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辰,僧辯督諸軍至張公洲,辛巳,乘潮入淮,進至禪靈寺前。 景召石頭津主張賓,使引淮中叉步及海艟,以石縋之,塞淮口;緣淮作城,自石頭至于朱雀街,十餘裡中,樓堞相接。 僧辯問計于陳霸先,霸先曰:「前柳仲禮數十萬兵隔水而坐,韋粲在青溪,竟不度岸,賊登高望之,表裡俱盡,故能覆我師徒。 今圍石頭,須度北岸。 諸將若不能當鋒,霸先請先往立柵。 」壬午,霸先於石頭西落星山築柵,眾軍次連八城,直出石頭西北。 景恐西州路絶,自帥侯子鑒等亦于石頭東北築五城以遏大路。 景使王偉等守台城。 乙酉,景殺湘東王世子方諸、前平東將軍杜幼安。 劉神茂至建康,丙戌,景命為大坐刂碓,先進其足,寸寸斬之,以至于頭。 留異外同神茂而潛通於景,故得免禍。 丁亥,王僧辯進軍招提寺北,侯景帥眾萬餘人、鐵騎八百餘匹陳于西州之西。 陳霸先曰:「我眾賊寡,應分其兵勢,以強制弱;何故聚其鋒鋭,令致死於我!」乃命諸將分處置兵。 景衝將軍王僧志陳,僧志小縮,霸先遣將軍安陸徐度將弩手二千橫截其後,景兵乃卻。 霸先與王琳、杜龕等以鐵騎乘之,僧辯以大軍繼進,景兵敗退,據其柵。 龕,岸之兄子也。 景儀同三司盧暉略守石頭城,開北門降,僧辯入據之。 景與霸先殊死戰,景帥百餘騎,棄槊執刀,左右衝陳。 陳不動,眾遂大潰,諸軍逐北至西明門。 景至闕下,不敢入台,召王偉責之曰:「爾令我為帝,今日誤我!」偉不能對,繞闕而藏。 景欲走,偉執鞚諫曰:「自古豈有叛天子邪!宮中衛士,猶足一戰,棄此,將欲安之?」景曰:「我昔敗賀拔勝,破葛榮,揚名河、朔,度江平台城,降柳仲禮如反掌;今日天亡我也!」因仰觀石闕,嘆息久之。 以皮囊盛其江東所生二子,掛之鞍後,與房世貴等百餘騎東走,欲就謝答仁于吳。 侯子鑒、王偉、陳慶奔朱方。 僧辯命裴之橫、杜龕屯杜姥宅,杜崱入據台城。 僧辯不戢軍士,剽掠居民。 男女裸露,自石頭至于東城,號泣滿道。 是夜,軍士遺火。 焚太極殿及東西堂,寶器、羽儀、輦輅無遺。 戊子,僧辯命侯瑱等帥精甲五千追景。 王克、元羅等帥台內舊臣迎僧辯于道,僧辯勞克曰:「甚苦,事夷狄之君。 」克不能對。 又問:「璽紱何在?」克良久曰:「趙平原持去。 」僧辯曰:「王氏百世卿族,一朝而墜。 」僧辯迎太宗梓宮升朝堂,帥百官哭踴如禮。 己丑,僧辯等上表勸進,且迎都建業。 湘東王答曰:「淮海長鯨,雖雲授首;襄陽短狐,未全革面。 太平玉燭,爾乃議之。 」 庚寅,南兗州刺史郭元建、秦郡戍主郭正買、陽平戍主魯伯和、行南徐州事郭子仲,並據城降。 僧辯之發江陵也,啟湘東王曰:「平賊之後,嗣君萬福,未審何以為禮?」王曰:「六門之內,自極兵威。 」僧辯曰:「討賊之謀,臣為己任,成濟之事,請別舉人。 」王乃密諭宣猛將軍朱買臣,使為之所。 及景敗,太宗已殂,豫章王棟及二弟橋、樛相扶出於密室,逢杜崱則于道,為去其鎖。 二弟曰:「今日始免橫死矣!」棟曰:「倚伏難知,吾猶有懼!」辛卯,遇朱買臣,呼之就船共飲,未竟,並沉于水。 僧辯遣陳霸先將兵向廣陵受郭元建等降,又遣使者往安慰之。 諸將多私使別索馬仗,會侯子鑒度江至廣陵,謂元建等曰:「我曹,梁之深仇,何顏復見其主!不若投北,可得還鄉。 」遂皆降齊。 霸先至歐陽,齊行台辛術已據廣陵。 王偉與侯子鑒相失,直瀆戍主黃公喜獲之,送建康。 王僧辯問曰:「卿為賊相,不能死節,而求活草間邪?」偉曰:「廢興,命也。 使漢帝早從偉言,明公豈有今日!」尚書左丞虞騭嘗為偉所辱,乃唾其面。 偉曰:「君不讀書,不足與語!」騭慚而退。 僧辯命羅州刺史徐嗣徽鎮朱方。 壬辰,侯景至晉陵,得田遷餘兵,因驅掠居民,東趨吳郡。 夏,四月,齊主使大都督潘樂與郭元建將兵五萬攻陽平。 拔之。 王僧辯啟陳霸先鎮京口。 第48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資治通鑑 中》
第48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