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結社率之反,言事者多雲突厥留河南不便,秋,七月,庚戌,詔右武候大將軍、化州都督、懷化郡王李思摩為乙彌泥孰俟利苾可汗,賜之鼓纛;突厥及胡在諸州安置者,並令渡河,還其舊部,俾世作籓屏,長保邊塞。 突厥咸憚薛延陀,不肯出塞。 上遣司農卿郭嗣本賜薛延陀璽書,言「頡利既敗,其部落咸來歸化,我略其舊過,嘉其後善,待其達官皆如吾百寮、部落皆如吾百姓。 中國貴尚禮義,不滅人國,前破突厥,止為頡利一人為百姓害,實不貪其土地,利其人畜,恆欲更立可汗,故置所降部落于河南,任其畜牧。 今戶口蕃滋,吾心甚喜。 既許立之,不可失信。 秋中將遣突厥渡河,復其故國。 爾薛延陀受冊在前,突厥受冊在後,後者為小,前者為大。 爾在磧北,突厥在磧南,各守土疆,鎮撫部落。 其逾分故相抄掠,我則發兵,各問其罪。 」薛延陀奉詔。 於是遣思摩帥所部建牙于河北,上禦齊政殿餞之,思摩涕泣,奉觴上壽曰:「奴等破亡之餘,分為灰壤,陛下存其骸骨,復立為可汗,願萬世子孫恆事陛下。 」又遣禮部尚書趙郡王孝恭等賫冊書,就其種落,築壇于河上而立之。 上謂侍臣曰:「中國,根幹也;四夷,枝葉也;割根幹以奉枝葉,木安得滋榮!朕不用魏徵言,幾致狼狽。 」又以左屯衛將軍阿史那忠為左賢王,左武衛將軍阿史那泥熟為右賢王。 忠,蘇尼失之子也,上遇之甚厚,妻以宗女;及出塞,懷慕中國,見使者必泣涕請入侍;詔許之。 八月,辛未朔,日有食之。 詔以「身體髮膚,不敢毀傷。 比來訴訟者或自毀耳目,自今有犯,先笞四十,然後依法。 」 冬,十月,甲申,車駕還京師。 十一月,辛亥,以侍中楊師道為中書令。 戊辰,尚書左丞劉洎為黃門侍郎、參知政事。 上猶冀高昌王文泰悔過,復下璽書,示以禍福,征之入朝;文泰竟稱疾不至。 十二月,壬申,遣交河行軍大總管、吏部尚書侯君集,副總管兼左屯衛大將軍薛萬均等將兵擊之。 乙亥,立皇子福為趙王。 己丑,吐谷渾王諾曷鉢來朝,以宗女為弘化公主,妻之。 壬辰,上畋于咸陽,癸巳,還宮。 太子承乾頗以游畋廢學,右庶子張玄素諫,不聽。 是歲,天下州府凡三百五十八,縣一千五百一十一。 太史令傅奕精究術數之書,而終不之信,遇病,不呼醫餌藥。 有僧自西域來,善咒術,能令人立死,復咒之使蘇。 上擇飛騎中壯者試之,皆如其言;以告奕,奕曰:「此邪術也。 臣聞邪不幹正,請使咒臣,必不能行。 」上命僧咒奕,奕初無所覺,須臾,僧忽僵仆,若為物所擊,遂不復甦。 又有婆羅門僧,言得佛齒,所擊前無堅物。 長安士女輻湊如市。 奕時臥疾,謂其子曰:「吾聞有金剛石者,性至堅,物莫能傷,唯羚羊角能破之,汝往試焉。 」其子往見佛齒,出角叩之,應手而碎,觀者乃止。 奕臨終,戒其子無得學佛書,時年八十五。 又集魏、晉以來駁佛教者為《高識傳》十捲,行于世。 西突厥咥利失可汗之臣俟利發與乙毘咄陸可汗通謀作亂,咥利失窮蹙,逃奔汗而死。 弩失畢部落迎其弟子薄布特勒立之,是為乙毘沙鉢羅葉護可汗。 沙鉢羅葉護既立,建庭于雖合水北,謂之南庭,自龜茲、鄯善、且末、吐火羅、焉耆、石、史、何、穆、康等國皆附之。 咄陸建牙于鏃曷山西,謂之北庭,自厥越失、拔悉彌、駁馬、結骨、火燖、觸水昆等國皆附之,以伊列水為境。 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中之上貞觀十四年(庚子,公元六四零年) 春,正月,甲寅,上幸魏王泰第,赦雍州長安繫囚大闢以下,免延康裡今年租賦,賜泰府僚屬及同裡老人有差。 二月,丁丑,上幸國子監,觀釋奠,命祭酒孔穎達講《孝經》,賜祭酒以下至諸生高第帛有差。 是時上大征天下名儒為學官,數幸國子監,使之講論,學生能明一大經已上皆得補官。 增築學舍千二百間,增學生滿三千二百六十員,自屯營飛騎,亦給博士,使授以經,有能通經者,聽得貢舉。 於是四方學者云集京師,乃至高麗、百濟、新羅、高昌、吐蕃諸酋長亦遣子弟請入國學,升講筵者至八千餘人。 上以師說多門,章句繁雜,命孔穎達與諸儒撰定《五經》疏,謂之《正義》,令學者習之。 壬午,上幸驪山溫湯;辛卯,還宮。 乙未,詔求近世名儒梁皇甫侃、褚仲都,周熊安生、沈重,陳沈文阿、周弘正、張譏,隋何妥、劉炫等子孫以聞,當加引擢。 三月,竇州道行軍總管黨仁弘擊羅竇反獠,破之,俘七千餘口。 第16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資治通鑑 下》
第1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