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散文以政論性的為多。 這些作品,大都針對時弊,根據深刻的分析,提出明確的主張,具有極強的說明力量。 如《本朝百年無事答子》,通過對北宋百年來政治情況的分析批評,指出「大有為之時,正在今日」,希望神宗在政治上能夠有所建樹,表現了他對現實形勢的關心和剛毅果斷的政治家風度。 《答司馬諫議書》,剖析司馬光對新法的指責,言簡意賅,措詞委婉而堅決,表現了他堅持原則的政治態度。 又如《讀孟嘗君傳》,根據對歷史實際的分析,指出鷄鳴狗盜之徒出其門正是不能得士的明證,駁斥了孟嘗君善養士的傳統觀念。 王安石的散文比較重視理論的說服力,較少注意醞釀氣氛,描摩物象,從感情上打動讀者,因此他的散文一般立意超卓,具有較強的概括力與邏輯性,語言簡練樸素。 這是他的文學主張實踐的結果。 王安石的詩也和散文一樣,具有充實的政治內容,傾向性十分鮮明。 在他長期作地方官時,就有不少詩篇,表現出對人民的同情,對社會前途的憂慮,以及對傳統思想的反抗,充分抒發了他遠大的政治抱負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如《河北民》一首: 河北民,生近二邊長苦辛。 家家養子學耕織,輸與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縣仍催給河役。 老小相攜來就南,南人豐年自無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過者無顏色。 汝生不及貞觀中,鬥粟數錢無兵戎。 寫統治者搜刮人民的血汗,輸送敵國,以致地無問南北,年無論豐歉,人民一樣地陷入流離轉徒和「無食」的絶境。 其他如《兼併》、《收鹽》、《感事》、《發廩》、《省兵》等也都表現了詩人關切民生疾苦、主張改革弊政的進步理想。 王安石對北宋統治者在遼和西夏的威脅面前麻痹苟安,深感不滿,不少詩篇表達了這種思想。 如《陰山畫虎圖》: 陰山健兒鞭空急,走勢能追北風及。 逶迤一虎出馬前,白羽橫穿更人立。 回旗倒戟四邊動,抽矢當前放蹄入。 爪牙蹭蹬不得施,責上流丹看來濕。 胡天朔漠殺氣高,煙雲萬里埋弓刀。 穹廬無工可貌此,漢使自解丹青色。 堂上絹素開欲裂,一見猶能動毛髮。 低徊使我思古人,此地摶兵走戎羯。 禽逃獸遁亦蕭然,豈若封疆今晏眠‧契丹弋獵漢耕作,飛將自老南山邊,還能射虎隨少年‧ 從陰山健兒的射虎,聯想到古代將士們曾在這裡擊敗過入侵的敵人,使邊疆平靜無事,對比當時「胡天朔漠殺氣高」的形勢,批判北宋統治者的不修邊備,表現他對國家前途的深憂。 《同昌叔賦雁奴》、《白溝行》等,表現了同樣的主題思想。 王安石有不少詠史或懷古的詩篇,也大都寄託了他遠大的政治抱負和批判精神。 如《商鞅》、《范增》、《張良》等篇,往往以「尺幅千里」的手法,通過對歷史人物的景仰,抒發了自己的政治感情。 在《杜甫畫像》中,不僅高度評價了杜詩的豐富性和創造性,更表明了對杜甫同情廣大人民的精神的繼承:「寧令吾廬獨破受凍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颼颼!」最著名的是《明妃曲二首》,現舉第一首如下: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這首詩一掃歷代詩人寫王昭君留戀君恩、怨而不怒的傳統見解,有極大的獨創性。 詩人只從側面落筆,勾畫了古今艷傳的絶代佳人的形象,以及她獨去異域、懷念故國的淒苦無告的心情。 更深刻的是、詩人在結韻裡道出了在階級社會中普遍存在的婦女受壓迫、被蹂躪的不合理的現實;同時流露了他懷才不遇的心情。 因此引起了當時詩壇的廣泛興趣,歐陽修、梅堯臣、劉敞等都寫了和篇。 王安石晚年罷相隱居以後,生活和心情的變化,引起了詩風的變化,創作了較多的描寫湖光山色的小詩,也更多地注意對詩歌藝術的錘煉。 名作很多,如: 茅檐常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達送青來。 ——《書湖陰先生壁》 江北秋陰一半開,曉雲含雨卻低回。 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 ——《江上》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泊船瓜洲》 第24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中國文學史》
第24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