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安節度使邊鎬,昏懦無斷,在湖南,政出多門,不合眾心。 吉水人歐陽廣上書,言:「鎬非將帥才,必喪湖南,宜別擇良帥,益兵以救其敗。 」不報。 唐主使鎬經略朗州,有自朗州來者,多言劉言忠順,鎬由是不為備。 唐主召劉言入朝,言不行,謂王逵曰:「唐必伐我,奈何?」逵曰:「武陵負江湖之險,帶甲數萬,安能拱手受制於人!邊鎬撫馭無方,士民不附,可一戰擒也。 」言猶豫未決,周行逢曰:「機事貴速,緩則彼為之備,不可圖也。 」言乃以逵、行逢及牙將何敬真、張仿、蒲公益、朱全琇、宇文瓊、彭萬和、潘叔嗣、張文表十人皆為指揮使,部分發兵。 叔嗣、文表,皆朗州人也。 行逢能謀,文表善戰,叔嗣果敢,三人多相須成功,情款甚昵。 諸將欲召漵州酋長苻彥通為援,行逢曰:「蠻貪而無義,前年從馬希萼入潭州,焚掠無遺。 吾兵以義舉,往無不克,烏用此物,使暴殄百姓哉!」乃止。 然亦畏彥通為後患,以蠻酋土團都指揮使劉瑫為群蠻所憚,補西境鎮遏使以備之。 冬,十月,逵等將兵分道趣長少,以孫朗、曹進為先鋒使,邊鎬遣指揮使郭再誠等將兵屯益陽以拒之。 戊子,逵等克沅江,執都監劉承遇,裨將李師德帥眾五百降之。 壬辰,逵等命軍士舉小舟自蔽,直造益陽,四面斧寨而入,遂克之,殺戍兵二千人。 邊鎬告急於唐。 甲午,逵等克橋口及湘陰,乙未,至潭州。 邊鎬嬰城自守,救兵未至,城中兵少。 丙申夜,鎬棄城走,吏民俱潰。 醴陵門橋折,死者萬餘人,道州刺史廖偃為亂兵所殺。 丁酉旦,王逵入城,自稱武平節度副使、權知軍府事,以何敬真為行軍司馬。 遣敬真等追鎬,不及,斬首五百級。 薄公益攻岳州,唐岳州刺史宋德權走,劉言以公益權知岳州。 唐將守湖南諸州者,聞長沙陷,相繼遁去。 劉言盡復馬氏嶺北故地,惟郴、連入于南漢。 契丹瀛、莫、幽州大水,流民入塞散居河北者數十萬口,契丹州縣亦不之禁。 詔所在賑給存處之,中國民先為所掠,得歸者什五六。 丁未,谷以病臂久未癒,三表辭位,帝遣中使諭指曰:「卿所掌至重,朕難其人,苟事功克集,何必朝禮!朕今于便殿待卿,可暫入相見。 」谷入見于金祥殿,面陳悃款,帝不許。 谷不得已復視事。 谷未能執筆,詔以三司務繁,令刻名印用之。 辛亥,敕:「民有訴訟,必先歷縣州及觀察使處決,不直,乃聽詣台省,或自不能書牒,倩人書者,必書所倩姓名、居處。 若無可倩,聽執素紙。 所訴必須己事,毋得挾私客訴。 」 慶州刺史郭彥欽性貪,野鷄族多羊馬,彥欽故擾之以求賂,野鷄族遂反,剽掠綱商。 帝命寧、環二州合兵討之。 劉言遣使奉表來告,稱:「湖南世事朝廷,不幸為鄰寇所陷,臣雖不奉詔,輒糾合義兵,削平舊國。 」 唐主削邊鎬官爵,流饒州。 初,鎬以都虞候從查文徽克建州,凡所俘獲皆全之,建人謂之「邊佛子」;及克潭州,市不易肆,潭人謂之「邊菩薩」;既而為節度使,政無綱紀,惟日設齋供,盛修佛事,潭人失望,謂之「邊和尚」矣。 左仆射同平章事馮延己、右仆射同平章事孫晟上表請罪,皆釋之。 晟陳請不已,乃與延己皆罷守本官。 唐主以比年出師無功,乃議休兵息民。 或曰:「願陛下數十年不用兵,可小康矣!」唐主曰:「將終身不用,何數十年之有!」唐主思歐陽廣之言,拜本縣令。 十一月,辛未,徙保義節度使折從阮為靜難節度使,討野鷄族。 癸酉,敕:「約每歲民間所輸牛皮,三分減二;計田十頃,稅取一皮,餘聽民自用及賣買,惟禁賣于敵國。 」先是,兵興以來,禁民私賣買牛皮,悉令輸官受直。 唐明宗之世,有司止償以鹽;晉天福中,並鹽不給。 漢法,犯私牛皮一寸抵死,然民間日用實不可無。 帝素知其弊,至是,李谷建議,均于田畝,公私便之。 十二月,丙戌,河決鄭、滑,遣使行視修塞。 甲午,前靜難節度使侯章獻買宴絹千匹,銀五百兩。 帝不受,曰:「諸侯入覲,天子宜有宴犒,豈待買邪!自今如此比者,皆勿受。 」 王逵將兵及洞蠻五萬攻郴州,南漢將潘崇徹救之,遇于蚝石。 崇徹登高望湖南兵,曰:「疲而不整,可破也。 」縱擊,大破之,伏屍八十里。 翰林學士徐台符請誅誣告李崧者葛延遇及李澄,馮道以為屢更赦,不許。 王峻嘉台符之義,白於帝,癸卯,收延遇、澄,誅之。 劉言表稱潭州殘破,乞移使府治朗州,且請貢獻、賣茶,悉如馬氏故事。 許之。 第83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資治通鑑 下》
第8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