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機械制造方面墨子是一個精通機械制造的大家,在止楚攻宋時與公輸般進行的攻防演練中,已充分地體現了他在這方面的才能和造詣。 他曾花費了3年的時間,精心研制出一種能夠飛行的木鳥。 他又是一個制造車輛的能手,可以在不到一日的時間內造出載重30石的車子。 他所造的車子運行迅速又省力,且經久耐用,為當時的人們所贊賞。 墨子幾乎諳熟了當時各種兵器、機械和工程建築的制造技術,並有不少創造。 在《墨子》一書中的「備城門」、「備水」、「備穴」、「備蛾“、“迎敵祠」、「雜守」等篇中,他詳細地介紹和闡述了城門的懸門結構,城門和城內外各種防禦設施的構造,弩、桔槔和各種攻守器械的制造工藝,以及水道和地道的構築技術。 他所論及的這些器械和設施,對後世的軍事活動有著很大的影響。 哲學方面,墨子的哲學建樹,以認識論和邏輯學最為突出,其貢獻是先秦其他諸子所無法比擬的。 墨子認為,人的知識來源可分為三個方面,即聞知、說知和親知。 墨子強調要「循所聞而得其義“,即在聽聞、承受之後,加以思索、考察,以別人的知識作為基礎,進而繼承和發揚。 他特別強調“聞所不知若已知,則兩知之」,即由已知的知識去推知未知的知識。 如已知火是熱的,推知所有的火都是熱的;圓可用圓規畫出,推知所有的圓都可用圓規度量。 由此可見,墨子的聞知和說知不是消極簡單地承受,而是蘊涵著積極的進取精神。 除聞知和說知外,墨子非常重視親知。 他把親知的過程分為「慮」、「接」、「明」三個步驟。 「慮」是人的認識能力求知的狀態,即生心動念之始,以心趣境,有所求索。 但僅僅思慮卻未必能得到知識,譬如張眼睨視外物,未必能認識到外物的真象。 因而要「接」知,讓眼、耳、鼻、舌、身等感覺器官去與外物相接觸,以感知外物的外部性質和形狀。 而「接」知得到的仍然是很不完全的知識,它所得到的只能是事物的表觀知識,且有些事物,如時間,是感官所不能感受到的。 因此,人由感官得到的知識還是初步的,不完全的,還必須把得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整理、分析和推論,方能達到「明」知的境界。 總之,墨子把知識來源的三個方面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在認識論領域中獨樹一幟。 第1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墨子》
第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