝概》)這評論是符合實際情況的。 在體裁方面,陸游也是無體不備,各體俱工,更擅長近體詩。 其中七律尤為人所推重。 沈德潛說:「放翁七言律,對仗工整,使事熨貼,當時無與比埒。 」(《說詩卒語》)舒位和洪亮吉甚至認為他「專工此體而集其成」(《瓶水齋詩話》),「詩家之能事畢,而七律之能事亦畢」(《北江詩話》)。 潘德輿則極贊其七絶,尊之為「詩之正聲」(《養一齋詩話》)。 但陸游的古體詩尤其是七古,也有其特點,趙翼說是:「才氣豪邁,議論開闢……意在筆先,力透紙背。 有麗語而無險語,有艷詞而無淫詞。 看似華藻,實則雅潔;看似奔放,實則謹嚴。 」(《甌北詩話》)所有這些評論,我們都可以從前舉諸詩得到印證。 陸游的詩歌所以能在思想性和藝術性兩方面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並不是偶然的。 首先是由於豐富的生活經驗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使他的創作獲得了永不枯竭的源泉。 在長期的創作過程中,他認識到作家的品德修養和生活實踐的重要性。 他說:“法不孤生自古同 ,疾人乃欲鏤虛空。 ”(《題廬陵蕭彥毓秀才詩卷後》)這也就是說,生活空虛,思想貧乏就不可能寫出好詩。 所以強調作家要走出書齋,接觸現實生活:「詩思出門何處無‧」(《病中絶句》)強調作家要「養氣」:「養氣要使完,處身要使端」(《自勉》),「誰能養氣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倪」(《次韻和楊伯子見贈》);並教導他的兒子說:「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示子譎》),「紙上得來終覺淺,絶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讀書示子聿》)。 因此,他的詩內容充實、熱情橫溢,感人很深。 其次還由於他善於向前代的詩人學習,對詩歌遺產,他能採取批判繼承的態度,所謂「萬卷雖多應具眼」。 所以,自《詩經》而下,在眾多的前代詩人中,他拳拳服膺的卻只有屈原、陶潛、李白、杜甫、岑參、白居易和宋代的梅堯臣等不多的幾個,而最尊崇的則又只有屈原和杜甫。 楊萬里評他的詩說:「重尋子美行程舊,盡抬靈均怨句新。 」正道出了他在繼承詩歌傳統方面的根源。 當然,陸詩在藝術上不是沒有缺點的。 姚范在他的《援鶉堂筆記》中說:「放翁興會飈舉,詞氣踔厲,使人讀之,發揚矜奮,起痿興痹矣;然蒼黯藴蓄之風蓋微。 」這批評是公允的。 此外,在他的詩中,特別是晚年所作中,詞意句法多有重迭互見的缺點,這是因為寫的多了,「不暇翦除蕩滌」的緣故。 第四節 陸游的影響 陸游以其詩歌在思想上和藝術上的卓越成就,在我國文學史上佔有很高的地位。 他繼承並發揚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優良傳統,一掃江西派的積弊,樹立起一面進步文學的光輝旗幟,無論在當時和後代,都有深遠的影響。 他的愛國詩篇,不僅在當時打擊了敵人和投降派,鼓舞了人們的鬥志,而且也打擊了以後的民族壓迫者和民族敗類,繼續鼓舞着愛國的人民。 第27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中國文學史》
第27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