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主以前燕京留守劉晞為西京留守,永康王兀欲之弟留珪為義成節度使,族人郎五為鎮寧節度使,兀欲姊婿潘聿撚為橫海節度使,趙延壽之子匡贊為護國節度使,漢將張彥超為雄武節度使,史佺為彰義節度使,客省副使劉晏僧為忠武節度使,前護國節度使侯益為鳳翔節度使,權知鳳翔府事焦繼勛為保大節度使。 晞,涿州人也。 既而何重建附蜀,史匡威不受代,契丹勢稍沮。 晉昌節度使趙在禮入朝,其裨將留長安者作亂,節度副使建人李肅討誅之,軍府以安。 晉主之絶契丹也,匡國節度使劉繼勛為宣徽北院使,頗預其謀。 契丹主入汴,繼勛入朝,契丹主責之。 時馮道在殿上,繼勛急指道曰:「馮道為首相,與景延廣實為此謀。 臣位卑,何敢發言!」契丹主曰:「此叟非多事者,勿妄引之!」命鎖繼勛,將送黃龍府。 趙在禮至洛陽,謂人曰:「契丹主嘗言莊宗之亂由我所致。 我此行良可憂。 」契丹主遣契丹將述軋、奚王拽刺、勃海將高謨翰戍洛陽,在禮入謁,拜于庭下,拽刺等皆踞坐受之。 乙卯,在禮至鄭州,聞繼勛被鎖,大驚,夜,自經于馬櫪間。 契丹主聞在禮死,乃釋繼勛,繼勛憂憤而卒。 劉晞在契丹嘗為樞密使、同平章事,至洛陽,詬奚王曰:「趙在禮漢家大臣,爾北方一酋長耳,安得慢之如此!」立於庭下以挫之。 由是洛人稍安。 契丹主廣受四方貢獻,大縱酒作樂,每謂晉臣曰:「中國事,我皆知之;吾國事,汝曹弗知也。 」 趙延壽請給上國兵廩食,契丹主曰:「吾國無此法。 」乃縱胡騎四出,以牧馬為名,分番剽掠,謂之「打草谷」。 丁壯斃于鋒刃,老弱委以溝壑,自東、西南畿及鄭、滑、曹、濮,數百里間,財畜殆盡。 契丹主謂判三司劉旬曰:「契丹兵三十萬,既平晉國,應有優賜,速宜營辦。 」時府庫空竭,旬不知所出,請括借都城士民錢帛,自將相以下皆不免。 又分遣使者數十人詣諸州括借,皆迫以嚴誅,人不聊生。 其實無所頒給,皆蓄之內庫,欲輦歸其國。 於是內外怨憤,始患苦契丹,皆思逐之矣。 初,晉主與河東節度使、中書令、北平王劉知遠相猜忌,雖以為北面行營都統,徒尊以虛名,而諸軍進止,實不得預聞。 知遠因之廣募士卒。 陽城之戰,諸軍散卒歸之者數千人,又得吐谷渾財畜,由是河東富強冠諸鎮,步騎至五萬人。 晉主與契丹結怨,知遠知其必危,而未嘗論諫。 契丹屢深入,知遠初無邀遮、入援之志。 及聞契丹入汴,知遠分兵守四境以防侵軼。 遣客將安陽王峻奉三表詣契丹主:一,賀入汴;二,以太原夷、夏雜居,戍兵所聚,未敢離鎮;三,以應有貢物,值契丹將劉九一軍自土門西入屯于南川,城中憂懼,俟召還此軍,道路始通,可以入貢。 契丹主賜詔褒美,及進書,親加「兒」字于知遠姓名之上,仍賜以木柺。 胡法,優禮大臣則賜之,如漢賜幾仗之比,惟偉王以叔父之尊得之。 知遠又遣北都副留守太原白文珂入獻奇繒名馬,契丹主知知遠觀望不至,及文珂還,使謂知遠曰:「汝不事南朝,又不事北朝,意欲何所俟邪?」蕃漢孔目官郭威言于知遠曰:「虜恨我深矣!王峻言契丹貪殘失人心,必不能久有中國。 」或勸知遠舉兵進取。 知遠曰:「用兵有緩有急,當隨時制宜。 今契丹新降晉軍十萬,虎據京邑,未有他變,豈可輕動哉!且觀其所利止於貨財,貨財既足,必將北去。 況冰雪已消,勢難久留,宜待其去,然後取之,可以萬全。 」 昭義節度使張從恩,以地迫懷、洛,欲入朝于契丹,遣使謀于知遠。 知遠曰:「我以一隅之地,安敢抗天下之大!君宜先行,我當繼往。 」從恩以為然。 判官高防諫曰:「公晉室懿親,不可輕變臣節。 」從恩不從。 左驍衛大將軍王守恩,與從恩姻家,時在上黨,從恩以副使趙行遷知留後,牒守恩權巡檢使,與高防佐之,遂行。 守恩,建立之子也。 第80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資治通鑑 下》
第80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