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法禁而聽請謁,群臣賣官於上,取賞於下,是以利在私家而威在群臣。 故民無盡力事主之心,而務為交於上。 民好上交則貨財上流,而巧說者用。 若是,則有功者愈少。 奸臣愈進而材臣退,則主惑而不知所行,民聚而不知所道,此廢法禁、後功勞、舉名譽、聽請謁之失也。 凡敗法之人,必設詐物以來親,又好言天下之所希有,此暴君亂主之所以惑也,人臣賢佐之所以侵也。 故人臣稱伊尹、管仲之功,則背法飾智有資;稱比幹、子胥之忠而見殺,則疾強諫有辭。 夫上稱賢明,下稱暴亂,不可以取類,若是者禁。 君之立法,以為是也,今人臣多立其私智。 以法為非,者是邪以智。 過法立智,如是者禁,主之道也。 禁主之道,必明於公私之分,明法制,去私恩。 夫令必行,禁必止,人主之公義也;必行其私,信於朋友,不可為賞勸,不可為罰沮,人臣之私義也。 私義行則亂,公義行則治,故公私有分。 人臣有私心,有公義。 修身潔白而行公行正,居官無私,人臣之公義也。 汙行從欲,安身利家,人臣之私心也。 明主在上則人臣去私心行公義,亂主在上則人臣去公義行私心,故君臣異心。 君以計畜臣,臣以計事君,君臣之交,計也。 害身而利國,臣弗為也;富國而利臣,君不行也。 臣之情,害身無利;君之情,害國無親。 君臣也者,以計合者也。 至夫臨難必死,盡智竭力,為法為之。 故先王明賞以勸之,嚴刑以威之。 賞刑明則民盡死,民盡死則兵強主尊。 刑賞不察則民無功而求得,有罪而幸免,則兵弱主卑。 故先王賢佐盡力竭智。 故曰:公私不可不明,法禁不可不審,先王知之矣。 卷第六 解老第二十 德者,內也。 得者,外也。 上德不德,言其神不淫於外也。 神不淫於外則身全,身全之謂德。 德者,得身也。 凡德者,以無為集,以無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 為之欲之,則德無舍,德無舍則不全。 用之思之則不固,不固則無功,無功則生於德。 德則無德,不德則在有德。 故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 所以貴無為無思為虛者,謂其意無所制也。 夫無術者,故以無為無思為虛也。 夫故以無為無思為虛者,其意常不忘虛,是制於為虛也。 虛者,謂其意無所制也。 今制於為虛,是不虛也。 虛者之無為也,不以無為為有常,不以無為為有常則虛,虛則德盛,德盛之謂上德,故曰:‘上德無為而無不為也。 ’ 仁者,謂其中心欣然愛人也。 其喜人之有福,而惡人之有禍也。 生心之所不能已也,非求其報也。 故曰:‘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 ’ 第3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韓非子》
第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