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高昌王麹文泰入朝。 西域諸國咸欲因文泰使入貢,上遣文泰之臣厭怛紇干往迎之。 魏徵諫曰:「昔光武不聽西域送侍子,置都護,以為不以蠻夷勞中國。 今天下初定,前者文泰之來,所過勞費已甚,今借使十國入貢,其徒旅不減千人。 邊民荒耗,將不勝其弊。 若聽其商賈往來,與邊民交市,則可矣,倘以賓客遇之,非中國之利也。 」時厭怛紇干已行,上遽令止之。 諸宰相侍宴,上謂王珪曰:「卿識鑒精通,復善談論,玄齡以下,卿宜悉加品藻,且自謂與數子何如?」對曰:「孜孜奉國,知無不為,臣不如玄齡。 才兼文武,出將入相,臣不如李靖。 敷奏詳明,出納惟允,臣不如溫彥博。 處繁治劇,眾務畢舉,臣不如戴冑。 恥君不及堯、舜,以諫爭為己任,臣不如魏徵。 至于激濁揚清,嫉惡好善,臣于數子,亦有微長。 」上深以為然,眾亦服其確論。 上之初即位也,嘗與群臣語及教化,上曰:「今承大亂之後,恐斯民未易化也。 」魏徵對曰:「不然。 久安之民驕佚,驕佚則難教;經亂之民愁苦,愁苦則易化。 譬猶饑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也。 」上深然之。 封德彞非之曰:「三代以還,人漸澆訛,故秦任法律,漢雜霸道,蓋欲化而不能,豈能之而不欲邪!魏徵書生,未識時務,若信其虛論,必敗國家。 」征曰:「五帝、三王不易民而化,昔黃帝征蚩尤,顓頊誅九黎,湯放桀,武王伐紂,皆能身致太平,豈非承大亂之後邪!若謂古人淳樸,漸至澆訛,則至于今日,當悉化為鬼魅矣,人主安得而治之!」上卒從征言。 元年,關中饑,米鬥直絹一匹;二年,天下蝗;三年,大水。 上勤而撫之,民雖東西就食,未嘗嗟怨。 是歲,天下大稔,流散者咸歸鄉裡,米鬥不過三、四錢,終歲斷死刑才二十九人。 東至于海,南及五嶺,皆外戶不閉,行旅不賫糧,取給于道路焉。 上謂長孫無忌曰:「貞觀之初,上書者皆云:『人主當獨運威權,不可委之臣下。 』又云:『宜震耀威武,征討四夷。 』唯魏徵勸朕『偃武修文,中國既安,四夷自服。 』朕用其言。 今頡利成擒,其酋長並帶刀宿衛,部落皆襲衣冠,征之力也,但恨不使封德彞見之耳!」征再拜謝曰:「突厥破滅,海內康寧,皆陛下威德,臣何力焉!」上曰:「朕能任公,公能稱所任,則其功豈獨在朕乎!」 房玄齡奏:「閲府庫甲兵,遠勝隋世。 」上曰:「甲兵武備,誠不可闕;然煬帝甲兵豈不足邪!卒亡天下。 若公等儘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 上謂秘書監蕭璟曰:「卿在隋世數見皇后乎?」對曰:「彼兒女且不得見,臣何人,得見之?」魏徵曰:「臣聞煬帝不信齊王,恆有中使察之,聞其宴飲,則曰『彼營何事得遂而喜!』聞其憂悴,則曰『彼有他念故爾。 』父子之間且猶如是,況他人乎!」上笑曰:「朕今視楊政道,勝煬帝之於齊王遠矣。 」璟,瑀之兄也。 西突厥肆葉護可汗既先可汗之子,為眾所附,莫賀咄可汗所部酋長多歸之,肆葉護引兵擊莫賀咄,莫賀咄兵敗,逃于金山,為泥熟設所殺,諸部共推肆葉護為大可汗。 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上之中貞觀五年(辛卯,公元六三一年) 春,正月,詔僧、尼、道士致拜父母。 癸酉,上大獵于昆明池,四夷君長咸從。 甲戌,宴高昌王文泰及群臣。 丙子,還宮,親獻禽于大安宮。 癸未,朝集使趙郡王孝恭等上表,以四夷咸服,請封禪;上手詔不許。 ” 有司上言皇太子當冠,用二月吉,請追兵備儀仗。 上曰:「東作方興,宜改用十月。 」少傅蕭瑀奏:「據陰陽書不若二月。 」上曰:「吉凶在人。 若動依陰陽,不顧禮義,吉可得乎!循正而行,自與吉會。 農時最急,不可失也。 」 二月,甲辰,詔:「諸州有京觀處,無問新舊,宜悉剗削,加土為墳,掩蔽枯朽,勿令暴露。 」 己酉,封皇弟元裕為鄶王,元名為譙王,靈夔為魏王,元祥為許王,元曉為密王。 庚戌,封皇子愔為梁王,惲為郯王,貞為漢王,治為晉王,慎為申王,囂為江王,簡為代王。 夏,四月,壬辰,代王簡薨。 壬寅,靈州斛薛叛,任城王道宗等追擊,破之。 隋末,中國人多沒于突厥,及突厥降,上遣使以金帛贖之。 五月,乙丑,有司奏,凡得男女八萬口。 六月,甲寅,太子少師新昌貞公李綱薨。 初,周齊王憲女,孀居無子,綱贍恤甚厚。 綱薨,其女以父禮喪之。 秋,八月,甲辰,遣使詣高麗,收隋氏戰亡骸骨,葬而祭之。 第14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資治通鑑 下》
第14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