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欲則計會亂,計會亂而有欲甚,有欲甚則邪心勝,邪心勝則事經絕,事經絕則禍難生。 由是觀之,禍難生於邪心,邪心誘於可欲。 可欲之類,進則教良民為奸,退則令善人有禍。 奸起則上侵弱君,禍至則民人多傷。 然則可欲之類,上侵弱君而下傷人民。 夫上侵弱君而下傷人民者,大罪也。 故曰:‘禍莫大於可欲。 ’是以聖人不引五色,不淫於聲樂,明君賤玩好而去淫麗。 人無毛羽,不衣則不犯寒。 上不屬天,而下不著地,以腸胃為根本,不食則不能活。 是以不免於欲利之心,欲利之心不除,其身之憂也。 故聖人衣足以犯寒,食足以充虛,則不憂矣。 眾人則不然,大為諸侯,小餘千金之資,其欲得之憂不除也,胥靡有免,死罪時活,今不知足者之憂,終身不解,故曰:‘禍莫大於不知足。 ’故欲利甚於憂,憂則疾生,疾生而智慧衰,智慧衰則失度量,失度量則妄舉動,妄舉動則禍害至,禍害至而疾嬰內,疾嬰內則痛禍薄外,痛禍薄外則苦痛雜於腸胃之間,苦痛雜於腸胃之間則傷人也,則退而自咎,退而自咎也生於欲利,故曰:‘咎莫於欲利。 ’ 道者,萬物之所然也,萬理之所稽也。 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萬物之所以成也。 故曰:‘道,理之者也。 ’物有理不可以相薄,物有理不可以相薄故理之為物之制。 萬物各異理,萬物各異理而道盡。 稽萬物之理,故不得不化;不得不化,故無常操;無常操,是以死生氣稟焉,萬智斟酌焉,萬事廢興焉。 天得之以高,地得之以藏,維鬥得之以成其威,日月得之以恒其光,五常得之以常其位,列星得之以端其行,四時得之以禦其變氣,軒轅得之以擅四方,赤松得之與天地統,聖人得之以成文章。 道與堯、舜俱智,與接輿俱狂,與桀、紂俱滅,與湯、武俱昌。 以為近乎,遊於四極;以為遠乎,常在吾側;以為暗乎,其光昭昭;以為明乎,其物冥冥;而功成天地,和化雷霆,宇內之物,恃之以成。 凡道之情,不制不形,柔弱隨時,與理相應。 萬物得之以死,得之以生;萬事得之以敗,得之以成。 道譬諸若水,溺者多飲之即死,渴者適飲之即生。 譬之若劍戟,愚人以行忿則禍生,聖人以誅暴則福成。 故得之以死,得之以生,得之以敗,得之以成。 人希見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圖以想其生也,故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也。 今道雖不可得聞見,聖人執其見功以處見其形,故曰:‘無狀之狀,無物之象。 ’ 第4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韓非子》
第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