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這首詩是寫封常清的一次西征。 詩人極力渲染朔風夜吼,飛沙走石的自然環境,和來勢逼人的匈奴騎兵,有力地反襯出「漢家大將西出師」的聲威。 「將軍金甲」三句更寫出軍情的緊急,軍紀的嚴明,用偶然聽到的「戈相撥」的聲音來寫大軍夜行,尤其富有極強的暗示力量,對照着前面敵人來勢洶洶的描寫,唐軍這樣不動聲色,更顯得猛悍精鋭。 「馬毛帶雪」三句寫塞上嚴寒,也顯出唐軍勇敢無畏的精神。 詩裡雖然沒有寫戰鬥,但是上面這些描寫烘托卻已飽滿有力地顯出勝利的必然之勢。 因此結尾三句預祝勝利的話就是畫龍點睛之筆。 這篇詩所用的三句一轉韻的急促的節奏,和迅速變化的軍事情勢也配合得很好。 《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也是寫唐軍出征的:「上將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 四邊伐鼓雪海湧,三軍大呼陰山動。 」這是白晝的出師,因此寫法也和前詩寫夜行軍不同。 前詩是銜枚疾走,不聞人聲,極力渲染自然;這首詩卻極力渲染吹笛伐鼓,三軍大呼,讓軍隊聲威壓倒自然。 不同的手法,卻表現出唐軍英勇無敵的共同精神面貌。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可以說是和前兩詩鼎足而三的傑作: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着。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這首詩寫的是軍幕中的和平生活。 一開始寫塞外八月飛雪的奇景,出人意表地用千樹萬樹梨花作比喻,就給人蓬勃濃郁的無邊春意的感覺。 以下寫軍營的奇寒,寫冰天雪地的背景,寫餞別宴會上的急管繁弦,處處都在刻畫異鄉的浪漫氣氛,也顯示出客中送別的複雜心情。 最後寫歸騎在雪滿天山的路上漸行漸遠地留下蹄印,更交織着詩人惜別和思鄉的心情。 把依依送別的詩寫得這樣奇麗豪放,正是岑參浪漫樂觀的本色。 岑參還有不少描繪西北邊塞奇異景色的詩篇。 象《火山雲歌送別》的「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雲厚。 火雲滿天凝未開,飛鳥千里不敢來」,讀之好象炎熱逼人。 《熱海行送崔侍禦還京》更充滿奇情異采: 側聞陰山胡兒語:西頭熱海水如煮。 海上眾鳥不敢飛,中有鯉魚長且肥。 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遙旋滅。 蒸沙爍石燃虜雲,沸浪炎波煎漢月。 …… 這是少數民族的神話,經「好奇」的浪漫詩人加以渲染,更把我們帶進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新奇世界。 他的詩歌中有關邊塞風習的描寫,也很引人注目。 這裡軍營生活的環境是:「雨拂氈牆濕,風搖毳幕膻」(《首秋輪台》);將軍幕府中的奢華生活的陳設是:「暖屋綉簾紅地爐,織成壁衣花氍毹。 燈前侍婢瀉玉壺,金鐺亂點野駝酥」(《玉門關蓋將軍歌》);這裡的歌舞宴會的情景是:「琵琶長笛齊相和,羌兒胡雛齊唱歌,渾炙犛牛烹野駝,交河美酒金叵羅」(《酒泉太守席上醉後作》),「曼臉嬌娥纖復濃,輕羅金縷花蔥蘢。 回裙轉袖若飛雪,左延右延生旋風」(《田使君美人舞如蓮花北延歌》)。 這些都是習于中原生活的岑參眼中的新鮮事物。 更值得注意的是他詩中還反映了各族人之間互相來往,共同娛樂的動人情景:「軍中置酒夜撾鼓,錦筵紅燭月未午。 花門將軍善胡歌,葉河蕃王能漢語」(《與獨孤漸道別長句兼呈嚴八侍禦》);「九月天山風似刀,城南獵馬縮寒毛。 將軍縱博場場勝,賭得單于貂鼠袍」(《趙將軍歌》)。 岑參也寫過一些在邊塞懷土思親的詩歌,如為後人傳誦的《逢入京使》: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事情很平凡,情意卻很深厚。 但是,他的《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一詩: 聞說輪台路,年年見雪飛。 春風曾不到,漢使亦應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過武威。 勤王敢道遠,私向夢中歸。 更表現了他把國事放在首位的動人心情。 第16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中國文學史》
第1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