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帝欲再出,太后力止之,不可。 既陳,郭威戒其眾曰:「吾來誅群小,非敢敵天子也,慎勿先動。 」久之,慕容彥超引輕騎直前奮擊,郭崇威與前博州刺史李榮帥騎兵拒之。 彥超馬倒,幾獲之。 彥超引兵退,麾下死者百餘人,於是諸軍奪氣,稍稍降于北軍。 侯益、吳虔裕、張彥超、袁{山義}、劉重進皆潛往見郭威,威各遣還營,又謂宋延渥曰:「天子方危,公近親,宜以牙兵往衛乘輿,且附奏陛下,願乘間早幸臣營。 」延渥未至禦營,亂兵雲擾,不敢進而還。 比暮,南軍多歸於北。 慕容彥超與麾下十餘騎奔還兗州。 是夕,帝獨與三相及從官數十人宿于七里寨,餘皆逃潰。 乙酉旦,郭威望見天子旌旗在高阪上,下馬免冑往從之,至則帝已去矣。 帝策馬將還宮,至玄化門,劉銖在門上,問帝左右:「兵馬何在?」因射左右。 帝回轡,西北至趙村,追兵已至,帝下馬入民家,為亂兵所弒。 蘇逢吉、閻晉卿、郭允明皆自殺。 聶文進挺身走,軍士追趕斬之。 李業奔陝州,後匡贊奔兗州。 郭威聞帝遇弒,號慟曰:「老夫之罪也!」威至玄化門,劉銖雨射城外。 威自迎春門入,歸私第,遣前曹州防禦使何福進將兵守明德門。 諸軍大掠,通夕煙火四發。 軍士入前義成節度使白再榮之第,執再榮,盡掠其財,既而進曰:「某等昔嘗趨走麾下,一旦無禮至此,何面目復見公!」遂刎其首而去。 吏部侍郎張允,家貲以萬計,而性吝,雖妻亦不之委,常自系眾鑰于衣下,行如環珮。 是夕,匿于佛殿藻井之上,登者浸多,板壞而墜,軍士掠其衣,遂以凍卒。 初,作坊使賈延徽有寵于帝,與魏仁浦為鄰,欲並仁浦所居以自廣,屢譖仁浦于帝,幾至不測。 至是,有擒延徽以授仁浦者,仁浦謝曰:「因亂而報怨,吾所不為也!」郭威聞之,待仁浦益厚。 右千牛衛大將軍棗強趙鳳曰:「郭侍中舉兵,欲誅君側之惡以安國家耳;而鼠輩敢爾,乃賊也,豈侍中意邪!」執弓矢,踞胡床,坐于巷首,掠者至,輒射殺之,裡中皆賴以全。 丙戌,獲劉銖、李洪建,囚之。 銖謂其妻曰:「我死,汝且為人婢乎?」妻曰:「以公所為,雅當然耳!」 王殷、郭崇威言于郭威曰:「不止剽掠,今夕止有空城耳。 」威乃命諸將分部禁止掠者,不從則斬之。 至晡,乃定。 竇貞固、蘇禹珪自七里寨逃歸,郭威使人訪求得之,尋復其位。 貞固為相,值楊、史弄權,李業等作亂,但以凝重處其間,自全而已。 郭威命有司遷隱帝梓宮于西宮。 或請如魏高貴鄉公故事,葬以公禮。 威不許,曰:「倉猝之際,吾不能保衛乘輿,罪已大矣,況敢貶君乎!」太師馮道帥百官謁見郭威,威見,猶拜之,道受拜如平時,徐曰:「侍中此行不易!」丁亥,郭威帥百官詣明德門起居太后,且奏稱:「軍國事殷,請早立嗣君。 」太后誥稱:「郭允明弒逆,神器不可無主。 河東節度使崇,忠武節度使信,皆高祖之弟;武寧節度使贇,開封尹勛,高祖之子。 其令百官議擇所宜。 」贇,崇之子也,高祖愛之,養視如子。 郭威、王峻入見太后于萬歲宮,請以勛為嗣。 太后曰:「勛久贏疾不能起。 」威出諭諸將,諸將請見之,太后令左右以臥榻舉之示諸將,諸將乃信之。 於是郭威與峻議立贇。 己丑,郭威帥百官表請以贇承大統。 太后誥所司,擇日,備法駕迎贇即皇帝位。 郭威奏遣太師馮道及樞密直學士王度、秘書監趙上交詣徐州奉迎。 郭威之討三叛也,每見朝廷詔書,處分軍事皆合機宜,問使者:「誰為此詔?」使者以翰林學士范質對。 威曰:「宰相器也。 」入城,訪求得之,甚喜。 時大雪,威解所服紫袍衣之,令草太后誥令,迎新君儀注。 蒼黃之中,討論撰定,皆得其宜。 初,隱帝遣供奉官押班陽曲張永德賜昭義節度使常思生辰物。 永德,郭威之婿也,會楊邠等誅,密詔思殺永德。 思素聞郭威多奇異,囚永德以觀變,及威克大梁,思乃釋永德而謝之。 庚寅,郭威帥百官上言:「比皇帝到闕,動涉浹旬,請太后臨朝聽政。 」 第82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資治通鑑 下》
第82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