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巳,景遣石城公大款以詔命解外援軍。 柳仲禮召諸將議之,邵陵王綸曰:「今日之命,委之將軍。 」仲禮熟視不對。 裴之高、王僧辯曰:「將軍擁眾百萬,致宮闕淪沒,正當悉力決戰,何所多言!」仲禮竟無一言,諸軍乃隨方各散。 南兗州刺史臨成公大連、湘東世子方等、鄱陽世子嗣、北兗州刺史湘潭侯退、吳郡太守袁君正、晉陵太守陸經等各還本鎮。 君正,昂之子也。 邵陵王綸奔會稽。 仲禮及弟敬禮、羊鴉仁、王僧辯、趙伯超並開營降,軍士莫不嘆憤。 仲禮等入城,先拜景而後見上;上不與言。 仲禮見父津,津慟哭曰:「汝非我子,何勞相見!」湘東王繹使全威將軍會稽王琳送米二十萬石以饋軍,至姑孰,聞台城陷,沉米于江而還。 景命燒台內積屍,病篤未絶者,亦聚而焚之。 庚午,詔征鎮牧守可複本任。 景留柳敬禮、羊鴉仁,而遣柳仲禮歸司州,王僧辯歸竟陵。 初,臨賀王正德與景約,平城之日,不得全二宮。 及城開,正德帥眾揮刀欲入,景先使其徒守門,故正德不果入。 景更以正德為侍中、大司馬,百官皆複舊職。 正德入見上,拜且泣。 上曰:「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秦郡、陽平、盱眙三郡皆降景,景改陽平為北滄州,改秦郡為西兗州。 東徐州刺史湛海珍、北青州刺史王奉伯、淮陽太守王瑜,並以地降東魏。 青州刺史明少遐、山陽太守蕭鄰棄城走,東魏據其地。 侯景以儀同三司蕭邕為南徐州刺史,代西昌侯淵藻鎮京口。 又遣其將徐相攻晉陵,陸經以郡降之。 初,上以河東王譽為湘州刺史,徙湘州刺史張纘為雍州刺史,代岳陽王詧。 纘恃其才望,輕譽少年,迎候有闕。 譽至,檢括州府付度事,留纘不遣;聞侯景作亂,頗陵蹙纘。 纘恐為所害,輕舟夜遁,將之雍部,復慮詧拒之。 纘與湘東王繹有舊,欲因之以殺譽兄弟,乃如江陵。 及台城陷,諸王各還州鎮,譽自湖口歸湘州。 桂陽王慥以荊州督府留軍江陵,欲待繹至拜謁,乃還信州。 纘遺繹書曰:「河東戴檣上水,欲襲江陵,岳陽在雍,共謀不逞。 」江陵遊軍主朱榮亦遣使告繹云:「桂陽留此,欲應譽、詧。 」繹懼,鑿船,沉米,斬纜,自蠻中步道馳歸江陵,囚慥,殺之。 侯景以前臨江太守董紹先為江北行台,使賫上手敕,召南兗州刺史南康王會理。 壬午,紹先至廣陵,眾不滿二百,皆積日饑疲。 會理士馬甚盛,僚佐說會理曰:「景已陷京邑,欲先除諸籓,然後篡位。 若四方拒絶,立當潰敗,奈何委全州之地以資寇手!不如殺紹先,發兵固守,與魏連和,以待其變。 」會理素懦,即以城授之。 紹先既入,眾莫敢動。 會理弟通理請先還建康,謂其姊曰:「事既如此,豈可閤家受斃!前途亦思立效,但未知天命如何耳。 」紹先悉收廣陵文武部曲、鎧仗、金帛,遣會理單馬還建康。 湘潭侯退與北兗州刺史定襄侯祗出奔東魏。 侯景以蕭弄璋為北兗州刺史,州民發兵拒之;景遣直閣將軍羊海將兵助之,海以其眾降東魏,東魏遂據淮陰。 祗,偉之子也。 癸未,侯景遣于子悅等將羸兵數百東略吳郡。 新城戍主戴僧逷有精甲五千,說太守袁君正曰:「賊今乏食,台中所得,不支一旬。 若閉關拒守,立可餓死。 」土豪陸映公等恐不能勝而資產被掠,皆勸君正迎之。 君正素怯,載米及牛酒郊迎。 子悅執君正,掠奪財物、子女,東人皆立堡拒之。 景又以任約為南道行台,鎮姑孰。 夏,四月,湘東世子方等至江陵,湘東王繹始知台城不守,命于江陵四旁七里樹木為柵,掘塹三重而守之。 東魏高岳等攻魏潁川,不克。 大將軍澄益兵助之,道路相繼,踰年猶不下。 山鹿忠武公劉豐生建策,堰洧水以灌之,城多崩頽,岳悉眾分休迭進。 王思政身當矢石,與士卒同勞苦,城中泉湧,懸釜而炊。 太師泰遣大將軍趙貴督東南諸州兵救之,自長社以北,皆為陂澤,兵至穰,不得前。 東魏人使善射者乘大艦臨城射之,城垂陷;燕郡景惠公慕容紹宗與劉豐生臨堰視之,見東北塵起,同入艦坐避之。 俄而暴風至,遠近晦冥,纜斷,飄船徑向城;城上人以長鈎牽船,弓弩亂髮,紹宗赴水溺死,豐生游上,向土山,城上人射殺之。 甲辰,東魏進大將軍勃海王澄位相國,封齊王,加殊禮。 丁未,澄入朝于鄴,固辭;不許。 澄召將佐密議之,皆勸澄宜膺朝命,獨散騎常侍陳元康以為未可,澄由是嫌之。 崔暹乃薦陸元規為大行台郎以分元康之權。 第47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資治通鑑 中》
第47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