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視非之言,文其淫說,靡辯才甚。 臣恐陛下淫非之辯而聽其盜心,因不詳察事情。 今以臣愚議:秦發兵而未名所伐,則韓之用事者,以事秦為計矣。 臣斯請往見韓王,使來入見,大王見、因內其身而勿遣,稍召其社稷之臣,以與韓人為市,則韓可深割也。 因令象武發東郡之卒,窺兵於境上而未名所之,則齊人懼而從蘇之計,是我兵未出而勁韓以威擒,強齊以義從矣。 聞於諸侯也,趙氏破膽,荊人狐疑,必有忠計。 荊人不動,魏不足患也,則諸侯可蠶食而盡,趙氏可得與敵矣。 願陛下幸察愚臣之計,無忽。 秦遂遣斯使韓也。 李斯往詔韓王,未得見,因上書曰:‘昔秦、韓戮力一意以不相侵,天下莫敢犯,如此者數世矣。 前時五諸侯嘗相與共伐韓,秦發兵以救之。 韓居中國,地不能滿千里,而所以得與諸侯班位於天下、君臣相保者,以世世相教事秦之力也。 先時五諸侯共伐秦,韓反與諸侯先為雁行以向秦軍於關下矣。 諸侯兵困力極,無奈何,諸侯兵罷。 杜倉相秦,起兵發將以報天下之怨而先攻荊,荊令尹患之曰:「夫韓以秦為不義,而與秦兄弟共苦天下。 已又背秦,先為雁行以攻關。 韓則居中國,展轉不可知。 」天下共割韓上地十城以謝秦,解其兵。 夫韓嘗一背秦而國迫地侵,兵弱至今;所以然者,聽奸臣之浮說,不權事實,故雖殺戮奸臣不能使韓複強。 ‘今趙欲聚兵士卒,以秦為事,使人來借道,言欲伐秦,其勢必先韓而後秦。 且臣聞之:「唇亡則齒寒。 」夫秦、韓不得無同憂,其形可見。 魏欲發兵以攻韓,秦使人將使者於韓。 今秦王使臣斯來而不得見,恐左右襲曩奸臣之計,使韓複有亡地之患。 臣斯不得見,請歸報,秦、韓之交必絕矣。 斯之來使,以奉秦王之歡心,願效便計,豈陛下所以逆賤臣者邪?臣斯願得一見,前進道愚計,退就菹戮,願陛下有意焉。 今殺臣於韓,則大王不足以強,若不聽臣之計,則禍必構矣。 秦發兵不留行,而韓之社稷憂矣。 臣斯暴身於韓之市,則雖欲察賤臣愚忠之計,不可得已。 邊鄙殘,國固守,鼓鐸之聲於耳,而乃用臣斯之計晚矣。 且夫韓之兵於天下可知也,今又背強秦。 夫棄城而敗軍,則反掖之寇必襲城矣。 城盡則聚散,聚散則無軍矣。 城固守,則秦必興兵而圍王一都,道不通,則難必謀,其勢不救,左右計之者不用,願陛下熟圖之。 若臣斯之所言有不應事實者,願大王幸使得畢辭於前,乃就吏誅不晚也。 秦王飲食不甘,遊觀不樂,意專在圖趙,使臣斯來言,願得身見,因急與陛下有計也。 今使臣不通,則韓之信未可知也。 夫秦必釋趙之患而移兵於韓,願陛下幸複察圖之,而賜臣報決。 ’ 難言第三 第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韓非子》
第4頁