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的散文師法曾鞏,成就也很高,前人曾推為南宋宗匠。 在內容上,或論及國計民生,或記敘先賢事蹟,或描寫生活瑣事,多貫穿著愛國感情,如《書通鑒後》、《書渭橋事》、《靜鎮堂記》、《姚平仲小傳》、《居室記》等。 從文體上看,也是政論、史傳、遊記、序、跋等等無所不備,大都語言洗煉,結構整飭,題跋尤精悍。 他用日記體寫的《入蜀記》,其中不乏優美的遊記小品,如《巫山》等。 總之,陸游作品在思想上的成就是傑出的,特別是他那些熱血沸騰的愛國詩篇。 由於歷史和階級的侷限,他依然把國家民族的命運和個人的報國理想都寄託在昏庸腐朽的宋王朝身上,尤其晚年,寫了不少流連光景的閒適作品,並出現「萬事不如長醉眠」(《寓館晚睡》)、「事大如天醉亦休」(《秋思》)這類頽唐的詩句。 第三節 陸游詩歌的藝術成就 陸游詩歌創作的基本特徵是現實主義,但也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 有時還表現為一定程度上的結合。 作為一個傑出的愛國詩人,陸游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是很接近於杜甫的。 他始終關懷國家民族的命運,並不惜為國犧牲。 他的詩相當全面地反映了他那個時代的社會面貌,前人也曾許以一代「詩史」的稱號,是有根據的。 但是,在表現手法上,陸游的現實主義詩篇也自有其特點。 他不是或者很少對客觀現實生活作具體的鋪敘、細緻的刻畫,而是抒寫個人的主觀感受。 他往往把巨大的現實內容壓縮在一首短詩裡,如那首《關山月》,全詩只十二句,卻用對照的手法描寫了皇帝的下詔主和,朱門的酣歌醉舞,戰士的亟思報國和遺民的渴望恢復等方面的情況。 有時甚至凝結在一兩句詩裡,如「天下可憂非一事,書生無地效孤忠」(《溪上作》)、「公卿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用岳飛」等句。 至于所謂「非一事」的實際內容,以及宗澤如何被黃潛善等排斥,岳飛如何被秦檜陷害的具體過程,陸游卻沒有描寫。 再如,關輔遺民冒險通報敵情的英勇行為,原是一篇敘事詩的好題材,但他也只寫成一首抒情意味很濃的絶句。 這種對現實的高度概括,陸游有時是通過用事來進行的。 如前所舉「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對泣亦無人」二句,便罵盡了南宋小朝廷的文武百官毫無國家民族觀念。 因此,陸游的詩,一般說來,概括性和抒情性很強,而故事性則比較薄弱。 象杜甫的「三吏」、「三別」那樣嚴格的敘事詩,在他上萬首的詩集中固然是沒有,就是象白居易那樣夾敘夾議的諷刺詩,也是絶少的。 形成上述特點的原因,主要和他所處的黑暗時代有關,他自己就曾說過「躲盡危機,消殘壯志」(〈沁園春〉)這樣的話,而通過用事來概括現實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兩宋詩壇「以才學為詩,以議論為詩」的時代風尚。 陸游在當時就有「小李白」的稱號,這從他那些富於浪漫主義色彩的詩篇看來,也是適合的。 由於現實和理想的矛盾,由於對理想的熱烈追求,陸游的詩也具有豐富而瑰麗的想象。 在想象的天地裡,他氣魄是如此壯偉:「手把白玉船,身游水晶宮,方我吸酒時,江山入胸中。 」(《醉歌》)「天為碧羅幕,月作白玉鈎,織女織慶雲,裁成五色裘。 披裘對酒難為客,長揖北辰相獻酬。 」(《江樓吹笛飲酒大醉中作》)但是,陸游的時代,畢竟不同於李白。 他所追求的最高理想乃是雪恥報仇,恢復國土,因此有關抗金戰爭的幻想就更多,也更為壯麗。 在詩人的筆下,宋軍北伐的陣勢是:「三軍甲馬不知數,但見動地銀山來!」(《出塞曲》)敵人潰敗的情形是:「馬前溫咿爭乞降,滿地縱橫投劍戟。 」(《戰城南》)在《胡無人》裡,作者寫道:「群陰伏,太陽升。 胡無人,宋中興!」這裡用輝煌東昇的太陽來象徵宋朝的中興,氣魄宏偉開闊,激蕩着極其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陸游的記夢詩據趙翼核計有九十九首之多,可見他常常借助夢境借助想象來描述在現實中無法實現的理想,抒發勝利的歡笑。 如《五月十一日夜且半夢從大駕親征盡復漢唐故地……》: 天寶胡兵陷兩京,北庭安西無漢營,五百年間置不問,聖主下詔初親征。 熊羆百萬從鑾駕,故地不勞傳檄下。 築城絶塞進新圖,排仗行宮宣大赦。 岡巒極目漢山川,文書初用淳熙年。 駕前六軍錯錦繡,秋風鼓角聲滿天。 苜蓿峰前盡亭障,平安火在交河上。 涼州女兒滿高樓,梳頭已學京都樣。 由於這種理想紮根于現實之中,和廣大人民的願望一致,所以具有極大的感染力。 第27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中國文學史》
第27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