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 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 邀我登雲台,高揖衛叔卿。 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 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盡冠纓。 在升天神遊的美麗幻想中,突然俯見被安祿山蹂躪毀滅了的洛陽。 使我們不禁想起《離騷》的結尾:「陟升皇之赫戲兮,忽臨睨乎舊鄉。 」急轉直下的感情,浪漫幻想的破滅,深刻地表現出詩人無比沉痛的愛國心情。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李白這兩句詩是他詩歌語言最生動的形容和概括。 李白的詩歌語言所以能達到這樣理想的樸素自然境界,是和他認真學習漢魏六朝樂府民歌分不開的。 據權德輿作的韋渠牟詩集序說,李白曾經把「古樂府學」傳授給十一歲的韋渠牟。 他的樂府詩中擬古樂府之作很多,眾所周知,不必舉例。 但他最得力於樂府民歌的地方,首先還是語言。 他的《長干行》、《子夜吳歌》的語言,多麼酷似《孔雀東南飛》、《子夜歌》和《西洲曲》。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台鏡,飛向青雲端。 」「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寫得多麼活潑自然,叫人一讀難忘。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學習漢樂府《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又是多麼地青出於藍。 這些初看來是最平凡的地方,但是後代摹擬李白的詩人沒有一個人達到這種高度完美的境地。 學腔調似難而實易,學語言似易而實難。 李白運用的詩體很多樣,但貢獻最大的是七古和七絶。 這兩種詩體在當時也是最新最自由的,和他那自由豪放的個性也特別適應。 他這方面的成就也很得力於學習樂府民歌。 七古無須再談,這裡只舉他幾首膾炙人口的七絶: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早發白帝城》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 沈德潛《唐詩別裁》說:「七言絶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 只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使人神遠,太白有焉。 」他說的這些特點,實際上也就是深得民歌天真自然的風致。 即以《早發白帝城》一詩而論,全篇詞意完全出於《水經注》「巫峽」一篇,但語言之自然,心情之舒暢樂觀,與原文風貌,卻迥然不同。 他的七絶向來和王昌齡齊名,各具特色。 但就接近民歌一點說,他卻超過了王昌齡。 他的五律,運古詩質樸渾壯氣勢于聲律格調之中,往往不拘對偶,也很別具風格。 如《夜泊牛渚懷古》、《送友人》等篇,歷來為評論家所稱引。 李白在創作上,繼承了前代詩歌的豐富遺產。 他所繼承的傳統,首先是楚辭和漢魏六朝樂府民歌。 他受屈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他發揚了屈原愛國主義精神和堅強不屈的鬥爭精神,也繼承了屈原的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象熔鑄神話傳說,大膽地幻想誇張,重視民歌遺產等方面,他都和屈原完全一致。 就具體作品來說,如《遠別離》、《梁甫吟》、《夢遊天姥吟》乃至《蜀道難》都在精神面貌以及題材、構思、句法的形式上和屈原作品有接近的地方。 他對漢魏六朝文人作品也很認真學習。 段成式《酉陽雜俎》說:「李白前後三擬《文選》,不如意,悉焚之。 」這個傳說想必有一定根據。 他稱讚建安詩歌,稱讚阮籍、陶淵明、謝靈運、謝兆、鮑照的話,屢有所見 。 他倣傚、化用這些詩人的詩篇和詩句的例子,更不勝枚舉。 杜甫贈他的詩,也指出他的作品有近似鮑照、庾信、陰鏗的地方。 沒有對遺產的認真學習,他不可能成為一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第四節 李白在浪漫主義詩歌發展中的地位及其影響 我國文學史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個偉大的傳統在唐詩中都發展到新的高度。 李白的詩歌在浪漫主義詩歌發展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第17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中國文學史》
第17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